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康熙帝玄燁(1661年——1722年),8歲登極,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康熙帝是勤於國事、開啟“康乾盛世”的了不起的皇帝。他割除舊制,施行新政,平定三藩,統一臺灣,掃清漠北,穩定西藏,修治黃河,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社會政策,鞏固與發展清朝統治,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他的功業和治術受到當世以及後代史家的推崇。但是,就是康熙帝這樣的一代“聖主”,也照樣有解決不了的難心事,就拿皇位繼承來說,太子是立了廢、廢了立,兩立兩廢,始終沒有得到自己希望的圓滿結果。

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康熙帝在22歲時就立胤礽為皇太子,他為什麼在自己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急著確定皇儲呢?

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一是吸取滿洲歷史教訓。康熙帝的曾祖父努爾哈赤、祖父皇太極臨死之前都沒有公開確定皇位繼承人,努爾哈赤死後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極死後由實力較強的諸王、大臣議立新君。由此引起爭奪大位的事件,幾乎兵戎相見,使政權頻於分裂的危險。二是皇權旗權矛盾。康熙帝立皇太子,為的是強化皇權,削弱旗勸。還有一個特殊原因,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顯赫,12歲嫁給康熙帝,兩人恩愛,但不幸生育胤礽時因難產而死,年僅22歲。康熙帝與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母因子死,子以母貴,康熙帝對這位嫡長子格外關愛,決定改變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皇位繼承製度,實行皇位嫡長繼承製,正式立的胤礽為太子。

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胤礽冊立後,康熙帝特別關心皇太子的成長,比對眾皇子的教育傾注了更多的心血,親自授課,派師傅專門培養,經常帶他外出旅行,讓他參與許多政務,同時也讓他擁有相當大的權力,一心要把他培養成理想的君主。這樣,胤礽的周圍便集結了一批官吏,形成了太子黨,希望胤礽即位後能獲得最大利益。康熙帝正當壯年,太子黨的出現必然引起他的反感。再說胤礽出生就當太子

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是在眾星捧月的環境中長大的,他雖然勤學上進,能文能武,可是缺乏對苦難的歷練,因而驕奢淫逸,貪得無厭,剛愎自用,暴戾不仁。他的手下如索額圖給太子制定的一套制度與皇帝非常接近,使胤礽的權勢欲越來越強烈。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說:古今天下,哪有像我這樣當了三十多年太子的?急於搶班奪權溢於言表。父皇有病,竟沒有良言寬慰;幼弟病重,也是無動於衷。特別是康熙帝在一次返京途中,發現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裡窺視,便立即懷疑皇太子可能要“弒逆”。這件事也刺激了康熙帝下決心立即廢掉皇太子。

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將其永遠禁錮在鹹安宮裡。康熙帝下令逮捕了太子黨人,將託合齊焚屍揚灰,將耿額、齊世武等人鎖拿審問。康熙帝明確宣佈,因為沒有合適的太子人選,勉強立了反而會引起爭鬥,所以不再立太子。有人說康熙廢了太子才引起後來的九子奪嫡骨肉相殘的局面。可是康熙是個聖君,在他心裡的天下才是最重要的。他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那樣不但骨肉相殘天下也要相殘。所以他必須在自己的兒子和天下蒼生之間做出選擇。做個好皇上太難了!

他一出生就是太子 卻為什麼沒能當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