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隨著千禧一代的年輕族群成為市場上的消費主流,人們對餐飲的需求也不再是傳統的飽,而是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無論是餐廳的明檔設計還是視頻直播廚房工作狀態都是在給消費者強調本餐廳的菜品是乾淨衛生的。然而,農耕記以強有力的聲音說這還不夠!要食品安全,要有特色就必須從食材下手!“山裡菜,城裡賣”這一句擲地有聲的廣告語也使得農耕記湘菜館從深圳6000多家餐廳脫穎而出,一下子在深圳開了5家分店,每家店面排隊的人氣十分火爆。對於同類菜品的市場來說,農耕記的突圍是十分具有榜樣意義的,花萬里餐飲設計就作以下的分析,希望能達到一些啟發。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市場細分,開創山裡菜品類

如果說農耕記是一家湘菜館,那麼這個定位跟在坐落於深圳成百上千的湘菜館餐廳有什麼區別呢?可以確切的說如果以本味,廚藝來說,這位年輕的農耕記或許未足夠資歷跟在深圳開館二三十年曆史的湘菜餐廳相提並論。因此農耕記並不在此定位,而是在湘菜市場上做出細分,迴歸傳統,迴歸本味,在食材上下功夫,在湘菜市場上開創出山裡菜的品類,這樣新的定位也就變成農耕記是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這樣可比簡單的湘菜館多了食材健康的保證。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菜館空間集市化,一磚一瓦還原“湘 ”土情

從農耕記門口一路走進來,一棟木製宏偉的湖南民居建築,門頭屋簷掛著紅色燈籠,呼應餐館的定位,山裡菜的鄉土氣息。走進餐館裡,空間被劃分成幾個區域儼然如一個集市賣場,井然有序地充分發揮好功能區角色。在這裡顧客可以看到裝載著湖南大山內各種食材,從樑上垂下來醃製好的臘肉,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感,原滋原味感受到湖南人民集市的熱鬧氛圍,主觀上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而就餐區的設計是十分雅緻有格調的。空間中的木桌、木椅、木製畫框,還有竹筒、竹蓆、竹製吊鄉土味十足,為了更符合當下的消費審美,燈籠並非是傳統的農村竹篾製品,相反而是以纖細時尚的竹條重新演繹了空間浪漫的,帶給顧客們更多品質化的感官享受。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匠心傳承,食材追蹤溯源

農耕記為還原湘菜的本味,菜館的大廚是來自湖南的衡陽人,而且食材方面,真正做到使用山裡菜的來做成。農耕記裡的所有食材都是來自遙遠的鄉下,真正做到有機產品。然而,要完成這項工作任務是十分巨大的,農耕記的團隊在湖南設立有收購點。菜館裡90%的食材都是從湖南大山的農戶手裡收集,然後再統一運到深圳,就連食用油也是在湖南製作之後專運過來的。不僅如此,農耕記在餐單上採取末尾淘汰制,每個季度將會有新的菜品出現,而這些全都歸功於產品研發團隊每年都會去湖南鄉下挖掘好食材和好菜品。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營銷推廣,開業活動引流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農耕記裡的服務員均穿著鄉下女孩的碎花著裝,在就餐過程中看來來往往穿著碎花服飾的店員也很有趣,同時還可以觀看一場來自湖南民間的戲劇的精彩劇目在表演。

“山裡菜,城裡賣”,農耕記,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丨花萬里餐飲

花萬里餐飲空間設計

發展多元化,不止餐館

臺灣的誠品書店是一家集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書店。那麼農耕記不僅是一家賣山裡菜的湘菜館子,而是一個復刻湖南鄉土風情的體驗館。農耕記的創始人馮國華表示未來會在深圳繁華商圈開一家5000平方集合湖南旅遊、民俗、零售、體驗、餐飲等消費於一體的文旅空間,而此時的農耕記也是這個偉大夢想的前身。

農耕記是將湖南的山裡菜、山裡的鄉土人情搬移到深圳,時空的切換,依舊保持原汁原味的湖南風,如果一個沒有鄉土情懷的人是很難做得如此盡心盡力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農耕記還是一家湘菜館,如果出品與餐廳的服務不好,消費者的味蕾是不會買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