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力差怎么办?如何提高呢?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你苦口婆心和孩子说很多道理,结果孩子还是“不听话”,没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于是,我们暴跳如雷,责怪着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而有的家长甚至用打骂来解决。但亲爱的家长,您是否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孩子到底能不能听懂您说的话呢?……您有没有想过,孩子之所以没能按照您的意思做,是他根本无法理解您的真正意思呢?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理解力

所谓理解力指的就是对任何一件事物的了解能力,它属于人类高级认识阶段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跨世纪的《托起明天的太阳》一书中,将理解力定义为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其实理解力就像我们吃了东西,需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转变为营养。理解力就是我们的大脑,对接触到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行为消化吸收的能力。

孩子理解力差怎么办?如何提高呢?

理解力一般分为三个发展水平:

1、低级水平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比如幼儿识别什么是苹果,什么是雨伞;

2、中级水平是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么样”;比如儿童习得“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中心到每边距离”一致;

3、高级水平是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检验孩子的理解水平:

最低的理解能力是把寓言和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不出寓言的意义和隐喻,理解不到寓言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或教训;

较高的理解水平是开始能看出寓言中的教训和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只是概括的范围较狭隘;

最高的理解水平就是立即能理解寓言的含义或隐喻,并能把抽象的教训意义转移到人。

还可以从孩子对绘本中人物的理解及其因果关系、矛盾关系以及算术应用题的意思等来考察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

其实,理解力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不必说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因为大家都深有体会。

要不是理解力有问题就不会发生那么多误会和乌龙事件了。同事之间,有多少次都是因为理解力不够,别人说的做的你没有理解,没明白而发生的争吵。或者在工作中,客户说的内容,你没有完全理解,甚至理解歪了,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样,生活中也会因为理解力的不足而导致矛盾的产生。朋友之间不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闹别扭吗?朋友本身说的话没有恶意,因为理解不到位,造成误会的事也比比皆是……

而随着人工智能、碎片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理解力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心理资源之一。一项盖洛普民调发现,仅有6%的中国职场人士表示对工作“很投入”,对工作理解很透彻。而美国职员全情投入工作的人数也只有不到30%,由此造成的经济代价达到数万亿美元。同样的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更是显著,许多孩子被诊断患有理解能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导致学习困难,令家长焦急万分。

那么,拥有理解力到底孩子有什么好处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儿童在学习中,要掌握知识,首先重要的是能理解所学的知识。人类掌握知识的过程,必须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而理解能力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对儿童的教育中,不断使儿童的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与进行抽象思维的自觉性逐步发展起来,是儿童思维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儿童成年后能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在高层次的教学、研究、设计等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必须的心理条件和心理品质。

就比如你读了一本好书,怎样才能把里面好的东西用到自己身上,只有学以致用!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却用不上呢?其实重点就差在理解力上了!因为没有理解,所以无法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而去做到,并创新出新的内容。理解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记忆事物,更好的分析问题,更好的自我成长。因此,理解力是幼儿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既然理解力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解力呢?

作为感官学习者,幼儿理解力的训练只能使用形象教育的方法。蒙氏数学教育就是通过让幼儿操作教具学习计算的。在学习数学计算的同时,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意义一点都不亚于计算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理解力自然强,分析力、判断力同样强。

孩子理解力差怎么办?如何提高呢?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跨世纪幼儿园的真实案例。

跨世纪幼儿园朝霞班迎来了一位插班生,叫西西,读大班。入园时,她妈妈说:“西西之前的学校学习的内容和知识面比较狭窄,尤其是对数学一窍不通……”听到妈妈这样形容幼儿的数学,老师特别吃惊,到底什么样的情况导致了西西对数学如此一窍不通呢?

  为了了解西西数学的掌握情况,老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测验。测验后发现西西1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就不扎实,如5根纺锤棒散放在桌子上,进行手口一直点数,幼儿数到“1-2-3-4-5”,当问他一共有几根,他却说有8根;当再数一遍时,却变成了4根。当问他1是什么意思,他张口就来“1像铅笔长又长”……足以证明他并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西西最喜爱操作科学文化领域的创意拼插工作,老师便利用西西的这一“爱好”,首先对他进行数学基础的补习——学习1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然后,按照蒙氏数学学习的三个阶段,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给西西进行学习规划,操作过教具后就进行纸张作业的练习。同时,我们还和家长沟通如何在家里引导幼儿巩固数学知识,如上下楼梯时与幼儿一起数楼梯的节数,吃晚饭时帮助爸爸妈妈分筷子,做一些简单的口述应用题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西西的数学有了很大进步,现在的他越来越喜欢操作数学领域的教具,每次选择工作他总是对数学领域的教具爱不释手,比如彩色串珠、塞根板等。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口述应用题:“花园里有5棵大树,每两棵树中可以站下一个人,请问能站多少个人?”大家都开始议论了起来,只有在一旁的西西默不作声,这时老师问有谁想到了答案,小朋友都说可以站4个人。还没等老师说话,一旁的西西举手说:“老师,我觉得是5个人。”老师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你看,比如我的这只手代表5棵大树,我这样伸开手指代表大树是一排一排的,这样肯定只能站4个人,但是如果我的5根手指围成一个圈圈,也就说如果大树是围成圆圈长的话,那就能站5个人了,对吗,老师?”我瞬时惊讶了,稍后是满满的欣慰和幸福感。想不到接触蒙氏数学仅有1个月的时间,竟然有如此超乎意料的进步和表现!

西西的进步和超常表现除了蒙氏环境给予他的熏陶外,更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蒙氏数学实物化、操作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了容易理解的、可以亲手操作的实物化教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体验中就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的概念。

除了蒙氏数学教育外,语文教育也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不仅有语意表达而且蕴含哲理,这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培养。下面就分六步来给大家做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力

第一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要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力,首先要让幼儿掌握大量的词汇。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汇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着语言理解、言语表达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正常情况下,儿童3岁时,词汇量大约800---1100个、4岁时大约为1600---2000个、5岁时大约2200---3000个、6岁时大约可达3000---4000个。这一增长速度是以后各时期所达不到的。

丰富词汇是一项长期、繁重的任务。老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结合各类活动,随时随地地交给幼儿各种常用词,而不是孤立地硬灌一些幼儿不理解的、也很难用到的词汇。掌握词汇的过程,要让孩子学会运用。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说相反词、做相反动作、用一个词来讲一句话、看图讲述故事、创编故事等。

在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景色等,启发她们说出相关的词汇,如到公园时可以和孩子互动:

“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

“有红的、有黄的”……

“如果用我们学过的叠词来说呢?”

“有红红的花、黄黄的花”

“公园里盛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呢?”

“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

还可以让孩子把熟悉的词重新组合成新词,如可以把春天的春字组成:春风、春蚕、春梅、春花、春节、春季等词。又可以把春天的天字组成:晴天、雨天、阴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天空、天天向上、星期天等词。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生命力是由人的内心涌现出来的,从初生到6岁,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时期。在吸收性心智高发时期,特别是3岁左右,幼儿对环境中的一切信息是全盘吸收的。这时给幼儿充足的词汇量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及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步:幼儿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与人交流和沟通。幼儿也在有意识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语音、语调和语义内容的理解水平。

教给孩子们学会倾听要5心:

1、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小朋友们发言,都要听清楚别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儿。

2、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3、细心:当别人在发言时,认真倾听,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4、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

5、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在“听”的培养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孩子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们可以说:

“你听的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能被你找出来,你的观察力可真好。”

“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

“大家看,豆豆小朋友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真的是用心思考了。”

……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具体的赞扬,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她们学会专心倾听。

步:帮助幼儿分阶段阅读

阅读会激发孩子想像力、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智力培养、思想发展,都与大量阅读分不开。所以靠阅读提高孩子理解力是不错的选择,下面来看看怎么实施吧!

1、孩子两三岁的时候。

每天父母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这样容易养成习惯。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书来读,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喜好了,可能喜欢某本书的故事,或者喜欢某本书的封面,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这些都会成为他喜欢读书的契机。不要强迫孩子读大人给选的卡片或看图识字,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认字,而是为了让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认字只是副产品。

念书的时候,周围环境要安静,关掉电视,让孩子的注意力都在书上,最好将孩子搂在怀里或者放在腿上,用手指指住画面,阅读时配上表情动作,孩子会乐此不彼。在给孩子读书时,书中的每个角色都用不同的声音来读,学动物叫要惟妙惟肖,而书中的情节可以加上动作。

幼儿期的宝宝最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让大人讲述同一个故事或看同一本书,这表明孩子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父母这时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养成他们读书习惯的良机。

2、孩子四、五岁的时候。

这个期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都有提高,可以带他到书店或者图书馆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父母和他一边读书,一边可以讨论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书里的人物换成是他,他会怎么做?故事是否合理?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像出另外几种结局来。不管孩子编排的结局如何不通情理,都不要去否定他,引导他把问题考虑得更周全,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分角色表演书中的故事,这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表现力、口才都是极好的锻炼。

孩子理解力差怎么办?如何提高呢?

3、六岁以后

孩子开始上学认字,这是开始大量泛读的年纪。要借大量的书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囫囵吞枣地看。通过大量泛读,他的识字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都会急剧地提高。这个阶段父母每天晚上依然要和孩子一起读一会儿书,聊聊天。这时孩子面对的世界比以前复杂了,会有很多想法和困惑,家长和孩子在睡前很放松地聊一聊,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以及他所遇到的问题,给孩子一些建议,这是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最好的时机。

步:帮助幼儿拓展经验(社会环境---亲近自然、亲近科技、亲近社会)

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过:“大自然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教室。”和大自然一样,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环境、一所大学,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库。因此,在孩子6岁前,老师、父母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是增长孩子见识、开阔孩子视野、积累生活经验的大好时机,此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理解力的过程。

给大家三个小方法:

1、 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孩子多参观、多游览,随时进行教育。(如参观科技馆、地质博

物馆、科学馆、美术馆、展览管、各地名胜古迹、旅游胜地等)

2、教师和家长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表达的嘴巴,把欣赏到的、感受到的及时表述给孩子。孩子在目睹的同时耳闻你的所见、所想、所感,这不但可以丰富加深孩子对多彩世界的认识,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力,还能加强亲子沟通,优化亲子关系,丰富语言素材。

3、由于社会环境庞杂、信息繁多,老师、父母应该有计划地带领孩子感受社会环境。

在跨世纪幼儿园,老师会定期组织孩子开展“社会化主题活动”,和孩子一起认识和探讨社会现象及公民责任等。如组织“走进交警”(警察叔叔的哨子有什么用?为什么警察叔叔要站在马路中间?交警叔叔指挥交通时做的每个手势是什么意思?警察叔叔车上为什么有两种颜色的等?马路上为什么有摄像头?有人喝酒开车,警察叔叔是怎么知道的等)老师还可以开展“我眼中的城市、我知道的神舟、中国的英雄人物、祖国风光、风土人情、各民族大家庭、珍稀动物、各地特产”等活动。

步:成人以身示范

幼儿学说话是从听和模仿成人说话开始的。成人给予他们任何一个口头语的刺激,都是他们听、说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语言理解力,需要成人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技巧,良好的语言技能不仅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榜样,更是直接影响幼儿语言发展。

具体方法如下:

1、成人的语言要根据不同幼儿的现有语言水平,适应性调整交往语言。比如:对性格较敏感、易紧张的孩子,应多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她们说话;对反应较慢的幼儿,在语速上应适当慢一些;对性格较着急的孩子说话时,成人的语调要显的沉稳,语速适中等。

孩子理解力差怎么办?如何提高呢?

2、成人的语言要语音清晰悦耳,不要含糊不清,要让幼儿听懂、听清成人在说什么。只有听得清楚,才能准确理解。比如,有的家长天天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放学,但通常和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听话没?老师对你好不?”不知道您的孩子是怎么回答的,但大部分孩子基本是回答不出来的,要不就说嗯。因为在孩子看来,“听话”和“好”的覆盖范围很广,他要怎么回答呢?此外,成人与幼儿说话时加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

3、成人的语言要准确清晰、圆润动听、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亦如此,话不在多,简要则明;语不在华,中的则灵。听话人一般厌恶空话、大话,而简明扼要的话较受欢迎。

步:给幼儿布置任务

幼儿经常面对成人要求服从的指令,其实有许多需要幼儿首先理解并解释之,其次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布置任务也是提升语言理解水平与执行指令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布置任务让幼儿完成,不仅可以培养语言理解与执行指令的能力,也是在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

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口头任务,由一个指令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含有多重指令的任务,任务围绕孩子能做到而且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明天来幼儿园时带一个矿泉水瓶、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幅画、周一来幼儿园说一说自己在周末做了什么事儿……”同时,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要了解其教育目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配合。家长要注意及时配合教师的要求,可以采取有意识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老师今天让你完成什么任务?你要怎么做?”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完成任务,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强化孩子的意识;如果孩子忘记完成任务或不能坚持完成任务、不想完成时,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家长切忌一味为孩子包办所有事,或者在老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

理解能力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随便就会给孩子贴上理解力差的标签,造成了很多小孩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对自己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聪明,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孩子就像一棵刚刚萌芽的幼苗,我们在辛勤栽培幼苗时,也要帮助他清理身边的害虫。孩子理解力有问题时,说明小害虫正在啃食他的嫩叶,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赶跑害虫,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展示最棒的能力!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蒙特梭利认为,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数学、语文、音乐、美术等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我们都能帮助孩子获得如理解力一样的好能力,让孩子在今后的道路上绽放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