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打孩子,孩子為何遍體鱗傷?

從來不打孩子,孩子為何遍體鱗傷?

當孩子犯了錯,當他們把家裡搞得一團糟時,我們似乎總是忍不住對他們發火,厲聲責問的語氣發向孩子,他們懵懵懂懂的站在那裡,並不知道做錯了什麼,卻被你的怒氣衝衝嚇得小心翼翼。可能這時候在他的眼裡,發火的你已經變成了可怕的怪獸。

因為,孩子也像我們一樣,嚮往認可,懼怕責罵。

四川渠縣有個男孩從小經常受到父親的無端責罵,就算長大後,即使不打他,言語的傷害也讓他傷痕累累,高考結束後他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一泰國小男孩因為和父親吵架時聽到父親說:“有種你就別活了!”兒子拿起桌子上的槍,也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殺了孩子的是父親過激的語言!這種語言比槍更可怕!

如果說,打,帶來的是肉體上的傷害,可以慢慢恢復;那麼語言,帶來的精神上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甚至有可能作為心理陰影伴隨孩子一輩子。

有調查顯示,因為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的人的概率是1/50,而這其中大部分的語言暴力施加者,就是父母!語言傷害就像無形的刀,能刀刀刺進孩子的心裡。不再用語言傷害孩子,是我們為人父母必須做的。

在小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山,他們的天。他們對父母會有一種“認可心理”,會不自覺的認為父母說的都是對的,都是最正確的。

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用,什麼都做不好,這種話,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給自己打上“沒用”的標籤,就會自卑,不願和人交流,在嚴重些就會抑鬱,甚至出現反社會人格:在以為自己沒用,卻充分想證明自己有用的雙重心理擠壓下,而變得扭曲!

親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傷害的。別用你最傷人的話語,傷害了你最親的人。父母子女間就是這樣,我們過激的話紮在孩子小小的心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痛。

所以,麻煩你停止你對孩子的“警告”“威脅”等等,學會“善意”和“鼓勵”。人生就像一場場的考試,孩子的年齡階段處在剛入學,而我們卻已然結業,不要用我們的成績去要求孩子跟你做的一樣好。在孩子想要幫你的時候,把“別搗亂”換成“寶貝謝謝你,你可以幫我去拿一個東西嗎?”這種話,要用尊重和商量的語氣,將你們放在同等位置,而不是命令。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問他“為什麼犯錯?”,要問他“做了錯事你該怎麼辦呢?”讓他動腦思考該怎麼解決,而不是一味的問他犯錯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喜歡鮮豔的顏色,更喜歡用這些顏色到處去塗鴉,經常把家裡塗得一團糟,我見過很多家長,每到這個時候張口就說:“你看你做的壞事!”若是換個方向去想,告訴孩子:“雖然你畫的很好看,但是下次畫到紙上會更好看!”

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話表達出來,孩子更容易接受,沒捱罵也不會害怕,兩全其美。

作為家長,我們時刻都要記得,我們嘴裡覺得沒什麼要緊的幾句話,在孩子聽來會很嚴重。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他們有一顆健康積極的心,鼓勵他們做一個優秀的人,而不是摧毀他們。

壓力教育可以適當有,但請別把孩子當成你的出氣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