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近日,驻马店西平县小学老师的一封“辞职信”火了。写信的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此前,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早上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西平县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四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那么,这位老师现在究竟有没有辞职?她目前的状态如何?事情的原委究竟是怎样的?真相究竟怎样,一起来看!

先来看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请假条(辞职信)

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教师的公开信

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针对此事,西平县教体局也做出了相关说明,说明中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目前,老师在正常上班工作,学生照常上课学习,家长也表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恳请大家不要再过度关注此事,以免给已经恢复平静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带来新的困扰和压力。

西平县关于“教师辞职”的说明

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河南小学老师的“辞职信”事件最新进展

虽然教师、家长和学生已经归于平静,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应该深思。对于此事,一起来听听专家的看法吧——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晋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崔振成博士

如何加强家校共育?首先是家校之间要有共同一致的愿景。事件中,家长可能最耿耿于怀的是孩子和自己的尊严,需要通过教师的“登门致歉”来挽回,可能在情绪性要求的同时,家长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初衷,教师即使是公开“揭了丑”,但那也是他爱得急切的延伸。

其次,家长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多配合教师的要求。教师是专业人员,具有相对的教育优势,家长可能具有教育经验,但不一定具有教育理性。再者,家长面对的往往是孩子个体,而教师面对的则是孩子群体。家长多配合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必要的。

再次,家长尊重自己孩子的教师,全社会尊师重道才会蔚然成风。家长如果连自家孩子的老师都不尊重,让老师“惶恐”不安,如何让教师挺拔脊梁,一个脊梁不能挺拔的教师又如何挺拔起孩子的脊梁。尊师重道,不能停留在直观认识或者口号层面,要从尊重自家孩子的老师做起。

最后,在家校沟通方面,教师也应该谨言慎行。教育无小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平静和管控情绪,尽量委婉指出孩子的问题,尽可能尊重家长、理解家长、信任家长和支持家长。在双方和谐的情境中,才能实现“共育成人”的教育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