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人生不能落榜—献给高考不理想的父母孩子们(原创)

——奉献给高考不理想的父母和孩子们

第一节课:

实话实说:

主讲人:杨女士

我们全家人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女儿刘黎高考只得了368分,落榜了,这意味着三年来我和女儿的辛苦努力化成了泡影,我和女儿一时都很难接受。

自从刘黎上高中以来,我们全家就进入了“备战”状态,尤其是我这个当妈妈的心里的这根弦就蹦得更紧了,好像要高考的不是女儿而是我。为了能给她节约更多的时间,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和她爸爸商量给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起初她爸爸并不同意,是因为她们学校离我上班的单位比较远,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而且照顾女儿就没时间照顾丈夫,他也很需要我的陪伴,可是我觉得孩子的学业更重要,软磨硬泡下她爸爸也就勉强同意了。

这样我就和女儿搬了过来,每天给她洗衣做饭,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三年来她的袜子内衣内裤都是我洗的,我想她的时间很宝贵,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她能考上好的大学我这个当妈妈的累点儿也是值得的,而且从小她的生活也都是我来照料,也习惯了。

孩子也比较听话,学习也比较用工,节假日也很少出去玩,这让我心里宽慰了很多。但她的成绩并不太好,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她学得很吃力。这样我又给她报了这两科的补习班,每周六各补两个小时,周六我也要早起给她做早餐,她的营养很重要。送她到补习班,她补课时我就在外边等着,再陪她回家,我怕她孤单,学得太累了会烦。这三年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来的。

临近高考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有些烦躁,经常坐立不安,有些学不进去了,我就劝她,安慰她,越是这样孩子越是心神不宁,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感觉我比孩子还紧张。有一天,我又来劝孩子的时候,刘黎竟然冲我嚷了起来:“你能不能少说两句啊,唠叨得人心烦死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女儿几乎是在一种难言的微妙的尴尬中度过的,看到女儿烦,不敢多说,可是又不忍她这样难过和浪费时间。孩子的爸爸知道这个情况后,我们全家人出去吃了顿饭,她的爸爸也说服了我,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要给她施加压力,我觉得也对,就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时间上抓得也不那么紧了,偶尔主动带她去玩,让她放松心情。

我觉得我能做的都做了,满以为她能考得不错,至少也能考上二类本科。没想到竟然只考了这么可怜的一点分数,我不甘心的是我和女儿三年的辛苦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哎。

尽管我很不满意,但看到孩子很难过我也就没说什么,强装笑脸来劝孩子,可是怎么劝也没有用,孩子整天不出屋,很少说话,经常失眠,不愿意吃饭,短短几天就瘦了一圈,我也怪心疼的。

尽管我没直接责怪女儿,安慰她以后还有机会,但我始终不敢看她的眼睛,是不是女儿察觉到我内心并没有真正的接受这个现实,她才不开心的?可是一想到孩子将来可能找不到好工作我的心里就急得不行。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告诉她要好好学习,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会有好日子,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呢?

我不知道怎样能让孩子和自己勇敢面对,早点开心起来?还有我们是该复读一年还是让她上专科或民办大学,您能帮帮我们吗?

第二节课:

实案分析:

一、母亲对高考过于关注增加了刘黎的心理负担

对于孩子来说,大学是一个美好的向往,是实现梦想的阶梯;因为梦想如果实现了,就给人生增添了奇丽色彩,没有实现过程也充满了魅力,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人们才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于父母来说,大学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人生的一个保值单。这样梦想被涂上了功力的油漆,也就是施加了无形而且巨大的压力,给孩子一个错觉:考上大学人生就有了价值和保障,否则,一切就都玩了,包括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孩子们在重压下艰难前行,有些孩子挺过去了,有些孩子被压垮了。

刘黎就是典型的被这样的观念压垮的孩子,高考前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紧张反映,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身体机能下降,大脑的反映速度变得迟缓。一走进考场,刘黎就感觉到紧张压抑,担心自己考不好,而且考不好会怎么办这样的念头不断在脑海里出现,是刘黎不能专注答题。每做一道题都小心谨慎,害怕出错,一遍一遍的修改检查,本来作对了的也改错了毛病,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会的题也没有答完。按照实际能力和模拟考应该的450分左右,因为压力过大造成考试怯场,结果影响了发挥功亏一篑。

二、母亲的就业观和教育方式使孩子陷入了心理困境

刘黎的妈妈的就业观念还固着在十几二十年前大学生匮乏的年代,那时的确是有了大学文凭就有了就业的最佳资本,就有了高收入和晋级的最大机会,有了相应的社会认同。随着大学生的人数剧增和文凭的贬值,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仅看你的文凭,更看重你的水平。

由于刘黎同学的妈妈对就业狭隘的认识,除了逼着陪着孩子学习僵化的书本知识外,没有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当孩子落榜后,就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和无能感(因为18岁的女孩还不能生活自理需要母亲的照顾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挫败),什么都做不了惶恐无助,觉得前途渺茫人生暗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困境。

三、期望和反差太大使母女难以接受

杨女士用了很多的时间讲述女儿高中的三年她的付出,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失望有多么的强烈。人的失望情绪和付出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在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的情况下,心理预期越高,付出越多,失望情绪就来的越猛烈和持续。

杨女士母女这三年来都付出了很多,也抱有较高的期望,满以为至少能走二本,没想到孩子考试是过于紧张,发挥失常,分数偏低,所以对这样的结果一下子很难接受。女儿的失望主要是针对自己的;在女儿的失望中还掺杂着对母亲的内疚、对前途的忧虑、下一步如何走的茫然。母亲的失望主要是针对女儿的,觉得女儿不争气,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和付出,当然还有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尽管母亲看到了孩子的沮丧,没有指责抱怨,但妈妈的失望会不经意地写在脸上,让空气变得沉重紧张。妈妈不敢看孩子的眼睛,实际上是怕孩子在妈妈自己的眼睛里读出不满,这一切孩子能感觉到,尤其刘黎是比较内向的孩子,属于内心体验型的,对外界负面的信息极其的敏感,这一切都会无形中扩大刘黎的挫败感,使她一时难以接受和面对。

第三节课:

父母对策:

一、 暂时遗忘,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带

尽管刘黎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参与得不多,但在刘黎母女出现焦灼和困境时父亲的调解会使紧张的关系变得缓和驱散阴霾,请父亲帮忙用理性的爱扰动母女间的困境,全家人一起去做一次行程为一周左右的旅游,让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热烈奔放,坦荡自然的大自然涤荡内心的压力和焦躁。切记一定要三缄其口,决不提及高考、就业之类的事,能引起不愉快的联想的事也要尽量避免,用亲情和爱滋养失望沮丧的情绪。

不是逃避,只是一种策略,暂时遗忘,给女儿和妈妈一个心理缓冲,当大家心情平静了,高考落榜的冲击变小了,自然课以心平气静的商讨未来的计划了。

二、母亲的接纳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

表面上,母亲不接纳的是孩子高考落榜,实际上母亲不接纳的是自己。从小母亲就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付出了很多;几乎每天都在灌输学习和分数、名次的重要,学习上陪伴,生活上照顾,风力雨里接送……,孩子的成功就等于自己的成功,孩子的失败也等于自己的失败,母亲真正不能接纳的是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败。母亲首先要接纳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任何事情,你越是想和它对抗它反而反弹得更厉害,相反,你如果接纳它,它就被吸收和融化最后消失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败,不能从失败里走出来,失败给我们的教益有时比成功大得多,当我们学会在负面的事情中寻找正面的意义时,我们就会欣然接纳了。

当孩子看到母亲变得坚强,会思考,愧疚和忧虑自然随之减轻,重新振作起来。

三、给孩子更多的精神支柱

自古华山一条路,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的狭窄思维,使妈妈和孩子都如惊弓之鸟,造成输不得也输不起的心里困境。

当家长把学习的目的聚焦在所谓的文凭上时,文凭的含金量就便低了。其实真正的学习的目的是学习思考,学习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拥有实用的技能。

考不上一流大学我们可以上普通大学选一个适合孩子的专业,培养孩子一流的思考力,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流实用的技能,这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孩子自然会从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家长和孩子的精神支柱只有上好大学这一根时,自然倒不起,倒了天就塌下来了,但如果我们有了上述诸多的精神支柱天就会被擎得更高。

第四节课:

家长作业:

一、家长调整就业观,了解企业学要什么样的人才

家长的就业观对孩子的发展成长影响很大,只有重点院校才能找到好工作的狭窄的就业观给搞考生带来了城中的心理负担。首先,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可能会找到好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好工作;其次,选择专业比选择院校更重要,第三,人品和能力比文凭更重要。

现在的企业更需要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身体健康,举止大方得体,自信但不自负,谦虚稳重,有责任心,有团队意识,能正确给自己定位,善于沟通,诚信,踏实,勤奋……

二、暑假期间鼓励孩子去打工,了解社会

如果不了解社会就很难上好大学,好多大学生大学四年是在浑浑噩噩中混过来的,当大学毕业后就业找工作中碰壁时抱怨大学没有用。

大学中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事学习独立的生活能力,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判断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体会,学习观念比较狭隘,不知道人生和社会才是最好的大学。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心中理想化空想化的社会变成实实在在的人和事,经历过被拒绝,被否定,被批评,委屈冤枉和身体的苦累,心里才能真正的成熟,才知道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文凭,而是让自己更适应社会,智慧而坚强。以这样的心态走进大学,大学才有意义,文凭才有分量。

三、帮孩子选择一个适合她的专业

首先,选择专业要根据孩子的性别,性格,喜好,还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比如,刘黎的性格比较内向,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内心体验比较丰富,善于思考,稳重,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学习心理学和艺术,也可以从事管理。

其次,选择正在兴起的一些职业,比如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心理学,旅游酒店管理等。

三是选择看似过时实则急需的行业,比如工商管理。现在好多企业找不到有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刚毕业的又找不到工作,让人们觉得工商管理没有用。实际上除了学校只教空洞的理论不注重实践外,还是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不明确,目标模糊,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的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在你选择某一职业那一刻起,就要进入角色,把自己假象成一个管理者,想真正的管理者那样管理自己要求自己,了解一个真正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素养,并把这些化为己有。这样任何行业都是最抢手的行业。

四、给孩子一些进入社会前的建议或者忠告

下面是一位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建议,选几条送给孩子:

1、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

2、仕途、商界、学术、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三条道路的某一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不妨以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3、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是你的专业,千万不要因为你是名牌大学或者热门专业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以为你的学校不好或者是专业冷们而自卑。

4、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5、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定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要像读中学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同时,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各给高分。

6、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大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时候电脑会成为浪费时间堂而皇之的借口。有电脑的大学生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不会Excel,不会做一个像样的PPT。

7、.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所以,请好好珍惜大学生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这几年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业以后最宝贵的财富.。

8、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是不可以制造。

9、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就是做事,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必须尽快融入写字楼政治,在写字楼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

10、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机会去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