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先來看看一則漫畫故事: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隻母雞。

他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

但是,母雞們又不願意像這樣日復一日的吃草,下蛋。

於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即將到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1:股票的產生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天過去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於是,猴子的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猴子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

什麼叫市盈率?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

這個數字,越低越好。

母雞關鍵詞:股份;母雞券(股票);市盈率(市值÷每年淨利潤)

2:股東的權益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年過去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又過了一年……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母雞關鍵詞:這就叫做有效率的再投資。

沒過多久,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於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交易發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

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母雞關鍵詞:再投資;價值股(即高市盈率,高分紅或者股息,也就是確定性收益比較高,但成長空間比較有限的公司)。

3:市場的形成

從此之後,動物圈算是炸窩啦~~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穩下蛋的母雞們。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瞭解母雞;

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母雞關鍵詞:散戶(一個悲傷的故事)。

4:股價

現在我們來做個大膽的猜想!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組漫畫:讓99.99%的人看懂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那麼在許許多多個夜晚,什麼都沒有發生,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為什麼母雞券還是漲了跌了?

原因很複雜,或許是猴子認為母雞會變胖,或許是因為猩猩急需用錢。

但無論什麼原因,母雞券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母雞都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處或壞處。

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

而股價,有時候跟母雞本身,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PS:面對股市頻頻暴跌,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問道: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裡?股市裡的錢難道真的蒸發了嗎?


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一、股票的本質——商品

錢是人類製造的用來量化價值的商品。顧名思義,錢具備兩種功能:

1、量化價值:這裡只是衡量商品等價於多少數量的錢,而不需要實際存在一筆錢。

2、作為商品交易:利用錢的商品屬性進行交易,這裡必須是實際存在的錢。

但由於這兩個功能通常是關聯發生的,所以很多人會把它們混淆、捆綁,但其實這兩個概念是獨立的。

舉例:某節目,專家鑑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並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問題核心:“值多少錢”和“有多少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價值,後者是描述資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錢”和‘股市裡流動的資金’搞混了。有人以為股票值多少錢,股市裡就有同樣數量的錢,當股票價值縮水20%,他們會覺得有等價於20% 的錢也不見了。

所謂的股市裡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發,還是有人得利的,這樣的說法也對,但是這是針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中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變化,必然帶動影響了整個市場。

就好像豬肉掉價了,賣肉的虧了,但是消費者賺了。但是單獨談豬肉,它的價值是蒸發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個交易的過程,這沒有錯,但是這其實和股市蒸發增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股市的實質——虛擬資本

股票不存在生產的過程,只有交易的過程,賺錢的方法就是漲的時候持有,跌的時候交給別人持有。所以股市有著名的“搏傻理論”,股票賺錢就是比誰更傻,更傻的人會在跌的時候接盤,就會賠錢。

很多人理解,賺的錢就是別人賠的錢。這是錯誤的。股票真正賺的錢,是該股票的市場價值的變化,所以你能在升值的時候去持有,貶值的時候做空。

你賺多少和別人虧多少無關,只是股票的價值發生了變化。所以玩股票賺錢,關鍵是何時持有的問題。

最大的區別是股票沒有其他意義,股票僅有的意義就是他所代表的股權。在中國,這個股權只能在股市上體現他的市場價值,所以中國股票的唯一功能就是交易。不像蘋果還可以吃,還可以做糖。但是如果單從交易形式上,它們沒有區別。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就是股票增值的時候持有,虧損的時候不持有而已。

股票是虛擬資本,它的總價格並不完全對應真實資本,所以如果從整個股市的宏觀角度來看,股市的市值是全部股票按照最近成交價進行的加權計算,所以所謂的蒸發其實是成交價的下跌造成的虛擬資本總值的下降。

假設股市裡只有一隻股票,單價為1元,總量為100股,全部都由A持有,B不持有股票,但是持有200元現金,全世界就他們倆人。那麼全部的資本額就是200元現金,和市價100元的股票。

B看好股票未來的發展,所以願意花120元購買這100股,A同意,成交後(不計算交易費用),A擁有120元現金,B擁有80元現金和市價為120元的股票。全部的資本變為200元現金和市價120元的股票。

僅僅是B對於股市的預期變化併購買,就造成了股市市值的增長,股市這20元的增加是虛擬資本的增加,也就是媒體常說的“泡沫”。之後由於該股票的發行公司表現不好,沒有分紅,B覺得自己判斷錯了,想要賣掉,最後100元和A成交,那麼最後A擁有100元市值的股票和20元現金,B擁有180元的現金,整個市場還是200元現金,但是股票回到了100元,就是所謂的“蒸發了20元”。

相比最初,股票的價格沒有變,但是A和B的資本量發生了變化,所以股市的蒸發僅僅是虛擬資本的變化,實體資本變化是由於虛擬資本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實資本轉移。這才是股市的實質。

三、股市流通——槓桿效應

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槓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裡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槓桿”。

四、股票漲跌的原因

1、股票的買賣

買賣股票的時候是眾多買家賣家一起出價,看誰和誰的正好碰在了一起。如果市場普遍看好某支股票,更多的人都想把它買進來,願意把它賣出的人相對比較少——賣的人報的售價就會比較高,以滿足自己獲利的目的;買的人看到價位比較高,就會考慮買入是否合算,如果覺得合算,就可以報一個比上一次成交價更高的價位,達成一次新的成交價。這樣價格就逐步抬上去了反之如果股票不被看好,多數人希望趕緊拋掉,就會壓價賣,讓買方接收過去,價格就逐步被壓下來。

2、公司業績

股票的價格和業績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緊密相關,投機型的莊家手裡操縱著數十萬、數百萬股,股價即使只波動幾分錢,都會帶來巨大的資金變化,他們不會像中小股民那樣願意捂著等結果,而是會積極地尋求新的投機方向,因此一旦有苗頭某支股票今後可能會跌,就要在其成為事實之間趕緊出逃,反之就得迅速建倉。只有投資型的莊家,對某支股票買上百分之十幾到幾十的股份,等著最後吃紅利的,就不會隨意拋售 。

比如有1000股,價格10元。

如果有10人要買,且願意付出一定的溢價也能接受。結果願意在10塊這個價格賣的股票只有100股,有一個人手很快很高興的全買走了。然後其他9人看到沒有了,於是有個人提高了價格,說,10.1我買100股。正好只有一個人願意賣。於是他們又成交了。又沒有賣的了。於是又有人加價買,依次股價就漲起來了。

根據市場的需求和銷售曲線。股價越高賣的量越多,反之相反。


讓大家看看中國股市是怎麼回事,什麼是技術面!

開盤收盤預先設定

馬鋼股份(600808)是被我從1999年7月5日的3.97元打到1999年12月9日的2.68元的。

這可以說是平淡的日子,我不用擔心自己那每月12000元的薪水和獎金。所有的一切,調研部門和研究部門已經做好了,我只要按照他們定好的重要數據去做,包括開盤和收盤價格。有些事情我是不知道的。

我控制的帳戶裡有13億元,怎樣用這筆公款來為大眾造福是我們公司高層的共識,我知道,每一個牛股賺的錢,都要落到他們兜裡一大半。

通知分部配合是下面的工作,但有時候我也做,就用電話通知。當我說明天讓他們賣出100萬股時,他們無法判斷本部的真正進出,讓他們買進100萬股,也可能是我們總部對敲過去的,意圖不在拉高,可能反而在出貨。然後他們按照下線去通知,共有18條線,每條線20幾個分部,每一個分部有10個到50個帳戶。18條主線是我們總部挨個通知。

1999年12月9日,上面讓我打起來,吸納1000萬股籌碼。我知道打壓籌碼快光了,要保持主動,並把外圍資金弄迷糊,就要做上去兩天。這時候我從研究部的某個領導口中,知道馬鋼是要拉到6元的……

看著把馬鋼打得團團轉,有一種成就感,控制別人命運的感覺,但也有危機感。我覺得成功的人都是同時活在這兩種感覺之中的。

科技股狂漲,馬鋼已經跌到了歷史低點,這為吸貨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第一個漂亮的碗底做出來以後,我已經拿到了3000萬股的籌碼,加上本部的2億股,有2.3億股了,但我們的目標是吸納到4.5億股,完成大牛市主升浪前的絕對控盤。

W底做成了,3.4億股的籌碼到手。外面的股評說,馬鋼做出雙底,可以看高至3.5元。

第二天晚上,主任告訴我:“明天開盤2.78,收盤2.73,最低2.66。”

終於吸足4.5億股了,馬上就啟動了,晚上回去,先得告訴妹妹買幾萬股,然後是鄰居那個老婆子

往下打給“老鼠倉”運糧

2000年3月14日,我老老實實地往下打,給研究部主任的老鼠倉運糧。

這小子真黑,竟有不下400萬股的接盤在2.70元下面,因為長期的操盤,我可以感覺到量至少比平時多了400多萬股,蛀蟲。

昨天他讓我打到2.66元最低價,在正常情況下,吸了這麼多的貨,不可能再給外面低價2.66元了,不知道這400萬股裡有我們老總多少。

我在下面也有100萬資金,我已經讓鄰居老婆子去幫我買了,為了不起眼,分為六個營業部,10個帳戶,買了10多天了,30萬股,平均價格是2.68元。

拋出一億股還漲停

明天,馬鋼將展開全面分倉佈局。股評界的放量突破,我們叫全面分倉佈局。

開盤,我就幾十萬、幾百萬股的往外拋。到中午,已經拋出了將近1億股,真是過癮。

這1億股,都被我們下面的分號吃掉了,已經進了幾千個帳戶裡面。以後這樣的佈局還要繼續,但手筆會小一點了。

馬鋼漲停了,拋出1個億,還漲停了,不可思議呀。

我的拋出就是信號,我一拋,他們分號就打,我再拋,再打,上下配合如此默契。

第二天是小規模分倉佈局,外面管這個叫洗盤。也對,你看不懂我們在幹什麼,當然就被洗了。

第三天是漲停。“今天是7100萬。開盤3.47元,收盤3.43元。”我一般都是早上接到這樣的通知。偶爾也在晚上。

於是,我們總部在高開出貨,分部在逢低吸納,做了一根小陰線,帶量。

“馬鋼有出貨跡象,倉輕者觀望,倉重者考慮部分出局。”股評界如是說。

壓單竟被幾口吃掉

今天有人進場買進1000多萬股,超過了正常的階段跟風限度。這個階段的控制,應該不允許單一帳戶進來這麼多。可買進的帳戶簡直連我們的打壓盤都吃,一點行業規矩都不懂。正常的話,他們應該看得懂的,壓單是嚇唬散戶的,我們掛的230萬股竟被幾口統吃。

“是誰把這件事洩露出去了?”研究部的小王和我面對著老總。

“從現在開始我監督操作,到做完了再處分你們倆。暫時繼續你們的工作。暫時在這裡橫一個月,或者打下去15%。”老總走了。

部門的計劃是橫一個月。馬鋼在3.5元橫了一個月,做放量出貨狀。明眼人可以看出欲蓋彌彰的做盤痕跡。

那個買進1000萬的人在這裡出了500多萬股,我們也算沒白折騰。

天天的巨量買賣枯燥無比,4月6日、7日,馬鋼再次向上突破。開始有人大力推薦。

總部進貨掩護分部出

“出貨!”研究部發出命令。4月10日、11日的兩根小陽星是在出貨,但我感到接盤的人太少了,絕對沒有辦法滿足要求,我也讓老太太給我出了20萬股。

“再打上去!”研究部又說。我的20萬股出去了,這一次內部的人都吃不準了,這股票外面的人可怎麼做呀。

出貨彩排結束,又是一輪衝鋒,兩三個漲停。

2000年4月17日,我接到買進4000萬股的指令,而沒有告訴我開盤和收盤價在哪裡。只有到出貨的時候才不限定價格,出貨的時候很多東西是失控的,有時候散戶就會搶出高價來。

我感到是在出了,分部一定在出。今天開盤就往下掉沒有接盤了,我感到賣壓很重,我就慢慢買進一些,後來賣壓輕了,我就大手筆買進。買進的方法是連續大手筆打高,惟恐別人看不到有人買。

莊家和跟風界兩種人,有不同的手法和思路。就像現在的出貨區域的打高已經不再採用早市橫盤,中盤打高,而是採用在大幅振盪中打高了。

正在做盤振盪任來了,說:“最高價格做到5.98。”

這個就是出貨的做盤暗號。自認為是短線高手的在刀尖上舔血,進場搏殺。也有些聽了馬鋼準備重組消息的人,進場做長線。

17日晚上,我破例見到了老總。向他彙報今天的做盤情況。他告訴我總部資金有點問題,明天要我出掉4000萬股。

我回去分析了一下,可能明天總部出,分部進。資金有問題,我才不信。這樣來回的進出,就把外面的反解密系統破壞了,也製造了大的成交量,散戶就是喜歡量大。其實我們從國外進的幾千萬元的解秘軟件不怕被反解秘,但這樣還是最好的操作方案。

分部進貨掩護總部出

“明天往下出。”老總親自召我,就是因為出局是最大的一環。

18日,我在開盤後往下出貨,感到來自分部和散戶大戶的跟風單子不少,但還是達不到全面出局的要求。

到了21日,在連續幾天的震盪後,頭部隱隱若現。

“怎麼辦?”研究部小王不敢做主了,找到老總,把解秘單子給了老總。

“這些都是來自外面的拋單嗎?”老總問。

“是的。我研究了一下,很分散,沒有聯繫的。”

“現在在這裡是不好做了,一定要再往上打。可以打到6元。”老總在另一份計劃書上蓋了章。

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失敗了,就打上去。公司1996年做上海石化,計劃拉到6元,可在6元沒有出去,就拉到了8元。

4月25日,馬鋼在6.24元收盤。26日,6.26元開盤就計劃往下打的,可是被跟風的搶出個6.36元來

股市上最危險的股票就是具備了向下出貨條件的股票,就是它營造的人氣和氛圍足可以讓莊家往下打著出貨,也有很多的人買。

4月26日的出貨就是向下打著出的。

公司所擁有的帳戶內存股票被我大量拋出,跑出的量在收盤才得以精確統計,扣掉分部進的,出掉了2300萬股。

現在的出貨已經達到最高區域出局要求,要向下進入次級出貨區域繼續出貨了。

後天是“五一”長假,有的人會出局過節的。研究部門決定與其讓散戶出貨過節,不如我們先出個痛快。

27日,股價被分部的拋壓打到了跌停板上,快若閃電的一招。如果散戶要出貨過節,就掛跌停出,有大批散戶看到跌停,就決定不出了,在節後尋求好價。散戶就是散戶,沒有紀律。

最後出貨玩盡花樣

4月28日,5月9日、10日,走出雙陰吃長陽的走勢。我們拉了一天,出了兩天。

我很清楚有多少人被套在了裡面,其中的一部分人,只要不讓他再看到6元,他永遠不會出來,這是在5元上方橫盤,引誘接盤的前提條件。否則,大家都要出來,就沒有我們出的了。

在5元上方的次級出貨平臺上,出掉了20%多一點的籌碼。在這個平臺上,我玩盡了盤口暗示等花樣,製造每一天的直線拉高,曲線打壓出貨,盤口的大接單,股價躍躍欲試的彈性,高委買,高內盤,攻擊組合K線等。其實全是為了騙人進來。最成功的還是製造了5元是底部的假象,每一次破5元都回來了,為以後的跳水繼續出貨準備。

2000年5月25日,我被通知離開研究部,下去搞調研。我們去“化工”搞調研,看到工廠窗戶都破了,用塑料封著,鳥在窗洞裡飛進飛出。不過他們對護盤費等要價很低,我們順利談成。

“XX公司”的開價過高,我們就放任它的績優形象去孤芳自賞。


任何一個莊家的操作思路不外乎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一、目標價位以下低吸籌碼階段

只要投資者掌握有關莊股的活動規律,獲大利並不難。在這一階段,莊家往往極耐心地、靜悄悄地、不動聲色地收集低價位籌碼,這部分籌碼是莊家的倉底貨,是莊家未來產生利潤的源泉,一般情況下莊家不會輕易拋出。這一階段的成交量每日量極少,且變化不大,均勻分佈。在吸籌階段末期,成交量有所放大,但並不很大,股價呈現為不跌或即使下跌,也會很快被拉回,但上漲行情並不立刻到來。因此,此階段散戶投資者應觀望為好,不要輕易殺入以免資金呆置。

二、試盤吸貨與震倉打壓並舉階段

莊家在低位吸足了籌碼之後,在大幅拉昇之前,不會輕舉妄動,莊家一般先要派出小股偵察部隊試盤一番,將股價小幅拉昇數日,看看市場跟風盤多不多,持股者心態如何。隨後,便是持續數日的打壓,震出意志不穩的浮碼,為即將開始的大幅拉昇掃清障礙。否則,一旦這些浮碼在莊家大幅拉昇時中途拋貨砸盤,莊家就要付出更多的拉昇成本,這是莊家絕對不能容忍的。因此,打壓震倉不可避免。在莊家打壓震倉末期,投資者的黃金建倉機會到來了。此時,成交量呈遞減狀況且比前幾日急劇萎縮,表明持股者心態穩定,看好後市,普遍有惜售心理。因此,在打壓震倉末期,趁K線為陰線時,在跌勢最兇猛時進貨,通常可買在下影線部分,從而抄得牛股大底。

三、大幅拉昇階段

這一階段初期的典型特徵是成交量穩步放大,股價穩步攀升,K線平均線系統處於完全多頭排列狀態,或即將處於完全多頭排列狀態,陽線出現數多於陰線出現次數。如果是大牛股則股價的收盤價一般在5日K線平均線之上,K線的平均線託著股價以流線型向上延伸。這一階段中後期的典型特徵是,伴隨著一系列的洗盤之後,股價上漲幅度越來越大,上升角度越來越陡,成交量越放越大。若有量呈遞減狀態,那麼,這類股票要麼在高位橫盤一個月左右慢慢出貨,要麼利用除權使股價絕對值下降,再拉高或橫盤出貨。當個股的交易溫度熾熱,成交量大得驚人之時,大幅拉昇階段也就快結束了,因為買盤的後續資金一旦用完,賣壓就會傾洩而下。因此,此階段後期的交易策略是堅決不進貨,如果持籌在手,則應時刻伺機出貨。

四、洗盤階段洗盤階段

伴隨著大幅拉昇階段,同步進行,每當股價上一個臺階之後,莊家一般都洗一洗盤,一則可以使前期持籌者下車,將籌碼換手,提高平均持倉成本,防止前期持籌者獲利太多,中途拋貨砸盤,從而使莊家付出太多的拉昇成本。二則提高平均持倉成本對莊家在高位拋貨離場也相當有利,不致於莊家剛一出現拋貨跡象,就把散戶投資者嚇跑的情況。此階段的交易策略應靈活掌握,如是短暫洗盤,投資者可持股不動,如發現莊家進行高位旗形整理洗盤,則洗盤過程一般要持續11-14個交易日左右,則最好先逢高出貨,洗盤快結束時,再逢低進場不遲。

五、拋貨離場階段

此階段K線圖上陰線出現次數增多,股價正在構築頭部,買盤雖仍旺盛,但已露疲弱之態,成交量連日放大,顯示莊家已在派發離場。因此,此時果斷出倉,就成為投資者離場的最佳時機。此階段跟進者則冒了九死一生的風險,實為不智之舉。

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上述一、四、五是必須要掌握的,掌握了一你就能找出莊股,掌握了四你就能抱緊莊股,掌握了五你就能把莊家抬轎給你帶來的利潤落袋為安。


投機市場的遊戲就是一個管理和控制風險的遊戲, 再是追求利潤的遊戲

估計很多人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但這是我的理解,這使我很安全! 盯住止損,止損是自己控制的; 不考慮利潤,因為利潤是由市場控制的! 其實資本市場的實質就是資本再分配, 最高的境界就是心態的較量。

大 多數人都要過戰勝自己這一關, 能儘快意識到自己的弱點才有可能少走彎路! 股票就是“賭博”,玩的就是心態, 贏時要放膽,輸時要捨得放棄。 對行情賺到錢沒啥了不起, 看對行情虧了錢還能不受影響接著下單才厲害。 自己不是輸在盈利能力, 而是死在虧損大了捨不得砍,老是幻想能挺回來。 允許自己犯錯並能控制自己的虧損應該是最終的目標。

戰勝自己很難的, 我覺得能明白自己的毛病想法去避開比較現實。 只做自己有把握的行情, 做單不用想的那麼複雜,簡單有效就行。 根據自身特點找到合適的方法, 就能在市場活得長久,紀律和心態控制比技術提高更重要。

男兒在世,一諾擲地,自當濺血赴約, 然投機市場,比拼的是放棄的技巧,似不宜過分執著為好。 任何時候忘記了去尊重市場,都會鑄下大錯。 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采取什麼樣的戰略戰術才是長期成功的關鍵。 思考創造了人,多想想,想透澈點,盲從會死人的。

任何一種方法固定下來都能最終贏利,只是科學控制倉量的學問。 久錯必對,久對必錯,取長去短,少取長活,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在有成績後可以放棄,而在受到挫折後絕對不可放棄。 因為成功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對做大趨勢者猶為重要)

金 融交易的全部---- 就是要有一套有效的價格趨勢策略, 加上良好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 用“分散”而“持久”的手段, 在投機市場上長期地佔有概率優勢,而不是孤注一擲。 既然是做趨勢就不應該經常換短線來做, 因為趨勢和短線考慮的角度是不同的,手法也不一樣。 操作方法到一定程度要繼續改善也是很難的, 因為無論如何都有出錯的概率存在。

永遠不要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永遠不要承擔過度的風險。 只要你在入場前確定了自己能夠承受得起的風險, 從原則上來說那就是個好交易。 “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 說起來很容易的一句話, 但是你是否能夠“交易你的計劃”,卻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最難執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