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7000年前的伏羲氏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类自身,而一画开天,创造出代表阴阳的符号,又根据阴阳合一、阴阳相对、阴阳互动变化,创造出八卦。1959年我国发现六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仰韶文化陶器文字,是汉字的起源,也就是周易是文字的起源。朱成维受母亲影响从小开始学习书法,13岁随父母走五七道路下乡插队。苦练到43岁开悟,创立易得法门。54岁起从事专业教学。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朱成维深知《周易》与书法都以“意”为本,以象为用。《周易》的“意象”成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审美观念——意象美。“书,心画也。”他的书作集点成画,集画成字,集字成章,将自身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万象之美、生活之善、心灵之真,诸如起伏的群山、奔腾的万马、婀娜的舞姿,无不缩微到尺素之中。这是一种神似,一种写意,一种意象。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朱成维理解易学讲天人合一,而书法的本质精神也是让人克服心浮气躁,内心世界脱胎换骨,两者异曲同工。书法讲究内揠与外拓,最高层面追求意境、神韵。敛心为阴,展笔为阳。 他的书法追求神,气,骨,肉,血,五者阕一。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创作不是模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东西,在共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朱成维说:“以古为法,而后悟生于古法之外, 创作不但要了解对象,更重要的是了解自我,发挥性情在创作中的作用。”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周易》的“通变致久”之理,“生生之谓易”, 宇宙万事万物总是变化无穷,生生不息,变化就会“生”, 不变就会“死”。朱成维将书作运用其理,用笔求新求变。其行书笔笔新迹,字字新姿,字字笔笔,如刀、如剑、如烟、如云、如珠玉之珲,如鹰击长空,变化无穷。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观朱成维的行书,可看出他非常讲究笔墨与章法。在笔墨上,其书虚实、刚柔、大小、曲直、干湿、浓淡、黑白等相互转换、和谐统一,无不与易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相融通、相渗透。在章法上,他讲究欹正、俯仰、顺逆、疏密、避让、向背、连断、疾徐、开合等。其字里行间,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而不空,实而不板,参差错落,动静结合。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在篆书用笔上,朱成维对甲骨文线条进行全面认真考察,放开眼界从楚简、金文、草书的用笔中吸收营养,吸收楚简的自然和灵动,金文的力度和质感,形成特有的用笔观念。用墨用纸方面,更利用柔毫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效果,强化枯湿浓淡、粗细坚柔、笔落笔起、毫铺毫敛、提按转折,使痕迹鲜明,运动感强烈,使人能感觉到他尽情挥洒的风采,其笔墨豪宕奔放,极富写意韵趣。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观朱成维的书法,可看出他书作的整体性,在一字的结构中,各要素都是互相关联的,点画呼应,顾盼有情,斜正相辑,阴阳相浑,似奇反正,纵横成象。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各笔、各字、各行,情感、情绪、心境、环境、材料、工具等要素都是互相制约、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朱成维的书法深蕴道家思想,正如老子的为道日损,损而又损,至于无为,“反者道之动”,庄子的“心斋”与“凝神”。艺与道通,故目击而道存。这就是艺术将无限有限化,又将有限无限化,这也是他作品精神的奥秘之所在。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朱成维作品入选中国邮政出版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中国当代艺术大家限量版邮册艺术家卷。曾连续任五届中国梦全国优秀艺术特长生展演活动全国总决赛专家评委。他荣获“中国长城文化金奖”,被誉为“中国长城艺术家”荣誉称号。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朱成维书法作品 室内效果图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长城共享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朱成维书作

生天生地生仙佛

自本自根又自然

日月星辰所附丽

山川海岳皆皈依

——长城君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