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山鄉美景次第新

山南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山乡美景次第新

著名歷史建築雍布拉康與山腳下的鄉村、田園相映成趣。

山南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山乡美景次第新

屋舍儼然、乾淨整潔的錯那縣麻麻鄉麻麻小康村。

核心提示

寬闊的道路通村入戶,新建的房屋鱗次櫛比,綠樹野花布滿房前屋後,三三兩兩的老少婦孺談笑風生……這不是城市裡的街心公園,而是山南市許多縣區的村頭即景,也是雅礱大地山鄉鉅變的一個縮影。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農牧民群眾的希冀渴望正逐步在人居環境整治的浪潮中變為現實。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山南市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強化環保意識、注重生態之美,並結合農牧民安居工程、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建設等,打造美麗鄉村,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一幅幅“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美麗新畫卷正在雅江兩岸的山山水水之間次第展開。

浪卡子縣松拉村——舊房改造換新家

松拉村位於浪卡子縣倫佈雪鄉,平均海拔4680米,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居住條件曾普遍較差。

2016年,該村針對土坯房多、村容村貌差、基礎設施少等問題,全力推進舊房改造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使村民的住房條件和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村子不僅變美了,而且美得有質量。

“我們村的房子蓋的都比較早,當時技術落後,房屋抗災能力差,好多房子都出現了裂縫。”村黨支部書記洛桑頓珠介紹說,為了改善村民住房條件,村“兩委”班子曾深入群眾家中宣傳房屋改造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動員全村一起建設新家園。

就這樣,全村52戶居民同意參與舊房改造項目,而剩餘的6戶卻怎麼都不肯參與。

隨後,松拉村爭取到127.2萬元改造資金,利用本村建築技術能人多的優勢,召集全村的石匠、木匠,共同研究房屋的設計、材質、規格等事宜。

“我們村蓋房子、做傢俱、裝修都是由村裡的群眾發揮各自專長完成的,刨去政府補貼,一棟房子修建下來只花了6萬塊錢。” 洛桑頓珠望著乾淨整潔、錯落有致的村莊,心裡滿是自豪。

眼看著鄰居們家家戶戶都建起了新房,村裡剩餘的6戶村民著急了。

旦增格傑就是其中一戶。

2017年藏曆新年還沒過完,旦增格傑就找到村“兩委”班子,主動要求改造自家的房屋。

“以前的舊房子是土坯房,一颳風,屋裡就佈滿沙塵,一天打掃好幾遍還是很髒,現在的新房刷了白漆,貼了木板,屋內還有PVC吊頂,到處亮堂堂的,住著舒服多了。”旦增格傑滿心歡喜,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住了大半輩子的土坯房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就這樣,在兩年的時間裡,通過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58戶房屋全都改造完成。

舊房改造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也增強了大家的環保意識。

“現在房子建好了,環境變美了,大家也都講究起來了。” 洛桑頓珠介紹,自從村裡家家戶戶都住進新房後,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裡人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了,亂潑髒水、亂倒垃圾的現象不見了,家家戶戶、村頭巷尾都打掃得乾乾淨淨。

貢嘎縣紅星社區——美麗家園人人愛

走進貢嘎縣紅星社區,映入眼簾的是整潔乾淨的街道,家家戶戶門前的小花池,一排排翠綠的冬青和一棵棵盛放的月季。

紅星社區,家家戶戶通沼氣,太陽能路燈整齊劃一,文化室、衛生室、健身場、幼兒園一應俱全,群眾生活幸福美滿。

“我們村是2006年從老村搬到這個地方的,十幾年來,村裡建設的越來越好,大家集體意識越來越強,都在為村莊美化作著貢獻。”居委會主任扎桑談起村裡的變化,十分動容。

以前的老村子交通不便、居住環境差,群眾一門心思都在謀“出路”上。搬遷後,紅星社區就堅決把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作為讓大家安居樂業的一項重要內容。

以農村垃圾治理和汙水處理為重點,通過殘牆整治、“三清三改”等工程,組織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月活動,積極完善綠化工作,紅星社區生產生活環境極大改善,村容村貌“髒亂差”的狀況一去不返,群眾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逐步養成。

說起環境整治的過程,紅星社區婦女主任倉覺感慨頗多。

她說:“以前村裡亂搭亂建、佔道的很多,剛開始整治時,反對的人不少。現在大家看到垃圾都會自覺撿起來,拿村裡的衛生跟自己的儀表一樣重視,變化真太大了。”

人改造環境,環境也在影響人。

社區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每天早早起來,把居委會大院和周邊的道路打掃得乾乾淨淨,居民們也都三三兩兩地自發到院外、道路旁、溝渠裡打掃清理,這是大家多年養成的習慣。

環境整治翻新篇,鄉村田野展笑顏。初夏的紅星社區十分美麗,它變化的是環境,律動的是精神,振奮的是民心,提升的是群眾的幸福感。

扎囊縣孟卡榮村——文明新風拂面來

初夏傍晚的扎囊縣孟卡榮村,頗有些燥熱。

剛乾完農活回來,滿身是汗的格桑旺傑,回家打開太陽能熱水器,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

他說:“現在家裡有電視機、洗衣機、無線網,洗澡有熱水器,生活和城裡沒什麼區別。”

在孟卡榮村,格桑旺傑這樣的生活條件,也是每家每戶的生活條件。

2017年年底,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保障村民身心健康,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召開群眾大會,商討購買太陽能熱水器的事宜。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決定,每家每戶都購買太陽能熱水器及洗澡房設備一套,採購的資金從村集體經濟收入裡出,平均每戶6000元,共計69.8萬元。

安裝熱水器,不僅讓村民養成了經常洗澡、搞好個人衛生的好習慣,也讓全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除了熱水器,不少“小物件”也進入到了村民家裡,改善著村民的生活品質。

2017年,扎囊縣以“十小進農家”為抓手,引導村民自發購買生活必需品,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十小”指的是:餐巾紙、衛生巾、牙刷、牙籤、衛生手紙、垃圾桶、菸灰缸、果盤、花盆和拖把這十件與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物品。

物件雖小,卻有大作用。

“別看都是些小東西,但這些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有了它們,生活便利多了,家裡也變得乾淨整潔了。”村民倉決卓嘎對這項工作的開展,十分滿意。

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一旦走進村民家中,就能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能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又能潛移默化地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這種作用下,孟卡榮村民的文明舉措從屋內延伸到了屋外。

走出屋外,街道乾淨整潔,山上樹木蔥蘢……全村都沒有讓人失望。

為了限制村民亂挖砂石、亂砍樹木,保護好生態環境,村裡規定,今後村民的生活用柴,統一由村委會配發,並且把每週星期一定為衛生日,組織集體清掃,由垃圾車統一進行收集和處理。

文明新風盡拂面,幸福生活入畫來。如今的孟卡榮村正在建設美麗鄉村的路上大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