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精准度,让科普更有效

面对谬种流传,科普需要挺身而出。提高科普宣传,等不得也慢不得。但是,科普宣传是技术活,不是喊几句口号贴几个标语就可完事,提高科普精准性,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分门别类,逐一深入。可以说,每个领域每个层面都存在科学误区现象,这就需要集结一批批相关领域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常识宣传,力求不留盲区,不设禁区,让科学之光照进每个场域;力求覆盖面更广,让每个人都成为受益者。

其二,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科普面对的是大众,这就要求在专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活泼,最大程度体现喜闻乐见。如果科普时端着架子板着脸,如果简单问题复杂化,就无法达科普效果,也会让民众越发避而远之。相反,多一些幽默元素和鲜活表达,则能事半功倍。

其三,保持热度,久久为功。科普宣传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周的事,而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工程。这就需要建立机制,形成持续性的热度。否则,热度一减,前功尽弃。这种机制还应包括反馈设计,即科普效果如何?有多少人受益?科学素养真的提升了吗?诸如此类,应构建更为完善的考核体系。

科技也要放下“高大上”“精尖深”的架子,多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给青少年和中老年人进行“上门科普”。一定程度上说,科普上不去,公众的科学素养就不会高;科学素养高不了,科技强国的根基就不会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科普重要已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接下来,在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社区科普益民、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建设等方面发力,让科普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真正成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王石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