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打孩子,孩子为何遍体鳞伤?

从来不打孩子,孩子为何遍体鳞伤?

当孩子犯了错,当他们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时,我们似乎总是忍不住对他们发火,厉声责问的语气发向孩子,他们懵懵懂懂的站在那里,并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却被你的怒气冲冲吓得小心翼翼。可能这时候在他的眼里,发火的你已经变成了可怕的怪兽。

因为,孩子也像我们一样,向往认可,惧怕责骂。

四川渠县有个男孩从小经常受到父亲的无端责骂,就算长大后,即使不打他,言语的伤害也让他伤痕累累,高考结束后他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泰国小男孩因为和父亲吵架时听到父亲说:“有种你就别活了!”儿子拿起桌子上的枪,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杀了孩子的是父亲过激的语言!这种语言比枪更可怕!

如果说,打,带来的是肉体上的伤害,可以慢慢恢复;那么语言,带来的精神上的伤害,是不可逆的,甚至有可能作为心理阴影伴随孩子一辈子。

有调查显示,因为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的人的概率是1/50,而这其中大部分的语言暴力施加者,就是父母!语言伤害就像无形的刀,能刀刀刺进孩子的心里。不再用语言伤害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必须做的。

在小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他们的山,他们的天。他们对父母会有一种“认可心理”,会不自觉的认为父母说的都是对的,都是最正确的。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这种话,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给自己打上“没用”的标签,就会自卑,不愿和人交流,在严重些就会抑郁,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在以为自己没用,却充分想证明自己有用的双重心理挤压下,而变得扭曲!

亲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伤害的。别用你最伤人的话语,伤害了你最亲的人。父母子女间就是这样,我们过激的话扎在孩子小小的心上,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痛。

所以,麻烦你停止你对孩子的“警告”“威胁”等等,学会“善意”和“鼓励”。人生就像一场场的考试,孩子的年龄阶段处在刚入学,而我们却已然结业,不要用我们的成绩去要求孩子跟你做的一样好。在孩子想要帮你的时候,把“别捣乱”换成“宝贝谢谢你,你可以帮我去拿一个东西吗?”这种话,要用尊重和商量的语气,将你们放在同等位置,而不是命令。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问他“为什么犯错?”,要问他“做了错事你该怎么办呢?”让他动脑思考该怎么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问他犯错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更喜欢用这些颜色到处去涂鸦,经常把家里涂得一团糟,我见过很多家长,每到这个时候张口就说:“你看你做的坏事!”若是换个方向去想,告诉孩子:“虽然你画的很好看,但是下次画到纸上会更好看!”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话表达出来,孩子更容易接受,没挨骂也不会害怕,两全其美。

作为家长,我们时刻都要记得,我们嘴里觉得没什么要紧的几句话,在孩子听来会很严重。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鼓励他们做一个优秀的人,而不是摧毁他们。

压力教育可以适当有,但请别把孩子当成你的出气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