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銜接

专家|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衔接

“十三五”規劃中,有三個地方都出現了“智能製造”,第一個是說智能製造是一個技術方向,第二個說智能製造是一種新興產業,還有一個維度是說智能製造是一種生產。如果說三個維度來理解智能製造都有道理,但是最關鍵的,企業在理解智能製造的時候,最核心的是智能製造是一種生產方式,或者是一種生產模式的更新換代。

說到模式,大家認為是工業1.0—4.0,到4.0演進過程當中,曾經有很多製造概念,圍繞生產模式定義過很多概念或模式。比如最早提出來的數字製造,包括精益製造、敏捷製造、柔性、綠色、規模定製,最近大家又提虛擬製造、雲製造、智能製造,從這個維度上講,智能製造只是這些生產方式演進至今天的其中一種,或者可以理解成面向於工業3.0—4.0升級的時候,會成為最主流的生產方式。

既然清楚它也是一種生產方式,就要回歸到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造什麼,第二個拿什麼造,第三個是怎麼製造。

造什麼?我們要關注製造的產品是什麼,過去提智能製造之前,我們的產品都是一個封閉的單元,我們造出來的產品還是傳統的產品。但是在未來,這個單元就要變成系統,單元變系統最核心的是裡面有了傳感器,有了操作系統,表面上看的產品已經可以細分為很多小的系統整合在一起,這是智能製造的第一個改變,把產品從一個單元變成系統。

拿什麼來造?我們的工具是什麼?過去是純手工造,未來希望用無人制造,全機器人的生產製造。實際上,拿什麼造解決一對矛盾,就是人和機器的矛盾,在未來或者現在,人機共存是生產製造線上的新常態,頂多是人的比例可能會少一點,機器的比例多一點;機器完成的是執行力,人完成的是創造力,人和機的見面也會是未來的關注焦點。

怎麼製造?產品的製造方式方法不一樣,第一個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每個工廠都要有自己的獨特方法論。第二個是“一招鮮吃遍天”,所謂的超級工匠。我們把這些協引出來,把它模塊化再封裝,這是智能製造從造什麼,拿什麼製造和怎麼造的區別。

如果要完成這三個方式是非常複雜的迭代過程,不僅從設備、控制等各層次要改變,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也要改變,整個改變有一條主線是不變的,這個主線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之前完成的是自動化,在自動化基礎上完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這個基礎上解決網絡化思維,設備上雲、流程上雲,供應鏈協同。

網絡化解決協同問題,第一個層次是叫做數據智能,解決了數字化,把模擬的變成了“01”,形成的是數據,或者是形成大數據,對大數據進行挖掘產生的是數據智能。還有很多機器,本身要有機器智能。美國NSF部署了機器生產線。第三個是協同智能,或者是群體智能,大規模協同,還有一個是自主智能,我們看到的機器人也好,智能裝備也好,得知道自己是誰,別人是誰,找準自己的定位,真正的智能化是從前面的基礎,從自主智能開始,這是智能製造要解決的三化問題。

如何實現這三化,到今天另外一個詞彙,叫“工業互聯網”,一個工廠內部的互聯網為結構,或者底層的總線,或者車間、工廠一級的,再到外面的公眾互聯網,把傳統的網絡轉成工業互聯網。或者底層是邊緣層,中間是平臺層,產生的數據進行建模。上面一層是應用層,支撐應用層的是通過平臺層的數據形成微服務,以及API。平臺層有個很關鍵的概念,一個是微服務,把過去的生產流程解構形成微服務,定義上面的應用層,圍繞特定的場景,特定的階段,特定的需求,來構築你的應用。這是工業互聯網來支撐智能製造的落地,也就是說智能製造是我們的生產目的,工業互聯網是我們的工具,工業互聯網解決了從邊緣計算到平臺,到重構、微服務的階段。

智能製造對價值鏈上有什麼貢獻?在過去說這條紅線是微笑曲線,有製造就有環節,比起研發和營銷,它的利潤很低,利用工業互聯網這條主線實現的智能製造,還是有利潤,能夠產生價值。

中企君薦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