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世界大战的预演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启示(一):爆发的原因与虚假的和平

爆发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31年——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始终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很多学者作为研究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分析工具。可见,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竞争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战争的研究永远都不能跳出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同样如此。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前的希腊世界是由雅典与斯巴达于公元前445年签订的《三十年和约》确立的。在该和约中,双方承认了彼此的势力范围,即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同盟(以伯罗奔尼撒半岛为主)、雅典在提洛同盟(爱琴海周边地区)的霸权,双方不得接受对方的盟邦,但可以接受中立城邦加入自己的同盟;双方之间的矛盾应由仲裁解决。客观的讲,《三十年和约》是务实的。它是建立在彼此对事实的尊重以及对和平的认同之上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和约同样存在一个看似微不足道,但后来却十分致命的缺陷:允许中立国加入自己,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打破双方的力量平衡;不论是中立国还是与中立国有利害关系的盟邦都可以利用这一点向各自的盟主施压,从而破坏和约。伯罗奔尼撒战争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爆发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世界大战的预演

伯罗奔尼撒战争双方的势力范围

起因是斯巴达的盟邦科林斯与中立城邦克基拉之间的纷争。克基拉寻求雅典的支持,并提议与雅典结盟。克基拉指出,克基拉是一个海军大国,而雅典在爱琴海上的霸权也依赖于雅典绝对的海军优势,一旦克基拉被科林斯击败,那么克基拉的海军就会落入伯罗奔尼撒同盟手中,这样就会威胁到雅典的根基。但是雅典并不想与伯罗奔尼撒同盟决裂,因此仅同意与克基拉结成防御同盟,并象征性的派遣很少的军队前去支援克基拉。但这依然导致了与科林斯的冲突,为此,雅典决定惩罚对科林斯提供帮助的城邦,即封锁墨伽拉(斯巴达的盟邦之一)。

面对雅典的威胁,科林斯和墨伽拉请求斯巴达的支持。但是斯巴达同样不希望与雅典开战。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雅典对克基拉的支持没有违反《三十年和约》,科林斯的要求不具有合法性。二是斯巴达的统治依赖于对下层广大的黑劳士的控制,如果斯巴达军队远征雅典,很可能促使黑劳士起义。但是科林斯和墨伽拉一方面指出雅典实力的不断壮大会威胁斯巴达的霸权,另一方面也威胁说,如果得不到斯巴达的支持,他们就会背盟。这样一来又威胁到了斯巴达霸权的另一大根基:即对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控制。斯巴达被迫向雅典提出交涉,要求雅典取消对墨伽拉的封锁,但是不接受仲裁。这也是一种折中方案。但是不接受仲裁的要求,既违反了《三十年和约》又使得雅典认为如果同意就等于是向斯巴达的威胁屈服。因此,该要求遭到了雅典领导人伯利克里的坚决反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此爆发。但是在战争爆发的头七个月里,斯巴达始终没有出兵进攻雅典,而是派去了三批使团,可见双方对战争依旧是谨慎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世界大战的预演

制海权是雅典霸权的根基

为应对战争,伯利克里设计了一套战略:斯巴达拥有最强大的陆军,因此不应该与斯巴达在陆地上正面对抗;雅典可以凭借坚不可摧的城墙抵御斯巴达的进攻,同时依靠海军优势不断骚扰和削弱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意志。让斯巴达认识到雅典是不可能被击败的,从而放弃战争。雅典也可以保全其在爱琴海的帝国。伯利克里的战略有一个前提,他认为战争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雅典掌握着大海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黑海和爱琴海周边的补给,完全可以坚持下去。但是这个战略有明显的缺陷:这种防御战略等于是将战争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斯巴达,而且斯巴达也可以通过支持爱琴海地区的叛乱来威胁雅典的生命线。更加不幸的是,战争爆发不久雅典便遭遇了严重了瘟疫,将近三分之一的雅典人死亡。这场战争也呈现出久拖不决的迹象。在伯利克里去世之后,雅典人逐渐放弃了这种龟缩战略,更加积极主动的寻找战机。公元前425年,雅典在斯法克特利亚击败并俘获大量斯巴达战俘,并在皮洛斯建造要塞,这就严重的威胁到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后方安全。斯巴达提出停战请求,但遭到斯巴达和雅典内部的主战派的抵制。与此同时,斯巴达的将军伯拉西达远征色雷斯并攻占了安菲波利斯。雅典出兵企图收复失地。在交战中,伯拉西达和雅典的指挥官克里昂双双战死。

经过一系列较量,双方都无法决定性的击败对手。而且双方都有战略要地落到对方手中难以收复。再加上伯拉西达和克里昂的阵亡(他们俩分别是斯巴达和雅典主战派的代表),促使双方决定达成停战协议。雅典在伯利克里去世之后最重要的领导人物尼基阿斯认为此时和解就等于实现了伯利克里的战略。这一和约也被称为《尼基阿斯和约》。

但是《尼基阿斯和约》绝对不是伯利克里战略想要的成果。伯利克里战略的核心是让斯巴达认识到雅典的不可战胜,从而放弃战争的念头。但此时斯巴达主动提出停战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为了救回斯巴达战俘、与雅典交换彼此占领的战略要地、斯巴达与阿尔戈斯的战争威胁(阿尔戈斯是与斯巴达同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敌对的城邦)、主战派代表人物的死亡等等。虽然原因众多,但就是没有伯利克里想要的那个。而且,该和约从一开始就遭到科林斯、墨伽拉、底比斯等盟邦的反对,根基非常不牢靠。因此,《尼基阿斯和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和平”。为接下来更加残酷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阶段以《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而告一段落。通过对这一阶段战争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伯罗奔尼撒战争并不是双方或者某一方蓄意发动的。雅典和斯巴达都对战争持谨慎的立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战争爆发的呢?修昔底德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斯巴达畏惧雅典的实力增长。这一观点也被后人引申为更抽象的理论——修昔底德陷阱。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是由于对雅典的恐惧导致斯巴达失去了对战争的谨慎,斯巴达希望通过战争来削弱雅典。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斯巴达在受到科林斯和墨伽拉的支援请求时犹豫不决、向雅典提出了一个不太严苛的要求(没有提到科林斯,只是要求解除对墨伽拉的封锁,但是不接受仲裁)、即使在宣战之后仍旧派了三次使团并拖延了七个月呢?我认为,也许斯巴达确实担心雅典的实力,但是通过观察雅典在对克基拉的谨慎的支持表现中是可以认识到雅典并不想与斯巴达开战的。斯巴达的一系列举动更多的是为了安抚同盟国、维持斯巴达霸权赖以维系的同盟体系,这才是斯巴达生存的根基。伯罗奔尼撒战争给我们的最深刻教训或许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告诉我们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不幸的是,类似的悲剧在随后的2400年里依旧不断的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