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我國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我國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文 任澤平

當前我國經濟表面上是增速換擋,實質上是結構升級,根本上靠改革轉型。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露出曙光,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有希望。外部話語權是內部實力的延伸,隨著我國經濟在全球影響力日益增大,外部形勢日益複雜多變,我們最好的應對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展現新時代、新氣象。

我國在轉型期面臨的挑戰

2008-2015年我國經濟回落的原因表面上是外需不足和週期調整,但本質上是深層次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經過2002-2007年的高速增長,國民經濟積累了大量低效產能和過度槓桿,即使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經濟也有內在週期調整的要求,而且可以預計,週期衰退式的市場出清仍然可能面臨與1999年類似的體制性障礙。

由於隱性擔保的存在,資源錯配,金融風險加劇。大量金融資源通過影子銀行和銀行表外配置到地方融資平臺、產能過剩國企等領域,而這些領域的相當一部分已越來越難以創造現金流,不得不靠負債維持,造成債權懸空,推高社會整體資金價格,資金使用效率下降。

去產能和去槓桿進展緩慢,經濟下行壓力長期存在。為了防止短期經濟過快下滑,在每次觸及底線時應出臺穩增長措施。但每一次穩增長拉動的主要是基建和重化工業,造成了維持落後產能和延緩市場出清的負面效果,而這又由於防風險而不得不為。

2008-2015年經濟形勢與1978-2007年的一個重要區別是經濟潛在增長率不同。當前我國正處於增速換擋的關鍵期,未來結構調整成功,構築的將是中高速增長平臺,但增長的質量將提升。

越來越多的人看多中國經濟

2010年筆者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服務的時候,參與研究提出“增速換擋”。2014年提出“新5%比舊8%好”。2015年下半年提出“經濟L型”,判斷我國經濟增速換擋已經接近底部。2017年,我國GDP增速超預期增長6.9%,宏觀經濟運行好於預期。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經濟學者對我國經濟中長期前景表達了樂觀看法,這主要得益於三方面因素:

第一,找到了問題的癥結。2010年以來面對我國經濟持續下滑,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的討論和分歧:外部性、週期性還是結構性?我國經濟增速換擋還是能重回高增長?對策是刺激還是改革?直到近年才逐步達成共識,我國經濟下滑主要是結構性因素,告別高增長時代開啟增速換擋,應大力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構築新增長動力和新增速平臺。

第二,找到了正確的解決方案。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一一五三”為核心的新時代我國經濟政策頂層設計日漸清晰。

第三,具備了堅決執行力。隨著思想統一、整頓作風,政令暢通,實現了總書記要求的“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的執行力。

新時代我國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日漸清晰:“一一五三”。

“一個總要求”,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一條主線”,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五大任務”,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三去一降一補”,這對我國經濟問題的解決可謂切中時弊。2016-2017年去產能、去庫存取得顯著成效,政策重心正轉向去槓桿、降成本和補短板。

“三大攻堅戰”,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從六大週期運行和結構轉型進展看,我國經濟正在築底,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經過2010-2015年經濟單邊下滑,我國經濟正呈週期性和結構性雙築底,支撐2016-2018年經濟L型韌性強。結構性築底是指傳統行業出清,新興行業崛起,以互聯網經濟、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為代表的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週期性築底是指六大週期力量疊加支撐。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釋放,2019年以後我國有望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構築新的增長平臺。

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要有基本框架、基本邏輯和基本判斷,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六大週期疊加:世界經濟週期、金融週期、產能週期、房地產週期、庫存週期和政治週期。

第一,當前世界經濟處於新一輪增長週期。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體先後復甦,我國出口持續恢復,中美貿易摩擦短期有擾動但不改變基本面。

第二,當前我們處於金融週期的頂部。監管加強,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雙支柱分別盯通脹和金融穩定。監管加強和去槓桿相當於“拆彈”,緩釋金融風險。

第三,房地產週期處於調控中期。未來有望從短期調控轉向長效機制,推動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第四,短期的庫存週期仍處於2017年3季度-2018年的去庫存階段。由於合意庫存水平低,2016-2017年2季度的此輪補庫週期力度淺、時間短,未來去庫週期對經濟的拖累有限。

第五,中期的產能週期已經觸底。經過2010-2015年市場自發去產能,疊加2016年以來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督查,我國產能週期觸底,產能出清充分,傳統行業產能投資持續低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回升至78%,資產負債率從58%降至55%,製造業投資增長4%左右持續築底。我們正處在產能週期的第三個階段,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盈利改善、銀行不良率下降、資產負債表修復、為新一輪產能擴張蓄積能量。2019年前後有望開啟新一輪高質量產能週期。

第六,新的政治週期開啟。政策的執行力增強,19大和換屆以後,各部門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提高,政策重心有望從“三去”到“一降一補”,從做減法到做加法。

在看到我國經濟穩步向好的同時,也要注意來自貿易保護主義、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正常化、金融去槓桿、融資成本上升、房地產調控等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五大改革值得期待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要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一段時間內五個方面的改革亟待突破。

第一,通過地方試點方式,調動地方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積極性。過去40年,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一項重要經驗就是地方試點、試驗,因為我國幅員遼闊,一些問題到了不同的地方就變得錯綜複雜,需要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相關試驗。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企改革“抓大放小”等,無一不最早來自於基層的實踐和智慧。

第三,大力度、大規模地放活服務業。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以服務業主導產業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應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更大程度地放活服務業。

第四,大規模地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降低成本,釋放企業家的創造創新活力,能夠給微觀主體尤其是企業家帶來發展信心。其中,包括減稅、降低制度成本,還包括降低各種辦事、費用成本。

第五,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促進金融迴歸本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對此,一定要排除萬難,堅決抓下去,促進金融和實體部門的良性互動。同時,防止監管競賽和監管疊加引發新的風險,把握好節奏和力度。

我國經濟轉型必將成功

我國改革開放以二十年為一個週期,1978年主要是放活農業和輕工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滿足人民溫飽和耐用品消費升級需要;1998年主要是放活房地產、重化工業和互聯網(住房制度改革、加入WTO),滿足人民住行消費升級需要;2018年主要是放活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製造業2025、十九大報告、博鰲講話),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費升級需要。

2017年我國GDP規模達12萬億美元,佔全球的15%,相當於美國的63%,並且我國經濟增長率6.9%、遠高於美國的2.3%。如果我國按照6%左右的GDP增速、美國按照2%左右的潛在增長率,大約再過十年左右,即大約在2027年前後,我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17年我國人均GDP為8800美元,大約再過五年,即在2022年前後,我國有望邁過世界銀行界定的發達國家門檻,宣告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我國經濟轉型必將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