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起航正當時——木裡: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下)

品質優良的天然綠色商品,如何走出山高路遠的大山深處?木裡的名優農特產品知名度為何日漸提升?《走進木裡秘境 再看改革春風》系列報道,我們繼續來看木裡如何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去探尋木裡農特產品擺脫“養在深閨”秘訣。

“養在深閨人不識”,說的就是長期以來木裡農特產品面臨的尷尬。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木裡縣多策並舉、精準發力,從2015年開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工作。通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木裡實現網上銷售總額達到3.15億元,農產品網上銷售5000萬元。

木裡縣巴登拉姆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詹長友說:“過去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主要是自給自足。隨著脫貧攻堅進程的推進,2017年我們農副產品的銷售量達到3500多萬,帶動建檔立卡戶人均增收達到300元左右。”

楊夏娜是這家木裡縣農特產品線下體驗店的店長。2014年她通過政府外派學習回來之後,開始返鄉創業,辦農業合作社,成立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合銷售,過去一年時間裡,這家店的銷售額達到了550萬。

眼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好時機,許多大學生村官和返鄉青年積極開辦網店,開展農產品銷售,如此一來也帶動了眾多農村居民參與到電子商務創業中。

項腳鄉項腳村村民宋德發就是受益者之一。過去的他除了務農自給自足以外,少有經濟來源。現在他不僅是項腳鄉第一個種植羊肚菌的人,而且年收入達到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6、7萬。

項腳鄉項腳村村民宋德發說:“我就放心大膽的種,不怕沒有銷路。”

以此同時,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也為木裡的電商發展插上“翅膀”。

項腳鄉鄉長熊傑表示:“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們鄉的基礎設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脫貧攻堅的推動下,今年我們完成了32公里的通鄉公路的建設。三個村都實現了通水泥路。三個村每個村都實現了通水通電,通移動通信和4G網絡。”

如今,木裡的信息化進程發展飛速。電子商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藏區群眾增收致富開闢新路子,鋪築新門路。

木裡縣政府副縣長王如說:“從去年開始,木裡所有的29個鄉鎮都建成了光纖網絡,現在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應用都能夠通達鄉鎮。木裡這些好的農特產品,旅遊資源,都需要通過信息,來讓更多的人瞭解。”

電商的茁壯成長是改革開放的產物。這股春風已經滲透到木裡的各個領域,讓紮根在土地間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電商帶來的便利和實惠,越來越多的藏區百姓搭上了互聯網+的“致富車”。今天的木裡,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信息化網絡四通八達,老百姓正積極創造美好的生活。習總書記說“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奮鬥中的木里人,未來會更加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