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新華網 金佳緒

通過文物回憶歷史、解讀初心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

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週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安放於展廳陳列櫃。講解員說譯本由一位共產黨人的老父親放在衣冠冢中方才保存下來,習近平聽了連稱很珍貴,說這些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要保存好、利用好。

“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習近平飽含深情地說。

通過文物傳承文化、提振自信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廣西是“一帶一路”交匯對接的重要門戶,北海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早期始發港。

2017年4月19日,習近平考察廣西,首站就來到北海市,參觀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他察看合浦漢墓出土的我國古代青銅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瞭解漢代北部灣地區對外通商交往史。

這件東漢晚期的波斯陶壺就是習近平參觀的眾多展品之一。該壺屬古代波斯釉陶,應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合浦的中亞器物。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習近平強調:

“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這裡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

“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北京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著稱於世。這兩件青銅器分別是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出土的堇鼎和伯矩鬲。

堇鼎造型雄渾凝重,紋飾簡潔古樸,代表著北京地區青銅文化發展的高度水平。

伯矩鬲紋飾精美,藝術設計和鑄造工藝極為高超,是周初青銅器中的傑作。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在現場照片中,與他“同框”的就是堇鼎與伯矩鬲。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鑑今、啟迪後人。”習近平強調,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文物領略人文精神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1987年,在中國陝西的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美輪美奐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

2014年3月2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時,習近平提起了這個曾經震驚世界的大發現。

盤口細頸貼塑淡黃色琉璃瓶和羅馬丹芭紋描金藍色琉璃盤,就是其中的兩件。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我在欣賞這些域外文物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習近平深刻指出,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於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於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藏的精神鮮活起來。

通過文物連接中外情誼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

這是戰國早期的曾侯乙編鐘,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編鐘共65件,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12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曾侯乙編鐘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重大發現,在人類文化史、音樂史、科技史等領域佔有重要地位。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2018年4月27日,習近平在武漢會見來華進行非正式會晤的印度總理莫迪,並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兩國領導人在曾侯乙編鐘前親切握手。

“中印都是有著璀璨歷史文化的國家,兩國文化有許多相通之處”,習近平指出,中印兩國應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交流,共同致力於東方文明覆興,共同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這是銅鍍金嵌料石升降塔鐘。塔座上立九層六角塔,每層均飾欄板,塔簷有六條珠鏈。弦滿開動後,隨著中國民樂《茉莉花》的旋律,塔身緩緩升起,而後又平穩降落,曲終,塔恢復原狀。

2017年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陪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故宮博物院。修復後的銅鍍金嵌料石升降塔鐘就是兩國元首夫婦共同參觀的文物之一。

圖文故事丨真情實景,習近平這樣講解文物

兩國元首積極評價中美兩國在文物修復方面開展的廣泛、深入合作。

關於文物保護,習近平這樣說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2016年4月,習近平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在陝西省西安市調研時強調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鑑今、啟迪後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考察時強調

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