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拳武术文化历史渊源

两仪拳属内家拳术,崇尚高尚武德,历代宗师授徒非常谨慎,从不轻意外传,所以此拳在世间流传很少,精通此拳的更是为数更少。

两仪拳昌盛于宋,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清朝嘉庆年间,河南固始县一个武术世家出了个武状元(约1795年—约1878年),因为羡慕大内的高超武术,他放弃了出仕作武官立功边疆的机会,而做了一位大内侍卫。四十多年间他研习了各种武术,学习了两仪拳,并与《脉络学》、《纳卦经》、《内功经》、《五禽戏》等相结合,取不同流派的技法之长,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内功练法,完善了点穴绝技的巧妙手法,尤其在两仪拳阴阳手中的身法:进高打低,轻灵,稳固,抬腿踢脚,轻如鸿毛,重如山岳,以智胜蛮,刚柔并济,乘势如飞,形成独到之处。最终成为两仪拳的第十代掌门人,而后告老还乡了。

两仪拳武术文化历史渊源

武状元家乡河南固始县,他遇到了街头卖艺习武为生的魏洪申(生卒约1838年—约1925年,尉氏县人)。经过交谈,他发现魏洪申不仅身强体壮,认真刻苦、天分极好,而且孝顺父母,心地善良。便萌生了把自己所学的绝世武功传给他的想法。于是武状元把魏洪申兄弟俩带回家中,并教授武功,成为其关门弟子。魏洪申经武状元亲手指点,苦练两仪功夫五载(约1860年前后),最终因出类拔萃,被立为两仪拳十一代掌门人。约1865年前后,魏洪申辞别恩师,回到家乡河南尉氏县,至此两仪拳功夫就开始流传到民间,开始了隐蔽地薪火相传。

约1888年春,魏洪申来到沈丘县刘桥村。自幼习武的段升堂(1873—1957年,沈丘县大邢庄人)通过亲戚关系拜魏洪申为师,魏洪申把两仪拳教授给段升堂等八位弟子,后来又立段升堂为两仪拳第十二代掌门人。

其后段升堂又将功法传给侄子段勤功(约1904年—1984年,沈丘县大邢庄人)等八位弟子,并立段勤功为第十三代掌门人。

两仪拳武术文化历史渊源

两仪拳武术文化历史渊源

2004年1月3日,张震领与其弟子传人几经努力,终于在河南电视台《武林风》的首播栏目中现场展示了两仪拳点穴功夫,两仪拳首次借助现代媒介展示于世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两仪拳传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参加武术表演、对外推广宣传两仪拳,两仪拳逐渐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得到当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6年,第二届世界武术节在郑州举办,两仪拳弟子现场展示两仪拳点穴功夫,并让国外选手现场体验两仪点穴解穴的神奇之处。2009年,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媒体相继报导了两仪拳点穴功夫。2009年6月,两仪拳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仪拳武术文化历史渊源

2015年张震领已有78岁高领,年事已高,就把两仪拳培训基地的一系列事项就交给他的嫡系传人张坤负责,张坤是张震领的长孙,年幼时即跟随张震领学习武术,在各大电视台张震领都是带着张坤去表演两仪拳。张坤两仪功夫了得,为人豪爽。近年来,前来学习的弟子学员都是张坤传教,张震领指导,因此,张坤与两仪门内的师叔、师兄弟的关系很好。2015年,张坤在两仪弟子的辅助下成立河南两仪武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仪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