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人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

8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社會現實。但是大量的企業還是喊招不到人,看似矛盾的兩者為什麼能夠共同存在。


這體現了供需不匹配的現象。

大學生的原因

1、大學生的能力不足,要求卻太高

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什麼工作經驗,也沒有掌握什麼工作技能,但是大多希望月薪5000以上,最好包吃住,還希望工作輕鬆不加班。以前參加學校的招聘會時,有兩個市場營銷的同學看著企業的薪資待遇寫著1500底薪就一臉不屑的樣子,我問他們你們的理想待遇是多少?他們告訴我至少5000。我又問他們,那你們可以給企業提供什麼價值呢?他們也說不出來。

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人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

2、創業人數增多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大學生投身於互聯網創業中,不願意給別人打工。

企業的原因

1、企業的偏見

有些企業只招985和211學校畢業的學生,而這些學校的學生又都湧向外企或者國企了。

找不到工作和找不到人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

2、企業的招聘要求比較高,但是薪資待遇低

企業希望招有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強的員工,應屆畢業生最好有學生幹部的經歷,每年拿三好學生,有的還要形象氣質佳。然而企業給員工試用期的工資非常低,有的只有1200元,不包吃住。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多口袋空空,都希望找到一份能滿足日程生活消費的工作。自然沒有人願意去這樣的公司了。

所以,綜上所述,現在的就業崗位非常多,如果隨便找一份工作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學生都想去好公司,公司都想招優秀的學生,然而好學生和好公司都是有限的,就會出現很多學生都去搶一個公司的一個職位。這樣的情況必然會造成公司和學生的空檔,學生找不到想要的工作,公司也找不到想要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