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张文朗 黄文静

要点

近期,楼市冲突繁杂的信息频现,如何拨开迷雾、探根究源,对判断地产周期方向尤为重要。

政策上,因城施策,难改调控总基调。十余城借“吸引人才”微调对地产调控政策,或是对前期过于严苛政策的纠偏,以防止房价暴跌、财政骤减引发系统风险,符合因城施策的初衷。而整体泡沫风险仍高,开年伊始全国楼市调控新政超50次,“房住不炒”的调控大方向难撼。

房价上,区域分化,难改调整大方向。一线房价跌回一年前,二三线同比继续放缓。区域分化延续,一二线调控力度大的热点城市遭遇降价潮,而部分非热点调控城市仍在涨价。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房价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行列。

土地市场降温,房企拍地更理性。1-2月百城住宅土地供应和成交面积同比均大幅回落,主要受去年初供地高基数、融资压力增大、出让条件越发严苛、土地储备充裕、需求走弱等影响, 部分热点城市频现流拍,土地溢价率亦回归理性。

剔除季节性,销售未起色。1月新房销售同比暴增、提振信心,但2月骤降、大泼冷水,而这一波动主要受春节错位的影响,季调后同比实则回落。部分三四线春节回乡置业成交大增,但影响或短暂,上涨过快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城市或面临回调压力。

库存成交双双下滑,存销比回归历史均值,库存最短缺的时候或已过去。

1、繁杂信息遮望眼,楼市到底向何方?

近期,楼市相互冲突的信息频现。政策上一方面,近期兰州、天津等十余个市借“吸引人才”之名,为地产调控松绑,而另一方面,新年伊始全国各地发布的调控加码政策超50次。房价上,一方面,热点一二线出现降价潮,而另一方面,一些非热点二三线逆袭变身新贵,房价屡刷新高。拿地上,去年房企拿地增速不断加快,看似不差钱,而另一方面,近期北京等地屡现土地流拍。

销售上,1月30城新房销售同比暴增、提振信心,但2月又骤降、大泼冷水;春节三四线回乡置业成交暴增,而一二线淡季尤淡成交锐减。信息繁杂尤似迷雾遮望眼,使得投资者对现在到底是新一轮地产周期的起点,还是漫漫调整的下半场分歧较大。我们对今年以来楼市的政策和数据逐一分析,以期帮助大家拨开迷雾,看清方向。

2、因城施策,难改楼市调控总基调

从去年中、特别是今年初以来,十余个城市为吸引和争抢人才,放松落户和限购政策,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微调,包括兰州、天津、青岛、南京、广州、西安、济南、武汉、郑州、淄博、无锡、成都、长沙等(表1)。这引发了市场对今年地方调控政策将边际放松、甚至转向的猜测。其实部分地区经历了房价的较快调整、以及土地财政的大幅下滑,对去年过于严苛的调控政策进行纠偏,以防止房价大跌快跌引发系统性风险,符合因城施策的初衷。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而整体看,房地产泡沫风险依然高企,房企杠杆仍在攀升,“房住不炒”的调控大方向难以撼动,2018年开年伊始,全国多地发布的楼市调控政策已超过50次,调控政策力度总体不减。融资方面,央行2月初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分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强化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积极支持棚改和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京沪银监局严查资金违规进楼市,限制并购贷款投向开发领域。而河北首套房贷利率上浮5%-10% 二套房上浮20%。土地供应方面,国土资源部和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强调政府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深圳、杭州等市计划增供土地,北京启动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制”,严防炒房炒地。限购限价方面,除了武汉、三亚、长沙等热点二线加强调控外,泉州、淄博等房价上涨较快的三四线逐渐加入调控行列。而开发商通过提高装修款变相涨价等市场行为也在得到规范。(表2)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租购并举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去年8月批准的13个城市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试点中,北京、上海已先行试点,而1月底另外 11个试点方案也已获批,国土部住建部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试点建设,提供金融创新。除了租赁房供地和建设规划外,各地政策探索不断,北京鼓励产业园区建宿舍,山东支持商办、厂房改建租赁住房,而武汉发布《租赁试行意见》。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3、区域分化,难改房价调整大方向

一线房价跌回一年前,二三线同比继续放缓。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显示,一线城市房价跌回一年前,同比由正转负,二线与三线同比继续放缓,环比增速亦在低位徘徊(图1-2)。我们用“同比正增与负增的城市个数之差”、以及“同比增速加快与放缓的城市个数之差”来表示全国房价的大趋势,这两个指标均下滑至2016年中和2015年中以来的最低,说明全国楼市调整的大方向已然确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房价同比增速放缓(41个)或负增长(11个)的行列(图3)。

因城施策延续。同比价格负增长的主要是一二线调控力度最大的热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杭州、南京、合肥、福州、无锡、成都、郑州,而厦门房价同比持续回落至零附近。高频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一线城市业主心理预期回温,但更为客观的经理指数则保持平稳,而实际成交的价格仍在下行通道。

1-2月,一线业主的中原报价指数在经历了去年调控加码的低迷后,业主心理预期有所回升,但仍在50%之下,说明降价业主的数量在减少,但仍然过半。而更为理性的中原经理人指数依然维持低位。而从1月实际成交价来看,环比仍在下行且转为负增长(图4)。

同比涨幅扩大或高企的城市则集中在非热点调控城市,如哈尔滨、沈阳、大连、贵阳、昆明、西安、常德等城市。但“房住不炒”的调控大方向下,全国房价总体调整的大趋势不改。3月“小阳春”即将来临,但或也很难在严格调控下实现突围,销售压力较大的房企已开始降价保量。而前期涨幅较快、调控较严的城市或继续遭遇“降价潮”。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4、土地市场降温,房企拍地更理性

高基数致供地放缓,紧信用下溢价率回归理性。1-2月100大中城市住宅类土地供应面积和成交面积分别由17年的20%和36%回落至6%和-23%,尽管供地挂牌均价和成交楼面均价同比较17年底有所回升,但价升不敌量缩,成交土地总价同比由去年的46%回落至-2%。而成交土地溢价率由16年86%的高点,下滑至去年初的56%,今年1-2月进一步回落至19.6%,房企拿地回归理性。

这是因为:1)去年初各地方政府加大土地供应造成高基数,而今年1-2月各地土地供应并没有那么快(尤其是一线和三线);2)房企去年积极拿地靠吃老本(由于16年旺销回款、融资条件宽松),而这些资金逐渐消耗殆尽,融资条件大幅收紧,房企资金压力越来越大[1];3)土地出让条件愈发严苛(限价、自持、共有产权等增多),侵蚀利润空间;4)且与去年需求仍旺、房企土地储备不足的状况不同,房企从去年初“有地必拿”的状况转变为谨慎挑选,更为理性。以北京为例,2017年底土拍市场以流拍收官,而春节后首次土地出让的两宗土地中,一宗再次出现无人报名而流拍,另一宗则以底价成交。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5、剔除季节性,销售未起色,三四线回乡置业或短暂

1月30个大中城市[2]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由-15%转正至7%,一二三线均出现好转,不少人士解读为销售开始回暖,但2月成交同比再度转跌至-35%,一些投资者对销售再度转为悲观(图7)。而这一波动主要是由于春节错位的影响,如果调整春节影响和季节性,1-2月季调同比由去年底的-15%小幅回落至-18%,30城销售并未起色,其中一线销售面积同比由-15%大幅回落至-34%,二线由1%转负至-1%,而春节返乡置业高峰叠加房企降价促销,三线成交同比由-38%回升至-35%(图8),克尔瑞监测的27个三四线城市春节期间成交面积同比增幅更是高达46%。但返乡置业影响或短暂,且三四线市场红利大都提前兑现,尤其是上涨过快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城市,或将成调控重点,面临回调压力。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6、库存成交双下滑,存销比回归历史均值

十大城市[3]商品房狭义库存(可售面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下滑,较高点已下滑35%,但成交亦在下滑,较2016年中高点已回落43%(图9),存销比在2016年三季度末触及6.5个月的低位后,目前已经回升至10个月的八年均值位置(图10)。尽管个别热销城市仍然面临库存不足的困境,但随着销售的放缓,库存最短缺的时候或已过去。

拨开迷雾,楼市趋弱方向未改——房地产十日谈

[1] 张文朗,黄文静,《房企的钱袋子到底有多紧?》,宏观专题报告,2017年10月25日

[2] 30大中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武汉、南昌、成都、青岛、苏州、福州、厦门、长沙、哈尔滨、长春、无锡、东莞、昆明、石家庄、惠州、包头、扬州、安庆、岳阳、韶关、南宁、兰州、江阴。

[3] 十大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岛、苏州、南昌、厦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