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岗超过35岁的简历不用看了!"

01

最近公司空出一个财务岗位,急需找人填补。"要找到性价比高的人。"老板撂下这句话。

现在财务人才供给端并不缺,缺的是对业务很了解的财务,对公司业务是熟悉的,对行业是了解的,又对财务有追求、愿意去深究的,这样的人很少。

年龄,不是大问题,但一定会是一个问题。一个HR朋友跟我说,她推荐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合适的候选人给企业,企业看了之后拒绝了,只有一个原因,年纪太大了…

候选人82年,男士,本科,刚刚36岁。这个职位也属于中层管理者了,然后她思考了半天,36岁就年纪大了吗?想想我们公司,财务部有30个人,30岁以上的只有3个,其他人都很小,工作没几年。

35岁真的是一个瓶颈。除非是之前沉淀得超级好,有各种大公司背景,走过的路多,知道哪里是坑,告诉公司怎么避免栽坑,拿经验活下去。

02

老板告诉我,超过35岁的简历不用看了。很多公司,甚至对85前的人都瞧不起了,说85前还没有拿到总监的话,就觉得这个人没什么可看的。

原来,年龄已经成了职场的一大阻碍了,35岁以后能干嘛(如果你35岁还没有混到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话),成为很多人的焦虑。

知乎上有个女生发帖问:

自己35岁了,在某大型银行做了10年软件测试,金融专业的她后悔入了软件行业,发现自己再努力都爱不上计算机,前年下决心辞职出国念了金融硕士。今年毕业回国找工作,发现投简历根本没有人搭理,国内银行基本只招应届毕业生,35岁以上几乎只招行长。她破罐破摔,打算先从实习做起。但是,有工作经验的不符合实习生条件,不要。业内人士跟她透了个底,你这个年龄根本没有人要……

35岁,突然感觉身边的世界不太友善了。信息好像爆炸了,满社会都是什么移动互联啊投资啊之类的。都说35岁现象,看来还真的是!

一个人到了35岁左右还是在转行和徘徊状态,真的很可怕,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放弃原来的又不甘心,转行又没有突出的优势。

35岁不是世界末日,不是死期,35岁仅仅是个数字而已,怎么就被瞧不起了?怎么就被抛弃了?

03

不能因为35岁,就开始随波逐流,开始人云亦云,开始唉声叹气,开始自甘堕落。

何况我今年才30岁,我不想一直在公司这样每天打工累死累活。我希望有个小事业,不用大富大贵,但我现在担心的是:万一有天我干不动了,出路在哪里?

知乎上那个35岁的女生说:

"我是个做事情非常努力的人,在软件行业哪怕专业欠缺也刻苦努力,也做到经理且拿优秀员工。出来也愿意从低(实习)做起。真的不想就这么在家闲着,真的没人要么?"

现代的雇佣关系,企业和员工都更关注短期利益,没人愿意投资于长期关系。年轻还可以经常跳槽,如果年龄过了35,还有多少跳槽的资本呢。

04

其实,高端人才永远是稀缺的,包括财务岗位,低端的被代替也是正常的。

一个年龄过了35岁、价格又高但学习能力、创新性又不足的人,面对"35岁的简历不用看了、华为裁34岁以上员工"这些事时,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可能会十分困难,这是硬伤。所以,要想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这种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

我曾经访谈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照理说,大家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2万元,属于还不错的水平。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

观察他的成长经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

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导致大家迫于生存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一份工作,有人坚持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在职场,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如果你无法为公司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你当公司傻吗?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而能力的积累,则源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

05

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准备好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你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其一,知识结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其二,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

第二件事: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除了那些专业技术人员,如果你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空间,职位晋升必不可少。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但这个位子并不是人人都能坐稳的。基础员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上司。

所以作为中层管理者,你必须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下属的终身命运,很可能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

第三件事:找一家成长中公司,伴其成长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公司的运营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也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大公司,这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

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回报。企业用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这么高,忠诚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