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被皇帝事业耽误的好木匠,堪称“明朝鲁班”

导语:前文我们说到“文盲皇帝”朱由校因为不识字在朝堂上频频闹出笑话,虽然他不是一位好皇帝,但做起木匠活来却是别出心裁,他的木制品令手工艺大师都叹为观止,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珍品,简直是鲁班在世,因此他也被称为“明朝鲁班”。

明熹宗朱由校:被皇帝事业耽误的好木匠,堪称“明朝鲁班”

明熹宗朱由校

他对于工艺品可谓是过目不忘,无论制作多精细、工艺多复杂,他都能立马做出来,同时保证质量,也算是不辜负这个称号了。而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朱由校对于木制品也有着自己独道的理解,他的作品最突出的就是绚丽而不缺精巧,五彩的木器上又体现了精雕细琢的手艺,无疑是一件件艺术品。

明熹宗朱由校:被皇帝事业耽误的好木匠,堪称“明朝鲁班”

木制品

而且不同于大多数木匠,他的作品大多是家具、船模型、梳匣这样的精巧制品。他也曾造过一座微型宫殿,仅四尺多高,还创造了“三大发明”:喷泉、折叠床和雪橇,每一件都是鬼斧神工之作。他之所以手艺如此精湛,除了过人的天赋,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容忽略的,毕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嘛!

明熹宗朱由校:被皇帝事业耽误的好木匠,堪称“明朝鲁班”

影视剧照

平时他就常跟木匠们切磋手艺,有时候做起木匠活来会废寝忘食,每次宦官就趁他工作时禀报国事,他总是边锯木头边听,然后说一句:你们认真去办就是,我知道了。(《酌中志》记载:“奏请毕,玉音即曰:‘尔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甚至不以“朕”自称,毫无架子。

明熹宗朱由校:被皇帝事业耽误的好木匠,堪称“明朝鲁班”

有时候他也想看看自己的作品究竟有多受人喜爱,便命身边太监拿到市场上去卖,倒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更多的是为了看能不能碰上一个“伯乐”,如果卖的很好,他也会非常得意。

这个爱好也曾救过他一命:天启六年五月,随着一声巨响,北京王恭厂附近突然天崩地裂,劫后余生的人们全是赤身裸体,身上的首饰和衣物四处散落,唯有躲在桌子下的朱由校毫发未伤,一切都得益于这张坚硬无比的桌子,而据说这张桌子就是他自己制作的。

虽然他还是在23岁那年戏剧化的离世了,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位被皇帝事业耽误的艺术家,抛开他的历史功过不说,在位7年间,除了料理政事还要专心做他的木匠活,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文/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