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2018年的崔永元,55歲了。依舊是,一波操作猛如虎。

先是微博爆料陰陽合同,矛頭直指范冰冰。6月3號晚,崔永元出來道歉,道歉對象是范冰冰,徐帆,劉震雲的女兒。並表示“4天6000萬合同”與范冰冰無關。

看似是漫不經心的操作,實則是打蛇打在七寸上。

范冰冰識相地在王冠掉落之前,低頭向崔永元哭訴。而形成對比的是,馮小剛和劉震雲一致地表示沉默。

這場大戲即將去往何方,已不可知。不過池魚遭殃是不可避免的事。比如,一片大綠的影視股已有跌停。

1

對於馮小剛來說,這樣突如其來的發難,並不是第一次。

2003年,馮小剛上映了一部電影,劇名叫《手機》。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電影裡有個片段是費默(張國立飾)的老婆李燕(趙奎娥飾)站在電信局門口拿一張電話單,查老公的通話記錄。

當時很多夫妻看完了電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手機。不能查是吧?那就離婚!

當時的馮小剛絕對沒想到,現在的夫妻已經不再看通訊電話單,他們直接查開房記錄。

《手機》在播出後,不僅是好多夫妻受不了,還有一個人受不了。

那個人就是崔永元。

他像一個無處發洩且快要爆炸的皮球,一夜之間寫出萬言書。

明面上是建議電影分級制度,其實啊,是內心裡實在窩火。

因為全國人民都知道,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影射央視主持人崔永元。而且電影裡的“崔永元”他婚內出軌。就這一點,對全國觀眾來說,足夠刺激了。

而在電影開拍之前,崔永元被馮小剛請到家裡吃飯。當晚,是徐帆下廚,幾個人吃的是一頓餃子。旁邊幫著調醬料的是劉震雲。

馮小剛說:我們有個電影,想套一套現實中你主持人身份。

這個套,對於崔永元來說,並不陌生。畢竟,在1999年春晚上,“白雲黑土”(趙本山、宋丹丹)也套過崔永元的主持人身份。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崔永元吃著碗裡的餃子,沒說出半個不字。他把主持的那一套流程和盤托出。一頓餃子吃得汁水四溢,四個人一派其樂融融。

這份融融直到2003年12月18日,《手機1》上映了。融融沒了。

現實中的崔永元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作為央視的人,他只能往電影分級上說:

如果一部影片不分級,男女老少進了電影院,買票去看,看到情色,這就有點尷尬。

乃至於15年後的崔永元再回頭看,對當時的自己只說:像個詩人,更像個傻逼!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在共贏面前,中年男人的和解似乎從來不需要預告。

2011年開年,《小崔說事》改版,崔永元給馮小剛打了個電話,希望他能來錄一期《馮小剛團隊》。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馮小剛應了。

該採訪採訪,該作答作答。

崔永元事後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這次我一張嘴,馮導就帶著一干大腕兒來了。

的確,中年男人的和解向來不需要預告,也不需要結束。崔永元只是說:“有些問題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時候,可以把它放在一邊,時間長了,年齡大了,每個人都理智了,再解決也來得及。”

那一年崔永元48歲,馮小剛53歲。

2

1996年和1998年

22歲的崔永元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一般20歲出頭的年輕人,剛畢業的前兩年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

十年的時間,崔永元從一張年輕氣盛的校園臉,終於變成一張“小崔”的臉。

還好,央視改革的春風總算吹到這個表面溫和,笑起來卻嘴角微斜的“硬骨頭”上。

1996年,崔永元第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實話實說》的熒屏。

他評講的事兒都是人們關心的事兒。而且他真實,不矯情,會拉家常,也能會調侃嘉賓。伴隨著主持人講話,伴奏音樂應聲而起。小崔帶著一臉壞笑走進千家萬戶。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說起來那幾年,可真是神奇的時代。

在接下來的1997年7月1日,學校放假,電視機旁圍坐著全家老小,觀看香港迴歸的交接儀式。

到了1998年,春晚的一夜過後,滿大街上唱著“來吧來吧,相約98。”

3

那是意氣風發的時代,也是充滿希望的時代。同樣的,對於馮小剛來說,亦是如此。

1998年元旦,馮小剛帶著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進入觀眾視野(儘管當時還沒有“賀歲片”這個概念)。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這部片子實在是叫好又叫座。

可片子來得也格外委屈。

在此之前,馮小剛的片子連續被斃。有一部叫《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這就是後來的《一聲嘆息》。不過,這是後話。

當時的北影製片廠廠長韓三平安慰馮小剛,說: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可是也要從失敗的陰影中儘快走出來。

和廠長談話的當天,馮小剛就想到王朔——一個同樣委屈的作家。

馮小剛開門見山:我想拿到,你那部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的改編權。

那天王朔正好在國外養傷,他想了想,說:行啊。

馮小剛又提出來一個要求:為了審核通過,編劇不能署名是王朔。

王朔躺在病床上,嘆了口氣,說:可以。

這部商業片拍了45天就殺青了。結果是誰也沒想到的,票房第一。還獲得當年的百花獎三項最佳: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劉 蓓),最佳男演員(葛優)。

直到現在,電影的最後一句依然深入人心: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他。

(《甲方乙方》的插曲)

4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馮小剛拍什麼火什麼。有人說:馮小剛穿著軍大衣的樣子,特像俺們村的村支書。

春風照拂在這位“村支書”的臉上,襯得這位村支書格外的好看。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接下來就是順風順水了。從《不見不散》,《沒玩沒了》到《一聲嘆息》,再到《大腕》。

賀歲+商業片+馮氏幽默,一個個包袱抖得人出了電影院,滿身舒暢。

從票房來說,馮小剛和王朔兩個人,應該彈冠相慶。雖然換個角度來看,個人的成功,不過是一場時代所需要的變革。伴隨著精英文化的失語,以戲謔為主的都市作品正被人們需要。

5

而接下來,崔永元的春風就沒那麼久了。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1999年,崔永元是金話筒得主;2000年,崔永元是央視十大名嘴之一。

當時的崔永元三十好幾,依然被觀眾親切地叫作小崔。那時候沒有TFBOYS,也沒有創造101的小姐姐,觀眾心裡有一個共同的夢中情人——崔永元。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觀眾來信稱:在你的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久違了的實話。

小崔=大寫的“誠實”。

2002年,由於抑鬱症,在滿城風雨中,崔永元卸任《實話實說》(2002年9月後由其同事和晶接任)。

可無論是後來的《小崔說事》,還是《謝天謝地你來了》,人們依然想念那檔《實話實說》。

直到2013年,崔永元脫離體制,離開央視。作為個人的崔永元,曝光率依然很高。

先是到傳媒大學任教,做口述歷史的研究。

在此期間,崔永元還專注於轉基因。除了自費100萬赴美拍攝紀錄片,最有名的要數跟方舟子的罵戰。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有一次崔永元在赴美國華盛頓的演講中,稱:據說方舟子會派人來現場扔鞋。

他回應說:我不怕,因為邪不壓正。

臺下一片鬨笑。

再到去年6月,崔永元為反轉基因商城站臺。微博譭譽參半,銅臭味兒掩不住的往外冒。甚至有人懷疑:小崔莫不是瘋了?

直到最近炮轟娛樂圈。人們又感慨:實話實說的小崔,又回來了。

可他們都忘了,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人永遠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

而“小崔”也不可能永遠是小崔。

儘管我很多次回想起2000年的春晚,被推上臺的小崔和林心如合唱時,那個面露靦腆的他。

可我也知道,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他。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6

而如今崔永元面對採訪,大方直評:馮小剛只認錢。

崔永元: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錢,對於導演來說,就是票房。

早在1956年,有個電影評論家鍾惦斐,就曾談到了關於電影票房的問題。

他老人家是這樣說的:

票房無疑是一個檢測觀眾與電影溝通最直接的量化指標,不管你把它叫做藝術也好。還是娛樂也罷,總之,你是要用它來感染或打動觀眾,即使去迎合也沒什麼不好。而這一切,你是要觀眾付出代價的——是要從觀眾兜裡往外掏錢的,並且要佔用觀眾的時間。 而當你不具備這個本事,不能把觀眾拉到電影院,你就要想想問題出在哪兒了。 注意,不要拿觀眾沒有欣賞水平來為自己遮羞,那種說法會讓人替你不好意思。

這就好比一個名廚,你永遠不能說顧客的口味刁,只能說自己的水平有待提高。

最忌諱的是當名廚,當得時間久了,得意了,高興了。漸漸廚藝上也不上心,炒出來一盤菜還要求大家都叫聲好。

至於飯好不好吃,難道顧客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

所以名廚不服氣了:一定是你們的口味有問題!

正如馮小剛提出的:電影不好看,是這屆觀眾不行。

他似乎忘了,曾經不止在一個場合,馮小剛都強調過:我是—個市民導演。

馮小剛離藝術有多遠我不知道,至少從《老炮》開始,他已經離市民太遠了。

而馮小剛也已經不僅僅是馮小剛,他還是華誼兄弟的馮小剛。

自從2010年《唐山大地震》佔比華誼兄弟營收的4成;自從2011年《非誠勿擾2》佔比華誼兄弟電影業務的一半。無論是江湖道義,還是資本綁架,馮小剛已經不是一個人了。

面對資本壓力,馮小剛宣佈《手機2》開拍。此時,崔永元第二次發難。

而今年,崔永元55歲,馮小剛即將60歲。距離2003年,也已經十五年了。

2003年,崔永元說:有些問題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時候,可以把它放在一邊,時間長了,年齡大了,每個人都理智了,再解決也來得及。

君子解決問題,十年不晚。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