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武汉、长沙等很多二线城市开启“抢人大战”?你会去吗?

WS8384

为什么抢不到最优秀的人才,二线城市还下这么大的血本抢人呢?

因为劳力数量在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这是2011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新生儿数量的不断减少,意味着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的上升。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未来劳动力成本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有人的存在才能创造价值,人才永远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人口也永远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一个城市的人少,经济自然发展不起来,分发的工资随之就低,这样一来,人们就更不愿意在小城市发展了,于是小城市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难以发展,越来越难以留住人才与人口。

所以,一个城市发展的第一步是,要有充足的劳动力!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则公告—《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人地钱挂钩”的政策,即上级转移支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落户人口挂钩,落户的人口越多,财政转移支付、新增用地也越多。简单来讲,就是鼓励城市多吸引外来人员落户。

流入人口多了,于城市而言,不仅现在有更多的土地和资金,还带来了很多潜在消费者和发展潜力股。自古以来,中国人骨子里就渗透着“有房才是家”的观念,落户在哪意味着长久的生活在那里,自然就会买房。

很多城市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表面是降低了落户门槛,有的甚至还提供了购房补贴,但实际上是在促进区域发展。 就拿西安来说,据统计,西安预计加推房源为16609套,但是一季度落户量已经达到了240000多人,显然房价市场是供不应求的。

在一档节目中,观众提问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是买房好还是租房好?樊纲的回答是,如果你工作比较稳定、而且要结婚,这六个钱包都起作用的话,还是买房好。

而于国人而言,即使没有六个钱包,落了户还是要买房的,这些城市的抢人大战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扩大了购房人群,可以补充因限购导致的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一举两得。

所以,不是人值钱了,是人的消费潜力值钱!这些抢人的城市,不是拿命欢迎你,而是在让你把命留下,不止是你的,还有你的六个钱包的命。



霍老爷

多个二线城市各显神通"抢人"——送钱送户口还送房!网友问:送美女不?

今年以来,多个二线城市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颇为抢眼。

据报道,今年将有750万大学毕业生,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收紧;

以武汉、西安和长沙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则纷纷向毕业生释放“政策大礼包”:

送钱送户口,还送房住。

有网民表示,二线城市已经认识到了“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抢人”大战标志着城市间步入了从经济增长大战上升到软实力比拼的高维竞争。

不过,单靠“开价抢人”并非长远之计,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是根本之策。

有网民建议,二、三线城市不仅要为优秀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还要有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畅通的上升渠道。

“人之贵”愈发凸显

有网民表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人之贵”愈发凸显,聚焦于大学毕业生群体,各地纷纷推出人才吸引政策,以吸引毕业生人才流入本地,这标志着城市步入高维竞争,从拼产业、拼招商、拼优惠政策跨入到拼人才的阶段。

网民“江德斌”表示,如今二线城市开启的“抢人大战”,实则为城市发展蓄力,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网民“南方有艳阳”认为,近年来,不少二、三线城市发展迅速,潜力极大,“吸金”“聚才”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网民“王庆峰”则称,二、三城市对人才的吸力递增,这里面有大城市发展空间日趋饱和,在户籍、人才政策等方面限制越来越严格的原因。

“留住人”须有道

有网民表示,在人口红利逐渐退去的背景下,人才竞争将在未来城市间的竞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高调的招才政策之余,还是应该保持足够的冷静和务实,真正在留人方面,补好短板,打好基础。

网民“范文婧”表示,一线城市个人发展前景更广阔、公共服务更完善、居住条件更优越、薪资报酬更丰厚。如今,二线城市有了引人之策,还得有留人之道,做到各尽其才。

网民“小新点评”表示,“只有‘硬件’还不够,二线城市想要在‘抢人大战’中胜出,还得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即清晰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基础,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产业,仍待补课。”

除此外,网民“丁慎毅”指出,“抢人”的二线城市,还应把重心放到公共服务建设上来。

用完善的公共服务来节约人才的时间成本,用公正高效的政府行政能力来减轻人才对公平的忧虑,用安全放心的法治环境来强化人才的居住信心。


aisweets

不仅如此呢。不久前,南京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制定的《南京市关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的实施办法(试行)》发布。


这个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进一步放宽了人才落户南京的条件——“40周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南京”。相比之前的政策,新的落户办法可以说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宽松,对意在落户南京者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事实上,至少从去年以来,全国多个二线城市陆续放开户籍限制,给予定居、就业乃至创业的优惠政策,除了上面提到的南京、太原,包括武汉、济南、郑州等多个城市,都不甘落后,从政策宽松的尺度上看,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不设置无意义的外在条件,越来越尊重年轻人的多样化选择,也越来越“唯才是举”。


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过去中国经济尚未腾飞的时候,大量资本、人才和市场资源都会流向一线城市,当一线城市发展接近饱和状态后,不仅其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毕竟经济体量巨大),对年轻人“入驻”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


选择去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选择,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所在地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在一线城市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很多年轻人之所以没有选择事业有成、有一定积蓄和财力后“衣锦还乡”,就是因为家乡无法提供发展事业的机会。


正因此,二线城市陆续发布的优惠政策,必须依托经济发展潜力和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基础。我身边不少在北京的朋友表示,如果离开北京,可能会去浙江、江苏或广东的一些二线城市发展,尤其是杭州、苏州等地,原因无非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工作环境近乎“准一线”,即使在体制外,也有多样的就业选择和完善的社保体系,可以兼得事业和生活。至于二线城市户口和买房的优惠,应当服从于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是简单地用户口和房子来“稳住”年轻人,而是要用可观的事业前景来“诱惑”年轻人。


黄帅

宏观上,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可能对城市未来有好处。提升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嘛,这些我们就不说了。这里重点说说,扩大落户客观上降低了买房门槛,引入了一大批潜在购房者。

武汉:政策实施一个多月,办理大学毕业生落户人数超过5万人。

成都:实施人才新政一年,吸引超过13万名本科以上人才落户。

西安:今年一季度落户人数超过24万人,接近去年全年25.7万的落户人口。

坚持放开落户,这些二线城市,一年时间吸引20万左右高学历人才落户,不是什么问题。

这20万人才意味着什么呢?近20万房屋租赁者、未来5年几万套房产购买者,新兴产业从业者。

只要是落户人口增加,对一个城市房地产租赁、房地产销售都是利好。毕竟大城市一年房产销量才十几、二十几万套,你一年落户就来二三十万人,其中有几万人进入房地产市场,后果都不得了。更别说由此造成的恐慌心理:楼盘置业顾问、中介会怎么说?肯定拿几十万人排队买房吓唬你。本地有钱人怎么想?外来几十万人虎视眈眈,我有户口又有钱,那还是先下手为强,买了还有外来大学生接盘。竞争性、恐慌性购房,是你可以观察到的二线城市房地产现象。

尤其当前倾斜政策,落户即可买房,还优先摇号。网络上开玩笑说的,王思聪到成都学历落户,就算家里有十套大别墅,一样算刚需,一样可以优先摇号,还可以摇号买别墅。你没看错,这在当前的成都政策下是刚需。

更有分析认为,所谓的史上最严调控,在放开学历落户之后,就已名存实亡。因为落户数量实在太大了,一年几十万,不算几百万本地人,单单这批人就可托起城市房地产市场。

本质上,这就是一次利益重新分配。以前是按钱多钱少分配,钱多的买多套房,从中得利;现在新增了一条,高学历者受政策照顾可买房。都说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读大学没什么用,现在看来,大学太有用了。你读了本科,这个学历就值50万。为什么?凭本科学历,落户成都,你就有了高新区、天府新区购房资格。你买套100平的房,因为限价比周边二手房平均低5000每平,这就是50万,政策送你的。

社会主义好,活了20几年,直到这时你才有感受。当然,几万先知先觉者早已摇号去了。


图灵Future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是2004年上映的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十几年过去了,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为了发展经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均出台了不少措施留住或吸引人才。近期,西安、武汉相继出台高校人才落户计划,开始一轮新的抢人大战,而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二线城市郑州,居然缺席了!

房地产调控是暂时的,而郑州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一亿河南人民城镇化的桥头堡,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郑州,才是长久大计!

由于经济更发达,薪酬更高等原因,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于人才最有吸引力,集中着我国最优秀的人才,而二线城市很多行业、岗位都面临人才紧缺的窘境, 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

不过,随着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的暴涨,“逃离北上广”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二线城市也伺机推出了吸引人才的政策,给钱、给房、给户口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筹码。

二线城市“抢人”

5月22日,武汉“户籍新政”实施,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按照新规,凡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人员则可直接落户。

武汉官方表示,新政主要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广揽创新创业人才,合理引导人口转移。武汉制定了“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适度放开开发区和新城区落户限制”的基本原则。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西安、长沙、等地近期也均推出了宽松的落户政策。

西安在今年初对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做出重大调整,具体可概括为“三放四降”。

“三放”就是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同时,据陕西日报报道,西安今年4月出台政策,提出给与大学毕业生住房租住支持,2017年西安市本级大学生安居试点套数不少于12000套。新毕业大学生租住公租房准入条件为:3年内普通高校新毕业大学生或5年内985、211院校新毕业大学生,免于资格审核。普通高校新毕业大学生给予1年租住过渡期;985、211院校新毕业大学生给予2年租住过渡期。过渡期满,按照西安市公租房准入条件重新进行资格审核。

南京在4月发布《人才安居办法》,出台住房新政,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

此外,广东东莞、珠海等地都发布了类似“抢人”政策。

京沪外来人口负增长

目前看来,二线城市的这些吸引人才政策的效果较为显著。以武汉为例,2009年至2016年武汉人口净流入量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74.45万人增至2016年242.78万人。2016年净流入人口约为2009年的3倍余。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的28个一二线城市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2016年,有11个城市的人口净增量超过了10万,其中人口增量最多的五个城市是广州、深圳、重庆、长沙和杭州。从地域分布上看,人口流入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部的长沙、武汉和郑州以及上游的重庆等地。

在一线城市中,由于落户政策较为宽松,产业发展较好,深圳、广州成为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而北京、上海2016年人口分别仅净增2.4万和4.43万。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减少了15.1万,是18年来首次减少,而上海的外来人口更是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减少。

常住人口增速下降主要和北京市人口调控政策和调控目标有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以内,这几年也采取了诸多人口疏解政策,主要是体现在外来流动人口上。

目前京沪人口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为了从病根上破解这些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并设立了严格的人口红线。

二线也不全是美好

在京沪采取人口疏散政策,房价等生活成本高企时,诸多二线城市却在采取措施均吸引人才,特别是吸引部分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溢的、愿意回到这些城市创业、工作的人士,因此不少人选择了“逃离北上广”。

然而,“逃离北上广”回到二线城市也会面临不少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合适的工作岗位少,工资较低。

一份由某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在武汉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为1051家,而北京有16200家。

报告选取了产品、运营、设计师、Java工程师和安卓工程师五个岗位,对比北京和武汉。可以看出,武汉互联网行业主要职位薪资都远远低于北京,以安卓工程师为例,北京的平均薪资几乎是武汉的两倍。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2月曾经报道,作为典型的IT男,赵刚(化名)在北京某高校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工作3年后,他还是选择回老家工作。究其原因,赵刚给了三方面的解释:在北京的工作不很理想,北京生活压力很大,老家那边工作也还不错。

但是,从工资上来说,老家的工资和北京相比仍旧相差甚远,是否还有重返北京工作的想法呢?

对此,赵刚说:“现在要想再回北京的话,肯定是回不去的,房价太高了。


互动微讯

不去。自己不是了不起的人物。


我爱看向幸福出发

武汉没有说抢,光本市大学生就够多了,只是说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当然是愿意留下的,爱武汉有眼光你就留下来。武汉的房子库存也不大,中心城区新房根本买不到,而且武汉城市圈内还有源源不断的人要涌入,所以说武汉留住百万大学生是为了卖房子就是个笑话。也许其它城市提出“抢人”的就是为了卖房子。


无语石1

都说抢人,也没看见招人呀。16届专科毕业的,在校也年年拿奖学金,去年在长沙想找个2000平面设计的岗位都没有,今年都跟老乡在温州五金厂刨钢了,虽然脏点累点,灰尘有点大,不过工资还算可以,一个月也有七八千!


风中的木头

看到武汉长沙,我就想安徽的合肥怎么跟这两个城市比,人家省会已经开始着手储备人才了,合肥还活在自己“高速发展”的梦中,从一六年起,房价疯涨,原本想定居合肥的年轻人都被吓跑了,刚毕业的大学生找个工作全是坑。合肥注定比不过其他牛逼城市,发育畸形的胖子,二线城市吊车尾


流氓兔不吃青菜

年度人才大战拉开序幕!学子们如何选择,中外精英,学者与专家们何去何从,正当时!

怎么定位与选择:一.看国家对该城市的定位与投资的战略,看该城市的地理位置的优劣,這关係成本与代价,看该城市人文,科技与教育资源的的能量与配置,這关係往后发展的儲蓄力度;二.要看该城市远景战略规划与布局,当前经济运行与展望,了解市政首长的身价.谋略与胆气;三.看城市交通现状,市政建设与城乡建设的布局与规模;四.看该城市中外企业的投资.布局与运行状态,看各行各业人才的运用,成果,待遇与人才儲蓄现状!

目前现状:沿海与发达地区:企业与产品转型升级正在过程中,人才与就业暂时饱和;西部开发:重庆,成都,西安正热忙,处於初期筹建的起步阶段;中部地区:承前啟后,准备妥当,正当时!武汉,長沙,郑州已亮底案:正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