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秘密:想好了再说!要不然,大家眼中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

职场小秘密:想好了再说!要不然,大家眼中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

凡事需要“三思而后行”。心直口快的人不是经常被认为“缺根筯”、“差根弦”吗?


尤其在没有销烟的职场,有了竞争关系、利害关系后,这种矛盾必将会长期存在且十分复杂。我相信所有的人对这个基本的判断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记得年轻时候经历过的一件小事。

那时候,我才二十多岁,心气高、冲劲强,作为办公室副主任,总想急领导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需,抱着别人不说的话我先说,别人不做的事儿我先做的态度,一路向前冲,领导表扬,同事恭维,下属不言。其实当时那个傻啊,今天看起来绝对不是一般的傻。当时不仅不感觉到傻,而且自我感觉还良好,心理好一阵暗喜:看,领导肯定很欣赏我,有什么难事让我先说,还主动征求我意见?看,同僚们也是羡慕我的,要不然,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都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呢?

然后有一次一二把手开会,研究一些具体的事情。我也列席了会议。当一把手提到某个部门的某某某最近工作态度不好,且占据着影响正常运行的位置,应该怎么办?二把手先是沉默,一直没有说话。大概过了一分钟。我想着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吗?不干事就调到别的岗位上去吗?再加之这是一个比较私下的会议,也不算正式会议,所以,我就大胆地说了,“看能不能把某某某换个岗位,专门干什么活儿。”没想到,话一出口,二把手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一把手也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氛围奇怪到了极点。

后来,我就通过各种渠道听说这个某某某很快知道了我在那次讨论时的意见。后面的事情,我就不再具体说了,相信大家应该也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那时就感觉到完了。暂且不论别人是否给自己挖了坑。但是,自己主动跳进自己挖的一个坑里面把自己埋了,你说怨不怨。首先,人事安排根本轮不到我说话啊。其次,领导也没有让我说话啊。再者,即使要说我也可以推托让二把手先说啊。总之,就是傻到了极点呗。从那以后,我每次见到这个同事都客客气气,又是发烟又是尊称的,心里总觉得欠他多少钱似的。

这就是冲动的惩罚


职场小秘密:想好了再说!要不然,大家眼中你就是一个十足的傻子

我不是第一个遇到这样的情况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遭遇这种情况的人。所以,不管什么事儿一定要想好了再说

“三思而后行”,到底要从哪三个方面来思考,我有以下实实在在的体会:

之一:思全局,一定要把单位里主要的人际关系网络图弄清楚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因为好事儿坏事儿都是人干出来的。一把手当时把问题抛出来,就是想听听二把手的意见。但二把手当时为什么始终不说话?后来才知道一是一二把手间的关系有点紧张,二是还因为那个某某某跟二把手关系相当好,打上班的时候就在一起干活,逢年过节两个家庭还相互走动。如此说来,我当时的一句话不就像一个大石头一下扔进平静的湖面吗?所以,这第一思,你必须搞清楚人的情况。人与人之间的情况。这个如果搞不透彻搞不明白,真可能应了那句很难听的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之二,思职责,一定要说与自己身份和职责相适应的话

越权是职场的一个大忌。即使你做的再好,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和权限不仅领导打心底会看不上你,认为你有野心。而且,被越权的人更会看不惯你,认为你这种行为完全是在挑衅。他会发动一切力量明里暗里与你较劲,让你疲于应对。当时人事变动根本不是我的职责,我是想着一把手不好说,所以说了不该说的话。一把手当然对我的发言表示满意,但是根本不可能支持我。因为一上会,我的意见就是扯淡。因为还轮不到我说话呢?上有主任,身边有人事部门,根本不需要我说。而我就是傻傻地说了。这样的效果只是帮一把手向二把手传递了一个大家有意见,应该调整的信号。仅此而已。让自己无缘无故又多了一些敌对的同事而已,别无好处。

之三,思方法 ,一定要找到最恰当的说话方式

说话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在职场之中更是如此。一个事儿,不同的人说出来,会有不同的味道,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怎么说?我想着有这三种方式:一是看领导怎么说。尤其对于需要决策的事项,只有傻子才会争着说。除非那是给职工加工资,长福利的事 儿,这种可以抢着说。但也要慎重,得先看领导怎么说。二是看同僚怎么说。许多事情,其实轮不到我们直接表态,这个基本的观点要树立。领导如果把问题抛出来,可以先听听大家怎么说,看领导对谁的意见有兴趣,顺着这个方向说,我想不至于犯大错,树大敌。三是朝大的方向去说。万一遇到大家都不说,领导让你第一个说的情况怎么办?很难办。要是不知道说什么,咱们就说说大的方针政策,单位的办法制度,这总不会错吧。至于领导想具体怎么办?那大家讨论嘛。千万不要像我一样,都不知道前面的路上是深坑,还是康庄大道就冲冲冲。

所以,

想好了再说。这是职场人的基本修养。职位越高,这个越重要。

我是铁笔担道义,十年来,专注职场公文领域的学习与探索。大家如果还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