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理解才是关键!

行测资料分析:理解才是关键!

概念一:增加值

理解一:增加值≠增长量。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简而言之,增加值就是一个数值,与“增加”无关。

1.2011—2015年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快于2005—2010年平均值的年份有( )个。

A. 2 B. 3 C. 4 D. 5

【中公解析】:D。题干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即“非公有制经济值”,通过简单的数据查找计算,得出11-15年都大于2005-2010年的平均值,故选择D。

理解二:增加值=增长量。增加值本质上是一个属于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如果用于非经济领域的时候,其等同于“增长量”。比如:2015年某市在校学生人数增加值为800人,其等同于“2015年某市在校学生人数比2014年增加了800人”。

概念二:隔几个月

理解一:隔几个月=差几个月-1,即离散性问题:事件发生前后是分开的、离散的,例“某人每隔3天去一次图书馆”,那么如果1号去的图书馆,那么下一次就是5号去图书馆,也就是说1-5号中间隔了3天,即2号、3号、4号这三天,这是我们经常说的间隔几天。

理解二:隔几个月=差几个月,即连续性问题:事件发生前后是连续的,是及时发生的,不占用时间,此时“隔”和“过”是一个意思,比如公车每隔2分钟发车和每2分钟发车意思一样。

2.2015年,飞机日利用率最高和客座率最高的月份之间相隔( )个月。

A. 5 B. 6 C. 7 D. 8

【中公解析】:B。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分别为2月和8月,此题属于连续性问题,所以答案为8-2=6个月,故选择B。

概念三:年均增长

理解一:“2011-201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量是多少亿元?”,这个问题大家比较熟悉,列式为(2015年-2011年)/4。

理解二:“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量是多少亿元?”,这个问题的核心要素就是基期是哪一年?“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量”理解为“十二五期间结束时(2015年)”比“十二五期间开始时(2010年)”的“增长量”再除以“年份差”,即(2015年-2010年)/5。

通过这些概念的分享,大家应该对于资料分析中概念本身含义的理解的重要性有所感受。当然,这也只是我们资料分析中一部分的概念理解,没有也无法穷尽所有的概念。这就需要广大学员们在日常的备课中,多理解,多积累,多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占领资料分析这个得分的制高点!

行测资料分析:理解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