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病了嗎?其實你沒病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次拿到體檢報告,看到一大堆診斷和建議,第一反應就是:“啊,我怎麼得了那麼多病呀?不好了,不好了!”。


你病了嗎?其實你沒病

其實有些診斷跟有病還是有區別的。面對一份診斷報告時,你需要學會關注重要的,警惕會變化的,拋棄那些無關緊要的。

從診斷報告上看。影像學報告是最需要重視的,如B超/CT/胸片等。如果發現某個部位出現異常的腫塊/佔位,那一定要深入檢查,不可忽視。有些檢查結果其實對你的健康沒有什麼影響,並不必過於驚恐。比如:肝囊腫/血管瘤/腎囊腫/肺大泡/肺囊腫/大部分的肺結節和甲狀腺結節……,不過,最好能讓專科醫生給你把把關,做個篩選,畢竟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還需要結合考慮大小部位形態等綜合因素,光從診斷報告上未必能全面反映。

有一些症狀,需要通過檢查做個排除,體檢之後,如果沒有發現嚴重問題,是不必過於驚恐的。比如有點胸痛,有點頭暈,大便不太好,睡眠不理想,胃口不佳等等,需要區別對待。要知道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身體是一個複雜的機器。有點小小的反饋,也沒什麼大不了。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發現一個小問題後,不要過於糾結病因,要多關注對策。比如肺結節,隨訪/用藥/手術都是對策,應用於不同情況。很多人會苦思冥想:“我這個肺結節是什麼引起的呢?吸菸?炒菜?空氣汙染?….和我走路上班有關係嗎?和我鄰居得了肺癌有關係嗎?和我老婆吵架有關係嗎?”,各種奇葩聯想,要知道病因是個很複雜的過程,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專業人士都未必說得清楚,你又何必花那麼多精力去耗費腦力呢。已經發生的事情,知道接下去應該怎麼辦最重要。

你的感覺其實只是身體對你每天生活的一個反饋,身體會自動作出調整,未必都是大問題。想開點,把每天活好,這才是關鍵。如果你每天糾結一些小的症狀,小的感覺,那你日子過得能幸福嗎?

未來誰知道,千萬不要把未來的病拿到現在來折磨自己!

你病了嗎?其實你沒病。

你病了嗎?其實你沒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