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恐龍是一位擔當了宣傳古生物重任的課代表,而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大名鼎鼎的暴龍(Tyrannosaurus rex)了。

暴龍(又名霸王龍)有不少保存得相當不錯的化石標本,這也讓它成為了最被深入瞭解的恐龍之一。最大最有名的一具標本當屬“蘇”,它90%的骨骼都被保存了下來,為我們瞭解這個物種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蘇”體長約有12.3米,站立時臀部高度約3.7米,據估計生前有8.4~14噸重。它死去時大約28歲,一度是已知存活最久的暴龍,直到至少30歲的“Trix”在2013年被髮掘。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保存於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蘇”。

手短是生存策略

在諸如影視遊戲等流行文化裡,暴龍可能是最受歡迎的恐龍乃至生物之一了。如果不考慮那些形形色色的錯誤,比如沒有斜體啦,少了一個點啦,大小寫不對啦,中間塞進一個謎之連字符啦,等等,它的學名縮寫T. rex可能是極少數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學名了。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錯誤的寫法有許多種,然而萌黑點始終不變。

在各種關於暴龍的創作中,可能沒有什麼比《侏羅紀公園》裡的暴龍形象更經典、更讓人印象深刻了。餘憶童稚時,看侏羅紀公園,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舌一吐而二人……啊不對,串戲了。

對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來說,《侏羅紀公園》無疑是難以忘卻的童年回憶,裡面的暴龍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陰影,然而同時也激發了很多人對恐龍的興趣。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說到暴龍,人們最先想到的萌(hēi)點就是“小短手”。其實暴龍的手並不算最短的,食肉牛龍的前肢更短。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食肉牛龍復原圖,“大長腿”和“小短手”的組合略顯喜劇效果。

在暴龍的獸腳類同胞鳥類中,小短手也並不少:幾維鳥、鴯鶓[ér miáo]、鶴鴕,以及已經滅絕的恐鳥、象鳥的前肢也都短得出奇,再加上它們有一身蓬鬆的羽毛,小短手已經到了肉眼不可見的地步。

所以倘若真要看活著的小短手的話,去趟動物園就可以了,不過這需要改變“鳥本來就只有兩肢”的成見——人家明明是根正苗紅的四足類啊,只是前肢演化成翅膀罷了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依次為幾維鳥、鴯鶓、鶴鴕,以及鶴鴕骨骼,它的小短手就算只有骨架都很難看見。

這麼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小短手們不需要多發達的前肢一樣能生活得很好。對它們來說,手短並非是什麼不便,反而對生存大有好處。

維持一個不怎麼用得上的器官或功能是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有時踐行節能主義的生物才能走得更遠。

在缺乏捕食者的島嶼上,鳥類也很容易失去飛行能力,比如鴞鸚鵡和渡渡鳥,它們常常被誤解為生存能力低下的脆弱生物,然而實際恰恰相反,它們在刪除了不必要又浪費資源的飛行模組後大獲成功——直到自己適應了千百萬年的家園被突然闖入的人類、貓和老鼠等入侵物種徹底破壞。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保護狀況等級為極危的鴞鸚鵡以及已經滅絕的渡渡鳥。

有沒有羽毛,尚無定論

古生物復原是我們學習和了解滅絕物種的重要途徑,而不同時代的暴龍復原形象也是我們對它瞭解不斷深入的縮影。

在早期的復原裡,暴龍和其他大型肉食恐龍都直直地站著,大而無用的尾巴像累贅一樣拖在地上,與其說是恐龍倒不如說是一個穿著哥斯拉皮套的演員。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早期的暴龍復原形象。

後來的復原考慮到了肌肉結構和生物力學——脊椎平行於地面,粗大的尾巴平衡了沉重的腦袋——暴龍終於不再是個穿哥斯拉皮套的智人小哥了。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BBC紀錄片《與恐龍同行》中的暴龍形象。

BBC這套紀錄片裡的恐龍形象在當時讓人耳目一新,但現在再回頭看,一些復原已經過時了,比如馳龍類居然沒有羽毛,前肢的姿勢也不對。

說到羽毛,在越來越多獸腳類恐龍,甚至羽王龍這樣的大型肉食龍的帶毛化石被發現後,關於暴龍有沒有羽毛的爭論也是愈演愈烈——有堅持“暴龍不可能是個大鳥、打倒羽毛邪教”的復古主義者,也有乾脆把暴龍畫成一個大肥麻雀的先鋒藝術家。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漫畫家腦洞大開後畫出的“暴龍”復原圖。

當然,走極端和固執己見對於我們瞭解事物的客觀真相併沒有幫助。一方面,

目前還沒有任何暴龍羽毛的印痕化石,倒是有皮膚印痕顯示暴龍是有鱗片的

另一方面,從系統發生樹來看,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暴龍有一個帶羽毛的祖先。比暴龍更早分化出來的一些類群,比如帝龍和羽王龍,都有羽毛存在的明確證據,而逆著演化樹往上追溯,還有更多出現得更早、更原始的帶毛恐龍。

如果暴龍沒有羽毛,那就只能是在演化中將羽毛完全退化了,然而要下這個結論,我們還需要一些非常明確的化石證據。至少目前來說主流觀點認為,成年暴龍沒有羽毛。

把尖牙收起來才萌萌噠

在《侏羅紀公園》以及比較老的復原裡,暴龍和其他大型肉食恐龍都是一副齜牙咧嘴、兇相畢露的樣子。但如果仔細看你會發現,它們似乎沒有嘴唇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陸生脊椎動物應當是有嘴唇的,被嘴唇遮蓋的牙齒可以得到保護,維持表面溼潤,並且接受唾液的沖刷保持清潔。像現生的鱷類這種高度特化的水生動物,才會讓牙齒完全外露,此外就是象和鹿豚的不用於進食的特殊牙齒了。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西里伯斯鹿豚,它的犬齒特化為了獠牙。

光看頭骨的話,很多動物比如現生的薩氏巨蜥,牙齒和頭骨的大小比例遠超暴龍,然而這些長長的牙齒依然被嘴唇嚴密地保護著,讓它們看起來“友善”了許多。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左右滑動查看→薩氏巨蜥的頭骨與真容。

雖然爭論依舊存在,但越來越多的復原圖開始把嘴唇還給暴龍,而我也傾向於認為暴龍和其他大型肉食恐龍都有嘴唇,除了棘龍這類偏水棲的食魚恐龍可能會有類似鱷魚的外露牙齒。

所以綜合起來,從目前已有的最新資料來看,暴龍大致應該是這個樣子:和鴕鳥這些大型走禽一樣脊椎平行於地面的站姿與運動方式,並且還有嘴唇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哪個暴龍復原?當然是暴龍充氣皮套啦!這個小短手可以騎自行車、遛狗、跑酷、跳鋼管舞誒,超酷的!(審稿:邢立達)

小短手霸王龍,會是個長羽毛的肥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