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向勞動者致敬

1958年,冶金工業部根據國家第二個五年計劃和毛澤東主席關於“在中南建設五大廠礦”的指示,決定建設韶關鋼鐵公司,三年後因為和蘇聯“老大哥”分手且還要償還分手費而拋荒停建。1965年9月,毛澤東主席再次詢問韶鋼的建設情況,給韶鋼帶來了新的生機。第二年5月,韶關鋼鐵廠基建指揮部正式成立。按照“邊設計、邊施工、先生產、後生活”的原則,一群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通過人拉肩扛、日夜連軸,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開始了艱苦的鋼鐵創業,為韶鋼的生存與發展揮灑他們的汗水與青春。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領袖像、毛選、錦旗,是那時先進生產工作者的主要獎品,精神食糧。

第二年5月,韶關鋼鐵廠基建指揮部正式成立。按照“邊設計、邊施工、先生產、後生活”的原則,一群來自於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通過人拉肩扛、日夜連軸,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開始了艱苦的鋼鐵創業,自此為韶鋼的生存與發展揮灑了他們的汗水與青春。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簡陋的鑄鐵現場,高溫、粉塵,擋不住韶鋼工人為國爭光的豪情。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勞平地起家,艱苦創業不言苦

1966年,廣東省委、省政府發文建設韶鋼,決定把夏茅鋼鐵廠搬遷到韶鋼,沈勳就是這次搬遷大軍中的一員,在當年七八月份來到了韶鋼,成為了設計科的一名設計人員。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爐65-1-班畢業合影。(後排右1是沈勳)

當時的韶鋼一片荒蕪,除了大坑塘的4棟房子,幾乎沒有其他建築。基建指揮部成立後才陸續開始建房子。當時韶鋼第一個生產廠電爐車間正在施工,作為技術人員,我住在一村,吃飯要到三村,要翻越兩條鐵路才能到。還要經常走路五六公里到工地。我們技術人員還好一些,那些一線工人在高爐旁工作,要經常清渣溝、抬鐵泥、測溫取樣,工作十分辛苦。

1941年出生、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爐熱工專業的沈勳是韶鋼高級工程師,至今他仍然清晰地記得最初來韶鋼時所見到的情景。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爐65專業畢業合影。(第三排左3是沈勳)

當時,為了節省上下班走路的時間,許多工人都住在工地附近的草棚裡,夜以繼日撲在小電爐的工地上卻毫無怨言。從1966年5月開始建設小電爐,經過105個日日夜夜的連續奮戰,終於在1966年8月22日煉出了第一爐鋼水,這爐火紅耀眼的鋼水標誌著韶關鋼鐵廠正式誕生,後來這一天被定為廠慶日。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落後的模鑄工藝,鋼花飛舞,粵北大地有了謳歌鋼與火的詩篇。

但是,小電爐一投產,生產狀況卻不盡如人意,設備本身是拼湊而來的,又經常停水、停電。此外,當時受文革衝擊,使得剛剛建廠的韶鋼發展步履維艱,但韶鋼卻並未因此而停止生產。韶鋼人充分發揮自己的韌勁和智慧,在烈火中百鍊成鋼,堅定前行。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甘於奉獻,一心撲在工作上

在這段艱難的創業初期,設備、技術、人員、資金不足是最大的難題。身為技術人員的沈勳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他與設計科的其他設計人員一起邊幹邊學,全力幹好設計工作。“搞設計不僅是個腦力勞動,也是個體力活兒。小圖可以坐著畫,大圖就得站起來,趴在大圖板上畫。有時要連續10多天趴著畫圖,經常累得直不起腰來。”沈勳回憶道。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生產學習會,一邊學“毛選”,一邊總結生產。

1967年2月至4月,沈勳獨立完成鍛鋼車間5.9平方米室式加熱爐1座以及5.7平方米和4.1平方米車底式退火爐各一座的施工圖設計工作。1967年12月至1968年3月,完成車刀車間1.3平方米室式加熱爐1座和2.4平方米車底式退火爐1座的施工設計工作……創業的艱苦與肩上的重擔使他迅速成長,他共獨立完成設計並建成投產使用的各種型號規格的加熱爐共29座。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鋼一號高爐、一組焦爐建成紀念章(1969年6月)

身為開荒牛,沈勳至今仍清晰地記得

曾經一起奮鬥過的“戰友們”

他們都為鋼鐵事業的發展

作出了非凡的貢獻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爐前取樣,舞動的鐵花,映紅了韶鋼人的臉龐

當年同樣來自夏茅鋼鐵廠的房國章,曾在韶關最艱難的時期率20餘人組成的宣傳隊,到江門化機廠不斷與對方協商並幫對方幹活,終於感動了對方,在沒有付款的情況下就把雙梁橋吊拉了回廠。

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的鄭尤達被同事們稱為“小刀”,因為他工作幹事像刀子一樣快和鋒利。由於積勞成疾,他於1976年病逝。

廣州人梁志民於1970年被分配到韶鋼工作,在二組焦爐建設施工時,由於工作忙,他常常錯過食堂吃飯時間,要靠別人幫忙打飯才能避免餓肚子。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堅守崗位,工匠精神代代傳

1980年,廣東省政府對韶鋼實行包乾政策,韶鋼逐漸甩掉了長期虧損的帽子,發展步入正軌。老一輩韶鋼人就這樣用心血和汗水鋪就了韶鋼的成長之路。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2001年退休後,讀書看報成了沈勳退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侯海霞 攝

身為土生土長北京人的沈勳,曾經有機會調回北京工作,但他卻毅然放棄了這個機會。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沈勳一家九口人合影

當時,北京首鋼設計院表示願意調我回去工作,但那時候韶鋼更需要我,我還是選擇了留下。我在韶鋼工作了36年,鋼鐵情結已經沁入到我的骨髓裡,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身為韶鋼創業者的一員,我覺得心裡很踏實,也感到很自豪。有時,我腦海裡會出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主人公舉起馬刀吶喊馳騁的畫面,人生需要的正是這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回首這幾十年,可以用‘創業、奉獻、無悔’來總結我所走過的路。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鋼建廠20週年榮譽證書

如今,韶鋼已成為中國寶武集團大家庭中的一員,正轉型升級,追求卓越,全力打造華南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成為寶武集團高端棒線生產基地。沈勳還常和徒弟、工友聊天,回到工作過的崗位看看,他說:“韶鋼的變化太大了,衷心祝福韶鋼越來越好。”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韶關工礦成長史:追求卓越,傳承不息!為工礦精神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