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最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一汽、東風和長安合併的消息……

作為目前中國市場僅有的三家央企,一汽、東風和長安的大老闆都是國資委,某種意義上是同胞兄弟。只是長安的身份更復雜一些,人家一汽和東風是國資委直屬,長安則是直屬國資委的中國兵器下屬的公司。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當然,不管怎麼說都是央企身份,在央企做大做強的氛圍下,三家央企總是經常傳出要合併的傳聞,而且三家領導人輪流更換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三大合併似乎箭在弦上。

如果三大合併會發生什麼呢?

製造一個超級巨無霸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超級大國,不僅是銷售大國,還是全球製造大國,一汽、東風和長安已經各自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超級巨頭。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一汽旗下擁有解放汽車、紅旗和奔騰等直系品牌,有一汽吉林、一汽青島和一汽天津等幾個分公司,更擁有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這樣實力強大的合資公司,2017年全年銷量335萬輛。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東風汽車旗下則擁有東風風神、東風風行、東風風光和東風商用車、東風日產、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雷諾和東風悅達起亞等大大小小几十家公司,2017年全年銷量412萬輛。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長安汽車規模略小,也擁有長安乘用車、長安商用車、長安福特、長安鈴木、長安馬自達等公司,2017年銷量達到287萬輛。

這三家企業累加之後的銷量達到1034萬輛,輕鬆成為超級巨無霸。該巨無霸可以輕鬆超過上汽集團排名國內第一,放在全球也足以與大眾、豐田形成三足鼎立,甚至有問鼎全球第一的可能。

這或許就是有關部門一直想將這三大合併起來的一大原因。因為合併,可以合併成一個全球第一,各方面臉上都有光。

光鮮之下的一盤散沙

必須指出,從規模上三家合併之後,可以獲得一個數量上的巨無霸,實際上仍然是一盤散沙,而絕對不會成為超級艦隊。顯而易見的現實是,這三家企業每一家都是子子孫孫一大群,在各個群落裡面,國有、股份制和合資等公司五花八門,想要通過合併之後形成協同效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2017年,豐田全球銷量約1000萬輛,這1000萬輛是一個有機整體,旗下的豐田、皇冠和雷克薩斯等品牌各自有著清晰定位,他們統一謀劃和研發,資源互補,高效節能。

而我們的三大如果合併之後,是根本不可能形成豐田這樣的協同效應的。試問,一汽大眾和東風悅達起亞可能實現科技共享嗎?東風日產和長安福特可能實現採購協同嗎?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當然不可能。所以三大的合併,上級的意圖可能是打造一個汽車界的航空母艦,實際上由於這些公司難以協同整合,其中每個都是一群小舢板,上百艘成百噸的小舢板,最多是組成一群驅逐艦隊,絕不會成為航母,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殺死長安

目前來說,雖然三大都是央企,都是巨無霸,內部其實還有著清晰區別,情況也不同,一汽和東風都是正宗長子次子,這些年享受著最好的政策,拿到了最多補貼,擁有行業內最大的話語權,卻又最不爭氣。除了商用車部分成績尚可,在乘用車方面簡直是一地雞毛,一個兩個醉心於合資部門躺著掙錢,對於自主品牌的發展置若罔聞,真真是辜負了大家的期待。

一汽紅旗花費巨大,其所有車型一年的銷量還不及人家主流車型一個月的銷量;東風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即使強並來的東風風行、風光勉強列入了二線,其嫡系風神則連三線都無法進入。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相對一汽和東風,長安的表現則好得多。從尹家緒時代開始,長安就很重視自主品牌的發展,這些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千辛萬苦中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從微車起家進入轎車,開拓SUV和MPV市場,逐漸成為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幟,成績不但遠超一汽、東風,還超過了奇瑞、比亞迪等傳統豪強,與吉利、長城等三足鼎立。

三大合併之後,以長安的地位和能力,幾乎不可能與一汽、東風爭奪領導權,長安影響一汽、東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被同化的可能性則大增。如果這一幕發生,會是長安乃至整體自主品牌的悲哀。

三大合併,殺死長安!

事實上,在此之前,夏利之死已經給三大合併提供了清晰的借鑑。在夏利被一汽合併之前,連續十幾年都是自主品牌第一,累計銷量幾百萬輛,是自主品牌最漂亮的“小花”。被一汽強行合併之後,夏利每況愈下,銷量連年雪崩,如今迎來停產命運,資產負債率超過98%……

當然,如果合併是為了殺死長安,這個目的應該會很快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