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精锐明军驰援北京,饿着肚皮跑了三天,变成了一群土匪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亲率清军突破长城防线,杀到北京城下。随后崇祯皇帝接连犯错,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件是,他在当年十二月把袁崇焕投入牢狱,导致袁崇焕率领的关宁援军溃出山海关。

还有一个类似的错误,并不引人注意,但后续的影响很大,这就是山西援军的溃散。

五千精锐明军驰援北京,饿着肚皮跑了三天,变成了一群土匪

当初崇祯皇帝命令各地军队入卫北京,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官张鸿功率领五千将士从山西奔往北京。

这位耿如杞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在担任遵化兵备副使的时候,他得罪了魏忠贤。当时,遵化的文武官员举行仪式,向着魏忠贤的画像行礼,都是五拜三稽首,高呼九千岁,耿如杞不肯,只是草草做了半个揖。

这事得罪了魏忠贤一伙,以后给他安上一个贪赃的罪名,抓到镇抚司审讯,受尽了苦头,再送刑部,最后判了死罪。监候斩的滋味非常难受,今天某某人处斩了,明天谁谁又处斩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轮到自己的头上,整日里惶恐不安。

结果当年秋天,在执行死刑之前,崇祯皇帝即位,魏忠贤垮台,许多死刑犯一下子宣告无罪。耿如杞也一样,可他已经被吓破了胆,就给崇祯皇帝上疏,说自己惊魂未定,希望回家养病。

五千精锐明军驰援北京,饿着肚皮跑了三天,变成了一群土匪

崇祯皇帝说那不行,我还要重用你这种有气节的人,于是任命他为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现在耿如杞和张鸿功率领五千人马赶到北京,这些人马都属于边兵,是明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分。做为外地援军,他们只能在北京的外围御敌,根本进不了北京城,结果这支军队最终哗变。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明军僵化的制度,二是崇祯皇帝的错误。

耿如杞的部队属于客兵,明朝军队的后勤保障,是有一套严格制度的。

首先是部队按照上级的要求,赶到指定的地点,当达的当天,不准开粮,第二天在划定的汛地内结好了军营,后勤供应才会送到汛地来。这里说的汛地,就是你的责任区,对这个区域的敌情都由你负责。

耿如杞的部队最先被要求去守卫通州,赶到那里的第二天,又改派他们前往昌平,刚到昌平又改派他们奔往良乡。就是从北京的东部跑到北部,再跑到西南部。北京那么大,这五千人在几天之内围着北京绕了大半圈。这种调动很好理解,主要是根据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他们的位置。

五千精锐明军驰援北京,饿着肚皮跑了三天,变成了一群土匪

问题是,因为一直没有确定他们的汛地,后勤物资也就一直没有送给他们。将士们辛苦奔波,却一直吃不到饭,空着肚子在跑,自然是越跑火气越大。

三天之后,军中终于大乱,“噪而大掠”,他们不再管长官的号令,到民间去抢夺财物粮食。

《绥寇纪略》中说,最初军士们只是沿山东一带劫掠。崇祯皇帝很快得到消息,大怒,痛恨耿如杞和张鸿功不能约束军士,下令逮问。此时距离袁崇焕被抓才十天。

巡抚和主将被抓,五千军士没有了首领,而且害怕被处罚,哄然而散,一路奔回山西,于是山西也像陕西一样乱了起来。

《明史纪事本末》中是这样说的:“兵溃于涿鹿,叛走秦、晋间山谷。李自成出与之合,旬日间众至万余,推高迎祥为首,称闯王,转寇山西、河南。”

五千精锐明军驰援北京,饿着肚皮跑了三天,变成了一群土匪

狱中的耿如杞再一次被定死罪,这一次没有发生奇迹,崇祯四年,他被斩于西市。

在袁崇焕和耿如杞的问题上,年轻的崇祯皇帝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在错误的时间,抓了不该抓的人。

把袁崇焕下狱并酷刑处死,崇祯皇帝关上了议和的大门。抓拿耿如杞、张鸿功,崇祯皇帝为山陕民乱的微火添上了一大捆干柴。

可以说,这两件事其实已经预示了崇祯皇帝败亡的结局。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