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2018年的崔永元,55岁了。依旧是,一波操作猛如虎。

先是微博爆料阴阳合同,矛头直指范冰冰。6月3号晚,崔永元出来道歉,道歉对象是范冰冰,徐帆,刘震云的女儿。并表示“4天6000万合同”与范冰冰无关。

看似是漫不经心的操作,实则是打蛇打在七寸上。

范冰冰识相地在王冠掉落之前,低头向崔永元哭诉。而形成对比的是,冯小刚和刘震云一致地表示沉默。

这场大戏即将去往何方,已不可知。不过池鱼遭殃是不可避免的事。比如,一片大绿的影视股已有跌停。

1

对于冯小刚来说,这样突如其来的发难,并不是第一次。

2003年,冯小刚上映了一部电影,剧名叫《手机》。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电影里有个片段是费默(张国立饰)的老婆李燕(赵奎娥饰)站在电信局门口拿一张电话单,查老公的通话记录。

当时很多夫妻看完了电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手机。不能查是吧?那就离婚!

当时的冯小刚绝对没想到,现在的夫妻已经不再看通讯电话单,他们直接查开房记录。

《手机》在播出后,不仅是好多夫妻受不了,还有一个人受不了。

那个人就是崔永元。

他像一个无处发泄且快要爆炸的皮球,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明面上是建议电影分级制度,其实啊,是内心里实在窝火。

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影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而且电影里的“崔永元”他婚内出轨。就这一点,对全国观众来说,足够刺激了。

而在电影开拍之前,崔永元被冯小刚请到家里吃饭。当晚,是徐帆下厨,几个人吃的是一顿饺子。旁边帮着调酱料的是刘震云。

冯小刚说:我们有个电影,想套一套现实中你主持人身份。

这个套,对于崔永元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在1999年春晚上,“白云黑土”(赵本山、宋丹丹)也套过崔永元的主持人身份。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崔永元吃着碗里的饺子,没说出半个不字。他把主持的那一套流程和盘托出。一顿饺子吃得汁水四溢,四个人一派其乐融融。

这份融融直到2003年12月18日,《手机1》上映了。融融没了。

现实中的崔永元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作为央视的人,他只能往电影分级上说:

如果一部影片不分级,男女老少进了电影院,买票去看,看到情色,这就有点尴尬。

乃至于15年后的崔永元再回头看,对当时的自己只说:像个诗人,更像个傻逼!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在共赢面前,中年男人的和解似乎从来不需要预告。

2011年开年,《小崔说事》改版,崔永元给冯小刚打了个电话,希望他能来录一期《冯小刚团队》。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冯小刚应了。

该采访采访,该作答作答。

崔永元事后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这次我一张嘴,冯导就带着一干大腕儿来了。

的确,中年男人的和解向来不需要预告,也不需要结束。崔永元只是说:“有些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一边,时间长了,年龄大了,每个人都理智了,再解决也来得及。”

那一年崔永元48岁,冯小刚53岁。

2

1996年和1998年

22岁的崔永元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一般20岁出头的年轻人,刚毕业的前两年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十年的时间,崔永元从一张年轻气盛的校园脸,终于变成一张“小崔”的脸。

还好,央视改革的春风总算吹到这个表面温和,笑起来却嘴角微斜的“硬骨头”上。

1996年,崔永元第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实话实说》的荧屏。

他评讲的事儿都是人们关心的事儿。而且他真实,不矫情,会拉家常,也能会调侃嘉宾。伴随着主持人讲话,伴奏音乐应声而起。小崔带着一脸坏笑走进千家万户。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说起来那几年,可真是神奇的时代。

在接下来的1997年7月1日,学校放假,电视机旁围坐着全家老小,观看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

到了1998年,春晚的一夜过后,满大街上唱着“来吧来吧,相约98。”

3

那是意气风发的时代,也是充满希望的时代。同样的,对于冯小刚来说,亦是如此。

1998年元旦,冯小刚带着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进入观众视野(尽管当时还没有“贺岁片”这个概念)。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这部片子实在是叫好又叫座。

可片子来得也格外委屈。

在此之前,冯小刚的片子连续被毙。有一部叫《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这就是后来的《一声叹息》。不过,这是后话。

当时的北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安慰冯小刚,说: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可是也要从失败的阴影中尽快走出来。

和厂长谈话的当天,冯小刚就想到王朔——一个同样委屈的作家。

冯小刚开门见山:我想拿到,你那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的改编权。

那天王朔正好在国外养伤,他想了想,说:行啊。

冯小刚又提出来一个要求:为了审核通过,编剧不能署名是王朔。

王朔躺在病床上,叹了口气,说:可以。

这部商业片拍了45天就杀青了。结果是谁也没想到的,票房第一。还获得当年的百花奖三项最佳: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刘 蓓),最佳男演员(葛优)。

直到现在,电影的最后一句依然深入人心: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甲方乙方》的插曲)

4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冯小刚拍什么火什么。有人说:冯小刚穿着军大衣的样子,特像俺们村的村支书。

春风照拂在这位“村支书”的脸上,衬得这位村支书格外的好看。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接下来就是顺风顺水了。从《不见不散》,《没玩没了》到《一声叹息》,再到《大腕》。

贺岁+商业片+冯氏幽默,一个个包袱抖得人出了电影院,满身舒畅。

从票房来说,冯小刚和王朔两个人,应该弹冠相庆。虽然换个角度来看,个人的成功,不过是一场时代所需要的变革。伴随着精英文化的失语,以戏谑为主的都市作品正被人们需要。

5

而接下来,崔永元的春风就没那么久了。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1999年,崔永元是金话筒得主;2000年,崔永元是央视十大名嘴之一。

当时的崔永元三十好几,依然被观众亲切地叫作小崔。那时候没有TFBOYS,也没有创造101的小姐姐,观众心里有一个共同的梦中情人——崔永元。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观众来信称:在你的节目中,我们可以听到久违了的实话。

小崔=大写的“诚实”。

2002年,由于抑郁症,在满城风雨中,崔永元卸任《实话实说》(2002年9月后由其同事和晶接任)。

可无论是后来的《小崔说事》,还是《谢天谢地你来了》,人们依然想念那档《实话实说》。

直到2013年,崔永元脱离体制,离开央视。作为个人的崔永元,曝光率依然很高。

先是到传媒大学任教,做口述历史的研究。

在此期间,崔永元还专注于转基因。除了自费100万赴美拍摄纪录片,最有名的要数跟方舟子的骂战。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有一次崔永元在赴美国华盛顿的演讲中,称:据说方舟子会派人来现场扔鞋。

他回应说:我不怕,因为邪不压正。

台下一片哄笑。

再到去年6月,崔永元为反转基因商城站台。微博毁誉参半,铜臭味儿掩不住的往外冒。甚至有人怀疑:小崔莫不是疯了?

直到最近炮轰娱乐圈。人们又感慨:实话实说的小崔,又回来了。

可他们都忘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永远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而“小崔”也不可能永远是小崔。

尽管我很多次回想起2000年的春晚,被推上台的小崔和林心如合唱时,那个面露腼腆的他。

可我也知道,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6

而如今崔永元面对采访,大方直评:冯小刚只认钱。

崔永元: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钱,对于导演来说,就是票房。

早在1956年,有个电影评论家钟惦斐,就曾谈到了关于电影票房的问题。

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

票房无疑是一个检测观众与电影沟通最直接的量化指标,不管你把它叫做艺术也好。还是娱乐也罢,总之,你是要用它来感染或打动观众,即使去迎合也没什么不好。而这一切,你是要观众付出代价的——是要从观众兜里往外掏钱的,并且要占用观众的时间。 而当你不具备这个本事,不能把观众拉到电影院,你就要想想问题出在哪儿了。 注意,不要拿观众没有欣赏水平来为自己遮羞,那种说法会让人替你不好意思。

这就好比一个名厨,你永远不能说顾客的口味刁,只能说自己的水平有待提高。

最忌讳的是当名厨,当得时间久了,得意了,高兴了。渐渐厨艺上也不上心,炒出来一盘菜还要求大家都叫声好。

至于饭好不好吃,难道顾客自己心里没点b数吗?

所以名厨不服气了:一定是你们的口味有问题!

正如冯小刚提出的:电影不好看,是这届观众不行。

他似乎忘了,曾经不止在一个场合,冯小刚都强调过:我是—个市民导演。

冯小刚离艺术有多远我不知道,至少从《老炮》开始,他已经离市民太远了。

而冯小刚也已经不仅仅是冯小刚,他还是华谊兄弟的冯小刚。

自从2010年《唐山大地震》占比华谊兄弟营收的4成;自从2011年《非诚勿扰2》占比华谊兄弟电影业务的一半。无论是江湖道义,还是资本绑架,冯小刚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面对资本压力,冯小刚宣布《手机2》开拍。此时,崔永元第二次发难。

而今年,崔永元55岁,冯小刚即将60岁。距离2003年,也已经十五年了。

2003年,崔永元说:有些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时候,可以把它放在一边,时间长了,年龄大了,每个人都理智了,再解决也来得及。

君子解决问题,十年不晚。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