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良:行走在繽紛大地上的彩色足跡

楊伯良:行走在繽紛大地上的彩色足跡

王強老兄與我交往多年,是我非常敬重的老文友。他雖然不是專業作家,但喜好文學並較長時間從事新聞報道工作,豐富的人生閱歷為他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誠懇做人,踏實做事,尤其在文學創作上,因為心中那份對文學的理想和信念,就以自己本真的精神,孜孜不倦,筆耕不輟,每當因走近大地山川而有所思時,每當因親見親聞親感而有所悟時,他便將自己的心跡以散文為載體把自己的體驗進行文學轉化,真實地展露給世界,便有散文、隨筆不斷見諸報刊。最近,他將自己的遊記散文結集成書,題為《繽紛大地》,並囑我寫個序,惶恐之餘,覺得自己很不夠資格,但推辭不掉,只好藉機會說幾句發自內心的話,以表祝賀。

好散文應該是充滿詩意的,散文的語言應當是詩歌般的形象生動和節奏韻味。難得王強純樸的詩心詩情,運用平淡卻又頗具力度的語言,別開生面地描繪大自然的美麗。如《麥積山》中“凌空望去,浮雲隨風漂移,像海浪,一波隱去,一浪又起,白雲之下,林木生機盎然,翠竹身披霞光……”再如《草原三題》中“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如絮的羊群,飛馳的駿馬,歡躍的榛雞,翱翔的雄鷹,還有那婉轉悠揚的琴聲,高亢奔放的長調,手捧著哈達的姑娘,跤場悍勇的小夥子……”等等,每一處山水,每一串足跡,每一行激揚的文字,都沒有故作深沉的說教,沒有刻意的烘托,但篇篇靈動的文字卻無不拓展著寧靜和快樂的領地。

遊記散文需要精美的語言、精巧的結構、精當的立意熔於一爐,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信息傳達給讀者。《繽紛大地》中不少文章就體現了這一點,尤其在反映和描摹山水風物上,他都力求進行科學的、文化的、知識的挖掘。如《獨闖麒麟山》、《靠鬼吃鬼》等文中對中國古代刑具和豐都鬼城知識的敘述既全面又概括;《放舟小三峽》、《九曲溪中逍遙遊》等文中對自然風光和民風民俗的細緻描摹等等,既抓住地域風情特點,又抓住大自然與人的共同點,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時代精神。

《繽紛大地》收錄的文章都很短小,雖不是字字珠璣,但篇篇閃耀著哲思與智慧。他的散文無論是景物,還是民風民情,都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依次寫來,可謂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了他的真情實感,實現了物我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給人獨特的感受。

人生會經歷許多事物,如果不寫下來,就會湮沒在時間的河流中,最後被風化的只剩下縷縷雲煙。只有勤奮的人才會珍惜記憶,珍惜寶貴的經歷,才會忘卻現代城市的車水馬龍與霓虹流彩,才會忘卻塵世的喧鬧與庸俗的亢奮,才會用生命為自己構築一座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

文學是遺憾的藝術,《繽紛大地》同樣也難免出現些許不足,比如個別篇章收筆太快,如果再多用些筆墨,可能會更精彩。但畢竟瑕不掩瑜,《繽紛大地》終是靜海文學創作的重大收穫。

謹以此文為賀。祝賀之餘,熱切期待王強繼續在大地上行走,走出更豐富、更堅實、更多彩的繽紛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