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企业如何应对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

按照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商业秘密的3个特性:

(1)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的事项,即必须是仅限于一定范围内的人知悉的事项。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是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行为。因而商业秘密相对的”公众”并非泛指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而是指该信息应用领域的竞争者,即同业竞争者。

(2)价值性: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能使权利人增加财产或者财产上的利益。

(3)实用性:商业秘密具有实用性,即具有直接的、现实的使用价值,权利人能够将商业秘密直接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2、商业秘密的2种分类:

(1)技术信息:

生产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等

(2)经营信息: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报等

3、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不采取保密措施的商业秘密不受法律保护: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保密措施:商业秘密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只有采取了保密措施的商业秘密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对于一个企业都不采取任何保密措施的商业秘密,根本无法谈及其秘密性可言。

二、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条件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

以盗窃、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人的商业秘密。

2、对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予以披露、使用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前述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擅自披露、擅自使用商业秘密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等。

非法获取人;明知系盗窃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仍然对其进行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行为人。

三、企业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救济方式

(一)行政手段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工商管理机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行政监督、行政执法等方式处理

2、依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和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2)监督侵犯人销毁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等其他处理方式的除外。

(二)民事责任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主张违约责任: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视为违约行为,如果合同当事人依合同约定应当承担保密义务而非法公开、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则依合同法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3、依据:

(三)刑事责任——构成犯罪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构成犯罪的特别条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这里的重大损失,是指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包括减少盈利、增加亏损、引起破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等等。根据司法实践,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致使权利人破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追诉。

2、依据:《刑法》第219条规定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限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们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

四、企业如何保护自身商业秘密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1、 建立了保密规章制度,如:明确将有关信息明确列为保密范围、保密人员等。

2、 是否与相对人或职工签订了保密协议或提出了保密要求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如:明确要求对某项信息予以保密的,该项信息的载体上明确标明"保密"字样等。

3、涉及商业秘密的特殊领域是否采取了适当的管理或警戒措施;

加强对涉密合同、涉密研发活动的管理等。

如:经营者在向他人披露,提供该项信息时,在有关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中明确要求予以保密。再如:经营者与他人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一项新技术,在开发合同或者委托合同中,明确要求对待开发的技术进行保密。

4、其他为防止泄密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及合理性的保密措施

针对各种不同商业秘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保护工作。

对于文字性载体:对传真机、打印机、电脑、网络等采取专门的保密措施。

5、提高管理艺术:企业为员工创造一个栓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与企业一条心,员工不仅不会带走企业的商业秘密,更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竞争对手“狠挖墙角”,核心员工携商业秘密“频繁跳槽”——应对之策

六、结语:

企业在管理好自身商业秘密的同时,重视培养人才的力度,重视企业文化内在价值,员工在像“家”一样温暖的企业里工作生活,相信很多员工并不一定会为利所动、为利所图。保护商业秘密,关键在“人”。

说明:文中图片均自网络,如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删除或更改。

如您已读到此,建议您“关注”本号,为您的工作生活保驾护航,从此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