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呢?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歷:你苦口婆心和孩子說很多道理,結果孩子還是“不聽話”,沒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於是,我們暴跳如雷,責怪著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而有的家長甚至用打罵來解決。但親愛的家長,您是否有想過: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孩子到底能不能聽懂您說的話呢?……您有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沒能按照您的意思做,是他根本無法理解您的真正意思呢?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理解力

所謂理解力指的就是對任何一件事物的瞭解能力,它屬於人類高級認識階段的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所以在跨世紀的《托起明天的太陽》一書中,將理解力定義為一種邏輯思維能力。其實理解力就像我們吃了東西,需要經過消化吸收才能轉變為營養。理解力就是我們的大腦,對接觸到的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個行為消化吸收的能力。

孩子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呢?

理解力一般分為三個發展水平:

1、低級水平是能辨認和識別對象,並且能對對象命名,知道它“是什麼”,比如幼兒識別什麼是蘋果,什麼是雨傘;

2、中級水平是能夠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則的內涵,知道它是“怎麼樣”;比如兒童習得“等邊三角形三邊相等、中心到每邊距離”一致;

3、高級水平是在概念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具體化,重新建立或者調整認知結構,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並使知識得到廣泛的遷移,知道它是“為什麼”。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檢驗孩子的理解水平:

最低的理解能力是把寓言和童話故事混為一談,看不出寓言的意義和隱喻,理解不到寓言所包含的思想意義或教訓;

較高的理解水平是開始能看出寓言中的教訓和意義,並能把它轉移到人的身上,只是概括的範圍較狹隘;

最高的理解水平就是立即能理解寓言的含義或隱喻,並能把抽象的教訓意義轉移到人。

還可以從孩子對繪本中人物的理解及其因果關係、矛盾關係以及算術應用題的意思等來考察兒童理解能力的發展水平。

其實,理解力對孩子的重要性,我不必說什麼,大家都很清楚。因為大家都深有體會。

要不是理解力有問題就不會發生那麼多誤會和烏龍事件了。同事之間,有多少次都是因為理解力不夠,別人說的做的你沒有理解,沒明白而發生的爭吵。或者在工作中,客戶說的內容,你沒有完全理解,甚至理解歪了,給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同樣,生活中也會因為理解力的不足而導致矛盾的產生。朋友之間不是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鬧彆扭嗎?朋友本身說的話沒有惡意,因為理解不到位,造成誤會的事也比比皆是……

而隨著人工智能、碎片化信息時代的到來,理解力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心理資源之一。一項蓋洛普民調發現,僅有6%的中國職場人士表示對工作“很投入”,對工作理解很透徹。而美國職員全情投入工作的人數也只有不到30%,由此造成的經濟代價達到數萬億美元。同樣的問題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更是顯著,許多孩子被診斷患有理解能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導致學習困難,令家長焦急萬分。

那麼,擁有理解力到底孩子有什麼好處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兒童在學習中,要掌握知識,首先重要的是能理解所學的知識。人類掌握知識的過程,必須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而理解能力是在兒童時期逐漸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在對兒童的教育中,不斷使兒童的理解、判斷、推理能力與進行抽象思維的自覺性逐步發展起來,是兒童思維向高水平發展的重要標誌,是兒童成年後能在各項社會活動中,在高層次的教學、研究、設計等崗位上進行創造性勞動必須的心理條件和心理品質。

就比如你讀了一本好書,怎樣才能把裡面好的東西用到自己身上,只有學以致用!為什麼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卻用不上呢?其實重點就差在理解力上了!因為沒有理解,所以無法變成自己的東西,進而去做到,並創新出新的內容。理解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記憶事物,更好的分析問題,更好的自我成長。因此,理解力是幼兒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

既然理解力對孩子如此重要,那麼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呢?

作為感官學習者,幼兒理解力的訓練只能使用形象教育的方法。蒙氏數學教育就是通過讓幼兒操作教具學習計算的。在學習數學計算的同時,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無形中得到了提高。這種能力的提高意義一點都不亞於計算能力的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理解力自然強,分析力、判斷力同樣強。

孩子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呢?

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跨世紀幼兒園的真實案例。

跨世紀幼兒園朝霞班迎來了一位插班生,叫西西,讀大班。入園時,她媽媽說:“西西之前的學校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面比較狹窄,尤其是對數學一竅不通……”聽到媽媽這樣形容幼兒的數學,老師特別吃驚,到底什麼樣的情況導致了西西對數學如此一竅不通呢?

  為了瞭解西西數學的掌握情況,老師通過遊戲的方式進行測驗。測驗後發現西西10以內的數與量對應就不紮實,如5根紡錘棒散放在桌子上,進行手口一直點數,幼兒數到“1-2-3-4-5”,當問他一共有幾根,他卻說有8根;當再數一遍時,卻變成了4根。當問他1是什麼意思,他張口就來“1像鉛筆長又長”……足以證明他並不理解,只是死記硬背。

通過進一步的觀察,我們發現西西最喜愛操作科學文化領域的創意拼插工作,老師便利用西西的這一“愛好”,首先對他進行數學基礎的補習——學習10以內的數與量對應。然後,按照蒙氏數學學習的三個階段,從“具體”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過程給西西進行學習規劃,操作過教具後就進行紙張作業的練習。同時,我們還和家長溝通如何在家裡引導幼兒鞏固數學知識,如上下樓梯時與幼兒一起數樓梯的節數,吃晚飯時幫助爸爸媽媽分筷子,做一些簡單的口述應用題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西西的數學有了很大進步,現在的他越來越喜歡操作數學領域的教具,每次選擇工作他總是對數學領域的教具愛不釋手,比如彩色串珠、塞根板等。

一次數學課上,老師出了一道口述應用題:“花園裡有5棵大樹,每兩棵樹中可以站下一個人,請問能站多少個人?”大家都開始議論了起來,只有在一旁的西西默不作聲,這時老師問有誰想到了答案,小朋友都說可以站4個人。還沒等老師說話,一旁的西西舉手說:“老師,我覺得是5個人。”老師就問他為什麼。他說:“老師你看,比如我的這隻手代表5棵大樹,我這樣伸開手指代表大樹是一排一排的,這樣肯定只能站4個人,但是如果我的5根手指圍成一個圈圈,也就說如果大樹是圍成圓圈長的話,那就能站5個人了,對嗎,老師?”我瞬時驚訝了,稍後是滿滿的欣慰和幸福感。想不到接觸蒙氏數學僅有1個月的時間,竟然有如此超乎意料的進步和表現!

西西的進步和超常表現除了蒙氏環境給予他的薰陶外,更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蒙氏數學實物化、操作化、形象化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轉變成了容易理解的、可以親手操作的實物化教具,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操作體驗中就能夠充分理解數學的概念。

除了蒙氏數學教育外,語文教育也有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文不僅有語意表達而且蘊含哲理,這也有助於學生理解力的培養。下面就分六步來給大家做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理解力

第一步:豐富幼兒的詞彙量

要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力,首先要讓幼兒掌握大量的詞彙。因為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幼兒掌握詞彙的多少,理解詞彙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著語言理解、言語表達質量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往。正常情況下,兒童3歲時,詞彙量大約800---1100個、4歲時大約為1600---2000個、5歲時大約2200---3000個、6歲時大約可達3000---4000個。這一增長速度是以後各時期所達不到的。

豐富詞彙是一項長期、繁重的任務。老師和家長應該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結合各類活動,隨時隨地地交給幼兒各種常用詞,而不是孤立地硬灌一些幼兒不理解的、也很難用到的詞彙。掌握詞彙的過程,要讓孩子學會運用。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遊戲,如:說相反詞、做相反動作、用一個詞來講一句話、看圖講述故事、創編故事等。

在生活中老師和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景色等,啟發她們說出相關的詞彙,如到公園時可以和孩子互動:

“你看見了什麼顏色的花?”

“有紅的、有黃的”……

“如果用我們學過的疊詞來說呢?”

“有紅紅的花、黃黃的花”

“公園裡盛開著各種顏色的花,如果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呢?”

“公園裡盛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朵”

……

還可以讓孩子把熟悉的詞重新組合成新詞,如可以把春天的春字組成:春風、春蠶、春梅、春花、春節、春季等詞。又可以把春天的天字組成:晴天、雨天、陰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天空、天天向上、星期天等詞。

蒙特梭利博士認為:生命力是由人的內心湧現出來的,從初生到6歲,幼兒處於吸收性心智時期。在吸收性心智高發時期,特別是3歲左右,幼兒對環境中的一切信息是全盤吸收的。這時給幼兒充足的詞彙量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及閱讀能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步:幼兒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傾聽是幼兒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只有懂得傾聽,善於傾聽,才能理解語言形式、語言內容和語言運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與人交流和溝通。幼兒也在有意識傾聽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對語音、語調和語義內容的理解水平。

教給孩子們學會傾聽要5心:

1、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小朋友們發言,都要聽清楚別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裡不想其他事兒。

2、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

3、細心:當別人在發言時,認真傾聽,做到不重複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4、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虛心接受。

5、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

在“聽”的培養過程中,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吝嗇讚揚,讓孩子能夠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如我們可以說:

“你聽的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

“這麼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能被你找出來,你的觀察力可真好。”

“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幫了他的大忙。”

“大家看,豆豆小朋友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真的是用心思考了。”

……

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句具體的讚揚,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我們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她們學會專心傾聽。

步:幫助幼兒分階段閱讀

閱讀會激發孩子想像力、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知識積累、智力培養、思想發展,都與大量閱讀分不開。所以靠閱讀提高孩子理解力是不錯的選擇,下面來看看怎麼實施吧!

1、孩子兩三歲的時候。

每天父母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最好的時間是在睡覺前,這樣容易養成習慣。讓孩子選擇他喜歡的書來讀,這麼大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喜好了,可能喜歡某本書的故事,或者喜歡某本書的封面,喜歡裡面的哪個人物,這些都會成為他喜歡讀書的契機。不要強迫孩子讀大人給選的卡片或看圖識字,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認字,而是為了讓孩子進入書的世界,認字只是副產品。

唸書的時候,周圍環境要安靜,關掉電視,讓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書上,最好將孩子摟在懷裡或者放在腿上,用手指指住畫面,閱讀時配上表情動作,孩子會樂此不彼。在給孩子讀書時,書中的每個角色都用不同的聲音來讀,學動物叫要惟妙惟肖,而書中的情節可以加上動作。

幼兒期的寶寶最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讓大人講述同一個故事或看同一本書,這表明孩子對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父母這時一定要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是養成他們讀書習慣的良機。

2、孩子四、五歲的時候。

這個期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都有提高,可以帶他到書店或者圖書館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書。父母和他一邊讀書,一邊可以討論一些問題,比如如果書裡的人物換成是他,他會怎麼做?故事是否合理?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想像出另外幾種結局來。不管孩子編排的結局如何不通情理,都不要去否定他,引導他把問題考慮得更周全,以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父母還可以和孩子分角色表演書中的故事,這對於孩子的想象力、表現力、口才都是極好的鍛鍊。

孩子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呢?

3、六歲以後

孩子開始上學認字,這是開始大量泛讀的年紀。要借大量的書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就看,不喜歡就不看,囫圇吞棗地看。通過大量泛讀,他的識字能力、理解問題的能力和想象力都會急劇地提高。這個階段父母每天晚上依然要和孩子一起讀一會兒書,聊聊天。這時孩子面對的世界比以前複雜了,會有很多想法和困惑,家長和孩子在睡前很放鬆地聊一聊,可以瞭解孩子的思想以及他所遇到的問題,給孩子一些建議,這是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最好的時機。

步:幫助幼兒拓展經驗(社會環境---親近自然、親近科技、親近社會)

蒙特梭利博士曾說過:“大自然是24小時免費開放的教室。”和大自然一樣,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環境、一所大學,是孩子成長的資源庫。因此,在孩子6歲前,老師、父母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是增長孩子見識、開闊孩子視野、積累生活經驗的大好時機,此過程也是培養孩子理解力的過程。

給大家三個小方法:

1、 利用星期天、節假日帶孩子多參觀、多遊覽,隨時進行教育。(如參觀科技館、地質博

物館、科學館、美術館、展覽管、各地名勝古蹟、旅遊勝地等)

2、教師和家長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善於表達的嘴巴,把欣賞到的、感受到的及時表述給孩子。孩子在目睹的同時耳聞你的所見、所想、所感,這不但可以豐富加深孩子對多彩世界的認識,培養孩子敏銳、細緻的觀察力,還能加強親子溝通,優化親子關係,豐富語言素材。

3、由於社會環境龐雜、信息繁多,老師、父母應該有計劃地帶領孩子感受社會環境。

在跨世紀幼兒園,老師會定期組織孩子開展“社會化主題活動”,和孩子一起認識和探討社會現象及公民責任等。如組織“走進交警”(警察叔叔的哨子有什麼用?為什麼警察叔叔要站在馬路中間?交警叔叔指揮交通時做的每個手勢是什麼意思?警察叔叔車上為什麼有兩種顏色的等?馬路上為什麼有攝像頭?有人喝酒開車,警察叔叔是怎麼知道的等)老師還可以開展“我眼中的城市、我知道的神舟、中國的英雄人物、祖國風光、風土人情、各民族大家庭、珍稀動物、各地特產”等活動。

步:成人以身示範

幼兒學說話是從聽和模仿成人說話開始的。成人給予他們任何一個口頭語的刺激,都是他們聽、說能力的訓練。培養孩子語言理解力,需要成人擁有良好的語言技能技巧,良好的語言技能不僅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榜樣,更是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發展。

具體方法如下:

1、成人的語言要根據不同幼兒的現有語言水平,適應性調整交往語言。比如:對性格較敏感、易緊張的孩子,應多采用親切的語調、關懷的語氣對她們說話;對反應較慢的幼兒,在語速上應適當慢一些;對性格較著急的孩子說話時,成人的語調要顯的沉穩,語速適中等。

孩子理解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呢?

2、成人的語言要語音清晰悅耳,不要含糊不清,要讓幼兒聽懂、聽清成人在說什麼。只有聽得清楚,才能準確理解。比如,有的家長天天在幼兒園門口接孩子放學,但通常和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聽話沒?老師對你好不?”不知道您的孩子是怎麼回答的,但大部分孩子基本是回答不出來的,要不就說嗯。因為在孩子看來,“聽話”和“好”的覆蓋範圍很廣,他要怎麼回答呢?此外,成人與幼兒說話時加上豐富的表情和適當的動作,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更有利於幼兒的理解。

3、成人的語言要準確清晰、圓潤動聽、簡明扼要,一語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亦如此,話不在多,簡要則明;語不在華,中的則靈。聽話人一般厭惡空話、大話,而簡明扼要的話較受歡迎。

步:給幼兒佈置任務

幼兒經常面對成人要求服從的指令,其實有許多需要幼兒首先理解並解釋之,其次才能作出相應的反應,佈置任務也是提升語言理解水平與執行指令能力的一種好方法。佈置任務讓幼兒完成,不僅可以培養語言理解與執行指令的能力,也是在培養他們的任務意識。

在幼兒園裡教師可以佈置一些口頭任務,由一個指令的任務逐漸過渡到含有多重指令的任務,任務圍繞孩子能做到而且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明天來幼兒園時帶一個礦泉水瓶、星期天和爸爸媽媽一起畫一幅畫、週一來幼兒園說一說自己在週末做了什麼事兒……”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家長要了解其教育目地,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配合。家長要注意及時配合教師的要求,可以採取有意識提醒和及時鼓勵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老師今天讓你完成什麼任務?你要怎麼做?”如果孩子能夠主動和積極地完成任務,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強化孩子的意識;如果孩子忘記完成任務或不能堅持完成任務、不想完成時,家長應該給予及時的提醒,幫助和鼓勵。家長切忌一味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或者在老師面前替孩子找藉口和理由。

理解能力是在兒童時期逐漸培養和發展起來的,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隨便就會給孩子貼上理解力差的標籤,造成了很多小孩對學習沒有興趣,和對自己喪失信心,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孩子聰明,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其實,孩子就像一棵剛剛萌芽的幼苗,我們在辛勤栽培幼苗時,也要幫助他清理身邊的害蟲。孩子理解力有問題時,說明小害蟲正在啃食他的嫩葉,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趕跑害蟲,讓孩子無論在哪裡,都能展示最棒的能力!

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呢?蒙特梭利認為,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在教育過程中,學習數學、語文、音樂、美術等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我們都能幫助孩子獲得如理解力一樣的好能力,讓孩子在今後的道路上綻放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