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樂清或者溫州,甚至浙江,提到改革開放,不能不提到一個歷史性名詞:“八大王事件”。
“八大王事件”,是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影響極為深遠的事。從最靈敏的行動派,到被打擊對象,再到平反後高調宣傳,“八大王”的命運被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烙印,他們的人生經歷與中國改革開放大潮緊密相連。
在一張張蒼老、滄桑的臉龐上,已難以找到當年第一代創業者的那股銳氣和拼勁,但歲月曾賦予他們故事,讓他們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先驅。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在今天看來,彌足珍貴。
點擊觀看視頻
樂報微視 出品
1
“八大王”的產生
說起當年名盛一時的“八大王”,一定會提到一個人——樂清縣柳市通用電器廠廠長石錦寬。從1980年開始,該電器廠會給掛靠的每個行業評選出一名業績最為突出的經營者。就這樣,共推出了8個“大王”,並將給他們的稱號寫在獎品的熱水瓶上。
今年77歲的石錦寬,人生經歷很豐富。他19歲時從中國地圖測繪學院畢業,是當時不多見的大學畢業生,先分配到鋼鐵廠工作,又調到糧管所,後來因被裁員回到柳市老家,當上了柳市居委會主任,當時柳市就一個居委會。
石錦寬。
石錦寬的口才很好,那時為了響應黨中央上山下鄉的號召,政府給了石錦寬一個任務:動員知識青年支邊。小小的柳市,石錦寬一下子就動員了80多名青年參加。
“那年支邊的地方在黑龍江,祖國的最北方,條件艱苦。”石錦寬回憶,南方人吃不了北方的苦頭,不少人剛去就鬧著要回家,甚至與當地群眾產生多種矛盾。無奈之下,石錦寬又前往黑龍江,幫助青年們回家。
可這些青年回家了,如何安置又成為一大難題。由於沒有工作,這群青年沒有收入,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幾乎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看著他們找不到出路,石錦寬十分愧疚,畢竟是他動員他們支邊的。如何安排?他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一個辦法——開辦工廠。
柳市素來有經商之風,但工廠當時並不多。
1969年,石錦寬以柳市居委會的名義,找人湊錢辦了一家工藝社,以安置那些回鄉的支邊青年,讓他們有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工藝社的名字也很具有時代特徵:反修工藝社。
"
什麼是“反修”?意思是反對蘇聯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搞真正的社會主義。可誰又能想到,這個反修工藝社,竟然成為溫州最早的股份合作企業,成為私營企業的“孵化器”。後來的“八大王事件”,就是從這裡開端。
"
樹立“八大王”典型
反修工藝社沒有獨立的廠房和車間,也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怎麼運作呢?石錦寬創造了一種掛靠經營的方式。就是以“反修工藝社”的名義經營,對外宣稱門市部或車間,實際上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經營,工藝社負責管理賬目和報稅。每個人無論掙錢多少,只需要交一些管理費和納稅,賺來的錢都是自己的。
反修工藝社起初只有十來個門市部(車間),後來發展到32個門市部(車間),如電器車間、舊貨車間、翻砂車間等。各部門業務慢慢涉及到五金配件、原材料、機電等,在當時供求失衡的環境裡任意伸張枝葉。
就這樣,一群青年,靠著反修工藝社這個平臺,逐漸找到自己的經營方向。此後,反修工藝社更名為“樂清縣柳市通用電器廠”,“通用”兩個字借鑑美國著名的汽車業大佬——通用汽車公司。
可以說,石錦寬的初衷,僅僅是為了解決讓政府頭疼的知青就業問題,無意間卻建成了樂清民營企業家的“黃埔軍校”。電器廠的發展出人意料地快,到了1979年,產值已經達到了1個億,匯款額佔柳市信用社的三分之二。當時樂清縣所有縣屬企業的生產總值是800萬元,不到柳市通用電器廠的一個零頭。
有了成績,就要表揚先進,樹立典型。從1980年開始評比先進,如同當下企業評比先進員工一樣,每個行業評選出一名業績最為突出的經營者。可什麼稱呼比較響亮呢?
“舊貨大王”王邁仟。
“當時王邁仟做得比較好,大家叫他父親老王,叫他大王,叫他兒子小王,”石錦寬就從王邁仟的外號中得到靈感:“大王”。比如,電器車間(門市部)的就叫“電器大王”,舊貨車間(門市部)的就叫“舊貨大王”,“目錄車間”(門市部)的就叫“目錄大王”,並寫在獎勵他們的熱水瓶上。就這樣,共推出了8個“大王”,包括胡金林、王邁仟、程步青等人。
可在鄭祥青、葉建華等人看來,“大王”的稱呼如同他們人生的一道魔咒。
無論怎麼說,這8個“大王”,成為當時柳市遠近聞名的明星。
2
創造全新行當
“舊貨大王”王邁仟和父親老王早年從事舊貨生意,他們把從上海等地採購來的舊礦燈配件、電器產品等經過拆洗、改裝、加工後,打上“浙江樂清製造”的牌子予以出售,已經不好用的設備則拆掉當零部件賣。也許可以認為,他是溫州第一個發現舊貨價值,並且能變廢為寶的人。
由於王邁仟的舊貨生意十分賺錢,吸引柳市不少人也做起了舊貨生意,並逐漸形成了舊貨市場。一直到現在,柳市還有這個舊貨市場。
舊貨市場給了柳市電器發展許多靈感。來自發達國家各行各業的設計思想,在舊貨市場上相互交融,柳市電器早期從業者的產品創新理念,在舊貨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發。
“線圈大王”鄭祥青最早是修理電動機的。自從一名供銷員拿著電機線圈樣品問他哪裡有賣後,鄭祥青想到親手製造電機線圈,並付諸行動,逐漸打開電機線圈的市場。從1980年開始,鄭祥青的電機線圈生意逐漸上了規模。“最多時候招了30多員工,每個月營業額都在8000元左右。”鄭祥青說。
這麼好的生意,當然會有人眼紅。人們紛紛模仿鄭祥青生產的電機線圈,搭上了鄭祥青“駕駛的快車”。
“線圈大王”鄭祥青(右)和“目錄大王”葉建華
“目錄大王”葉建華出生於攝影世家。16歲時,葉建華前往上海,花了700元買了一個二手鏡頭,自己動手用木頭做了一臺照相機,到農村、山區為人拍照賺錢,最遠到過青海。
走南闖北為人拍照極其辛苦,還要冒很大風險。葉建華曾三次被沒收相機,這個尚沒成年的小夥子每次都是流著眼淚求人,將“吃飯的傢伙”討回來。
推動柳市經濟市場、特別是電器飛速發展的,還有一支主力軍,那就是供銷員。樂清地處偏遠,自然環境條件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貧窮是社會常態。窮則思變,樂清人腦子靈活,又能吃苦,很多青壯年就尋思著走出家門,到全國各地碰機遇、討生活。這群人成了推銷員,帶著產品四處推銷。“樣品很重,帶來帶去並不方便。”葉建華稱,有人啟發他,將樣品拍成照片,方便供銷員們攜帶。
於是,葉建華從拍人改成拍產品照片售賣,後來又做成相冊,再後來出版成書,書名為《產品樣本》和《產品目錄》。書裡的產品,按照類型分類,還配有使用說明、生產廠家和聯繫方式、出廠價等。這樣,推銷員就可以拿著“樣本”或“目錄”到全國各地的用戶那裡去訂貨。葉建華不斷更新書本內容,這些書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物品。當時十元一張的鈔票,葉建華是用麻袋來裝的。
《產品樣本》對推動柳市電器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有了《產品樣本》,等於把千百家小工廠的產品組合在一起,成為比中國任何一家大企業的產品都多的產品大全。產品樣本成了供銷員的“武功秘笈”,懷揣一本,可打天下。短短几年,激增的訂單,讓柳市電器產業飛速擴張,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器原產地,又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器基地。
就在20年後,有人依託互聯網,做了跟葉建華雷同的事情,那個人名叫馬雲。
3
“八大王”各顯神通
“八大王”幾乎人人都很有本事“來錢”。
鼓勵葉建華給產品拍照片的,就是“五金大王”胡金林。胡金林最早是外出替人打工的,後來悟出一個道理:“替別人打工永遠賺不到錢,而經商致富最快”。他從湖北神農架回到家鄉,開始從事五金電器生意。“當時溫州設備企業發展很迅速,導致五金工具比較稀缺,在計劃經濟時期很難在市場上買到。”胡金林回憶,他開始搭建銷售平臺,去外地進貨,為這些設備企業採購所需工具。
五金大王胡金林
後來,胡金林根據市場變化,從售賣五金工具轉而售賣電器設備。胡金林的生意好到什麼程度?柳市人常說,沒有胡金林供應不了的設備。僅僅做了半年,胡金林就蓋了3間樓房,一時間十分風光。從1976年開始,他就成了柳市首富,年銷售額達120萬元。
“螺絲大王”劉大源通過小小的螺絲成了當時的百萬富翁。 劉大源最早做煤油設備生意。1971年,萬家公社的一家社隊企業需要一批螺絲,可市場上無貨。劉大源想起,他曾經在清江看到一批積壓的螺絲,於是趕忙跑去以低價收購。“這批螺絲因為存放時間過長,都已經鏽得不行,我親自動手進行電鍍換新。”劉大源說,這批螺絲一轉手,成了他這個“大王”創業的第一桶金。
“螺絲大王”劉大源
劉大源發現比起煤油設備,螺絲的利潤更高,市場需求量更大。於是他放棄煤油設備生意,全身心投入到螺絲經營中。
當時,劉大源收集了最多種螺絲,達 17000多種,全中國沒有任何一家廠或店的螺絲種類有他這裡那麼齊全,即使是上海幾家最大的國有標準件公司加起來,也沒有他這裡的螺絲種類多。可以說,沒有劉大源找不到的螺絲型號。
為了搞到更多的螺絲,他還到上海進貨,為了省錢,三百公斤的螺絲獨自分四次挑到碼頭,再挑到輪船上。業務大了,劉大源就長期居住在上海,在上海招待所裡設立了自己的“駐滬辦事處”。
每天,劉大源都會安排好貨車,往柳市家中運送螺絲,每份合同都能賺個三四千元。有句玩笑話,說劉大源一個月賣掉的螺絲,連接一起能繞地球一圈。劉大源有錢到什麼程度?他是柳市第一個裝上電話、開上摩托車的人,當時柳市唯一的電視差轉檯(轉播電視信號),就是劉大源出錢建的。
“翻砂大王”吳師廉同樣有傳奇的故事。他原來一直從事農業生產,一次偶然機會,碰到了一位來柳市尋找貨源的供銷員,他牽線搭橋,為這名供銷員找到了產品。看到有錢賺,吳師廉請了翻砂師傅,在柳市“三座屋”的道坦角落裡搭起了最早的翻砂爐。剛開始,模具全部是木頭製作的。鋁製產品成型後,還要打洞等10多道工序,有些還要到別的加工廠加工。也有一些產品因是鐵錘打磨,精密度不夠。
吳師廉想方設法對模具進行了改革,木頭模具全面更新成為鐵模具。因為鐵模具工藝先進,效率高,使產品質量整體提升,效益也越來越好。
生產規模化了,原材料供應成了問題。為此,尋找原材料又成了吳師廉急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多方打聽,得知原樂清縣物資局有鋁錠出售,但需要單位介紹。幾經周折,吳師廉找到了居委會辦公室,請“柳市通用電器廠”出具介紹信,資金款項也通過“柳市通用電器廠”進出,並按有關規定繳納稅費、管理費等。
原材料得到保證,產品質量穩定,生產的接線鼻業務訂單越來越大。到了年底,吳師廉就積累了一筆資金。
當時大隊里正好分宅基地,地點在柳市鎮后街保安寺新村,共三間。一家人商量先建房子。次年四月,三間三層水泥結構的樓房拔地而起,這樣的小洋房引來了眾多村民的嚮往,附近不少人特地跑過來看。
農村幹農活一個人一年收入不到300元,而這幢房子建了三四萬元,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
另外兩個大王程步清、陳銀松,也都找到賺錢的門路,成了當時的“土豪”。在“八大王”的影響下,柳市無數人擠進了商海,柳市鎮出現了生機蓬勃,甚至帶些雜亂的興奮局面。
當年的“八大王”已在歲月的更迭中漸漸復歸於平靜。對於這世間上苦苦奮鬥的人來說,短短的一生,如有如此大的挫折,其影響必定是巨大深遠的。
當“八大王”正遭受苦難時,另一些精明的柳市人正開始努力奮進,直線而上,故此,失去最好時機的“八大王”中一些人只有選擇平凡或走向平凡。“八大王”名頭雖然響亮,但事實上他們是樂清乃至中國改革開放的“過河卒子”,只能向前或向左右,沒有後退餘地。
但是,歷史不會忘記他們,人們也不會忘記這些曾經付出勇氣、勤勞與智慧的先行者!
4
冷空氣南下寒意深
1982年的那場風波,有些猝不及防,就這麼來了。
按照葉建華的話,1982年出臺了一個文件:《關於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決定》,要求堅決打擊“走私販私、貪汙受賄、投機詐騙、盜竊國家和集體財產等嚴重犯罪活動”。這個政策如“冷空氣南下”一般,席捲浙南大地。
同年,全國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浙江把溫州作為重點;溫州把樂清劃為重點;樂清把柳市劃為重點了;柳市一作為重點,苗頭就對準了“八大王”。省裡派了工作組,坐鎮指揮嚴打。
那時候,柳市通用電器廠廠長石錦寬常常接受審查和談話。他一直認為自己和廠裡的年輕人是問心無愧的,他們自己解決了就業問題,沒有給國家造成負擔,還發展了地方經濟。
風波愈演愈烈時,柳市商人個個自危,“八大王”都接受了調查。有些人一談話,就去了招待所學習,隨後進了看守所,等待審判。
實際上“八大王事件”中被抓的“大王”一共有11個,除了掛靠在通用電器廠的8個人之外,還有三個大王,分別是“電器大王”鄭元忠,“儀表大王”錢師雄,“合同大王”李方平。他們是自己開辦作坊或門市部。因為生意紅火、業績驕人,也有人隨鎮上通用電器廠的時髦叫法,稱他們為“大王”。於是,抓“八大王”的時候,順便把這三人也一起抓了。
“
那麼,抓人的標準是什麼呢?有人說,按照柳市信用社的走賬記錄來看,誰的業務最多抓誰。也有人說,就是按照當初評出的先進抓人。“其實就是誰最賺錢最風光,就抓誰。”石錦寬說。
鄭祥青和吳師廉被抓的理由傳說很簡單:某日,“打擊經濟犯罪工作組”車過柳市,看見幾幢大樓頗為醒目,組員們就在車上議論,“這戶人家不搞投機倒把,能有錢蓋這樣的樓嗎?”沒過幾天,房屋的主人鄭祥青和吳師廉就被叫去談話了。
鄭祥青被抓時,他同樣做線圈生意的表弟找到工作組詢問:“是不是弄線圈的都要被抓?”結果工作組的回覆讓事後得知的鄭祥青十分鬱悶:“他是大王,就要抓他,你們弄,沒事。”
葉建華也認為自己被抓很冤枉。“我的產品目錄在上海的國營印刷廠裡印的。如果是非法的,這麼大的印刷廠,怎麼會替我印?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啊!”
當時,葉建華還叫“螺絲大王”劉大源趕緊逃跑,自己卻沒有動身。結果,葉建華入獄了,而劉大源成了唯一外逃成功的“大王”。
“螺絲大王”劉大源。
劉大源在逃亡前,準備了一個小包,裡面裝了介紹信、糧票、3000元現金以及外菸,平時塞在餐桌下,以備隨時跑路。出逃的那天,只穿背心和短褲的劉大源,拿著包就跑了,在外以全國各地為家。“到現在,這個包還在我家裡放著,還放著類似的東西。”劉大源說。
胡金林被叫去談話時,說到營業額過高,被要求補交了稅款6萬元。可補齊稅款的胡金林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當時一名幹部拍著桌子說,自己是打過仗的,槍林彈雨都經歷過,可一年收入遠遠沒有我多。”胡金林還被扣上“拆社會主義牆角”的帽子。
一天夜晚,思前想後越想越不對的胡金林趕緊拿起早就準備好的行李,跑路。他經上海、北京逃到東北,甚至在《林海雪原》中座山雕老巢夾皮溝躲了很長時間。直到1984年,其他幾個大王被釋放後,胡金林才回到老家,結果當夜就被抓獲。
胡金林被抓後,各大新聞媒體都在報道他落網的消息。他在監獄裡被關在重刑犯單間裡,徹底絕望了,做好了判重刑乃至死刑的準備,不料66天后,他被無罪釋放。
5
三上京城八上省城
“八大王”雖然得到平反,但事件帶來的後果是:本來年增長率32%的溫州經濟變為負增長,柳市經濟當年下跌57%。風波最盛時,整個溫州的私營企業主惶惶不可終日,更多的人被抓捕、判刑。“八大王事件”把溫州的經濟發展推遲了好多年。
被平反的“八大王”,絕大多數不再從事之前的行當。比如“線圈大王”鄭祥青,正當柳市市場上冒出大批線圈新人時,他卻跳出線圈的領地。畢竟,“線圈大王”的名號太過危險,他將自己的舊設備都轉讓給了表兄弟,樓下的工廠也出租了。外面的人都說:“‘線圈大王’膽怯退位,將龐大的市場空間拱手讓人。”
“五金大王”胡金林辦起軋鋼廠,後又響應中央西部大開發的號召,遠去新疆創業。
“礦燈大王”程步青在無罪釋放後,覺得再在柳市做礦配生意沒多大意思。兩年後,即1986年,他到上海謀求發展。
在事件平反後的三四年內,“膠木大王”陳銀松一直處於休整狀態。直到1987年,他才開了一家模具廠。
“目錄大王”也不再碰目錄了。就在葉建華入獄後,很多人都湧入這個行業,推出不同版本的“產品目錄”。可當葉建華出獄後,卻開了一家照相館。“別人勸我重新弄,可是我心裡怕啊,怕自己還會進去。”葉建華說,“我是老實人,以前窮怕了,好不容易抓住致富的機會,卻已經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
“目錄大王”葉建華。
葉建華無法忘記,當他被帶到樂清看守所,在陽光下猛然走進去,只見裡面一個個光禿禿的頭,他著實被嚇了一大跳。當他被審判時,那個場景銘記在心:五花大綁上臺,臺下黑壓壓的群眾。“三年有期徒刑,緩刑四年。”他戴上手銬,如同做了一場噩夢。
6
身心受挫鬥志消
最為“八大王”操心的,除了他們的家人,就是石錦寬。
擔心“八大王”被處理,石錦寬帶著所準備的資料,找到樂清縣委、溫州市委的各級領導,為他們求情。“其實那時候也有很多人盯上我,但我沒有辦法,只有我才能為他們申訴。”石錦寬說。
石錦寬還參加了溫州市委討論“八大王”的幹部會議。
石錦寬以“目錄大王”葉建華為例,以“有罪非罪,界限不清”為題,重點講述了葉建華對柳市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10分鐘的發言時間,他講了足足17分鐘,直到被人打斷。
石錦寬的發言並沒有起什麼效果,抓捕行動還是瞄上了他,認為他是“八大王”的頭頭。得到消息的他趕緊收拾東西逃走。
雖然人在逃亡途中,但石錦寬仍不忘為“八大王”平反。他八上省城、三上北京,一次次地為“八大王”申訴。
石錦寬讀大學時的一位女同學,是中央領導人胡耀邦同志的外甥女。聽說胡耀邦同志“有信必讀,有信必回”,石錦寬想出了一個主意。1983年,石錦寬咬破手指,在一張1.2米長、1米寬的白布上寫下血書,共1500多字,並爭取到很多人的指印,在女同學的幫助下,他來到胡耀邦同志的辦公室,當面遞給他。“當時胡耀邦同志給了我八個字回覆。”石錦寬深深記得:“立足幫助,打擊不妥”。
隨後,石錦寬又帶著這八字批示,多次前往省委省政府,希望能夠幫助“八大王”出獄。
1984年,在溫州市委書記袁芳烈的直接干預下,“八大王”得到平反。作為通用電器廠的廠長,石錦寬又寫了一張張保書,擔保“八大王”回家。
1984年4月8日《浙南日報》報道“八大王”平反。
值得一提的是,下令批捕“八大王”和為“八大王”平反的,都是這位對溫州產生深遠影響的市委書記袁芳烈。曾經決定抓捕“八大王”割掉資本主義尾巴的袁芳烈深感“‘八大王’案不翻,溫州經濟搞活無望”。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內容是保護私營經濟發展)發佈後,他覺得可以給“八大王”平反了,組織聯合調查組,對全部案卷進行復查,被捕的幾個人才被取保候審或無罪釋放。
後來,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崗位離休的袁芳烈回到溫州,還專門安排三小時會見“八大王”。他說,十幾年前你們是轟動全國的“八大王”,是我親筆批文抓的典型案件,也是我親自為你們平反的。你們給我上了改革最初最深刻的一課。
7
“八大王”近況
改革開放如同一個時代的巨浪,把很多的人都裹挾進來。可當40年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時,我們依然強烈地感受到改革的那股春風,改革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如今的“八大王”也迎來了新生活。
“線圈大王”鄭祥青迷上了電腦,曾前往成都購買了一臺286臺式電腦,成為柳市最早用上電腦的一批人。如今鄭祥青的房間裡,有不少電腦的書籍,他還會利用電腦繪製設計圖紙。
在鄭祥青家中二樓,還有幾臺機器,他平時利用這些機器弄弄設計和發明。“柳市鎮第一個發明專利,就是我去申請的。”鄭祥青說。可如今,無論是電腦還是發明,都已成為這位70多歲老人的業餘愛好。
“螺絲大王”劉大源雖然精力早已不在螺絲上,但他家的螺絲店仍在營業,店內的螺絲品種仍是十分齊全。如今劉大源更多地在享受生活,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翻砂大王”吳師廉。
“翻砂大王”吳師廉也已退休下來安享天倫之樂,但他的事業卻在女兒女婿的手裡發揚光大,如今家族企業紅光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年產值超億元。
“目錄大王”葉建華後來又辦了廣告公司、汽車維修廠。可由於葉建華的理念過於超前,在廣告業全面發展之前,他的廣告公司就已撐不下去了;在汽車全面普及前,他的汽車維修廠又提前關閉。後來,葉建華意識到將來的社會需要走國際化道路,就把十幾歲的兒子送到國外去練練膽,孩子在國外一待就是6年,葉建華也曾隨孩子在幾個歐美國家居住過幾年。
後來葉建華回國炒房賺錢,又折騰起機械自動化技術創新。2009年,他還考出了助理工程師的證書。雖然逐漸失去了賺大錢的機會,但在全省力推技術創新、機械換人,以此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中,葉建華再次走在前面。
“五金大王”胡金林如今還堅守在創業的前線。在新疆創業無果後,得知中國要與東盟十國組建自由貿易區,胡金林又將目光瞄向了國外。“東盟十國中,經過考察,我發現柬埔寨的創業條件最好。”胡金林說,2001年2月13日,他獨自前往柬埔寨金邊,以電器生意為平臺尋求發展。後來,他買下柬埔寨第三大發電站,又取得15萬畝原始森林的特許使用權。2008年,柬埔寨溫州同鄉會正式註冊成立,胡金林被推選為首屆會長。短短几年,胡金林成為柬埔寨的電器大王和橡膠大王,還辦了汽修廠之類的產業,獲得6萬公頃的橡膠園和土地開發權。
當年的經歷,讓胡金林在創業過程中特別小心翼翼,不敢做大。“天塌下來,有做大生意的人頂著,小人物可以逃過一劫。”這是胡金林的創業經驗。在銀行大批放貸、企業互保成風時,胡金林不願意加入擔保隊伍。“後來他們出事了,企業大批倒閉,我存活下來。”胡金林說。
“合同大王”李方平近幾年則投身於開發中國的人工耳蝸。1996年,他從加拿大回到了中國。在杭州,他剛開始從事房地產行業,那些年房地產行業風生水起,可李方平發現中國的人工耳蝸一直受國外品牌企業壟斷,而且市場需求量大,價位十分高。李方平拿出了當年“合同大王”的闖勁,把房地產賺過來的錢投入到創新研發上,從國外引進人才,建立研發團隊。研發成功後,產品從在動物身上無數次試驗,再到臨床試驗,歷經千辛萬苦。此間整整五年,直到2011年拿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生產許可證。
2016年,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李方平和兒子李楚雙雙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表彰。據悉,國家科技獎屬於級別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科學技術獎,每年獲獎者不超過2名,由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自頒獎。主要是獎勵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的傑出科學家。
還有“電器大王”鄭元忠,一度成為生意最有起色、最風光的“大王”。出獄後,他重操舊業,辦了一家開關廠。當時與他幾乎同步的柳市人有南存輝、胡成中等,正是在這一代人的努力下,柳市後來成為全球最大的低壓電器生產基地。
20世紀90年代初,40歲的鄭元忠又到溫州大學讀國際貿易專業,成了溫州大學年紀最大的學生。學歷低下的溫州商人素以少文蠻勇著稱,鄭元忠的舉措無疑讓人刮目相看。畢業後,他突然轉做服裝行業,創辦“莊吉”服裝有限公司,並請香港明星呂良偉做品牌代言。
鄭元忠後來創立了莊吉集團,不僅做服裝,還造船。可是2008年金融危機尚未復元,造船行業又突然進入寒冬,2011年又因互保導致資金鍊斷裂。造船拖累了莊吉集團,集團最終被迫申請破產。雖然事業遇到困境,欠下大批債務,但是鄭元忠放出一句話:“老闆絕不跑路,有債慢慢還。”從2015年後,鄭元忠逐漸淡出新聞媒體的目光。
“八大王”中,還有最令人惋惜的“舊貨大王”王邁仟。當年王邁仟受罪最重,曾被判刑7年。後來,因為肝癌,王邁仟於1995年去世,享年50歲。
閱讀更多 甌江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