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和你一起同行的人,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你的前面?

前兩天在簡書上看到一位全職媽媽分享自己的2017總結。因為全職媽媽的身份,吸引我走進她的文章。認真看完後,我被深深震撼到了。

我也大致過濾過自己的年度事件,我是以事件為線索總結的,分類別,找事情。比如看書,我看了多少本書,寫了多少書評;手工,我這一年織了幾件毛衣。

總結完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看完她的年度總結,我明白了,我只是完成了事件,沒有成績。怪不得,我沒有成就感。

她的年度總結是這樣寫的。

她以時間為軸,以事件為分支,她完成的事情在時間軸上像芝麻開花一樣,步步登高。

除了二月份春節期間,她思想迷茫,一下無法適應自己全職媽媽的身份,但在月底她就迅速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接著,她每個月都有進步,每個月都有新的驚喜。我從她的總結描述中,知道了“日記星球”。她在這裡起步的。我也迅速地按圖索驥找到了組織。

為什麼和你一起同行的人,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你的前面?

她的事情讓我深思。同樣是一年,同樣是全職媽媽,為什麼她到年底收穫了那麼多?而我只是完成幾件事情而已。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曾經同行的同伴,有很多現在已經摔下自己走到了前面。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也很努力啊,為什麼總是感覺沒有成就呢?

思索了好幾天,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和我有同樣的想法的全職媽媽們共勉。

一,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並沒有在一件事情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四年前,我在朋友的介紹下參加了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學習。認識了一批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夥伴。當然,大多數還是自己的生活當中出現了問題,或是孩子,或是家庭。大家都希望通過心理學習找到解決自己困惑的辦法。

每週末,大家一起聽課學習。轉眼到了考試時間,很多人就慌了神。都是成年人,工作、家庭、應酬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有誰能靜下心來看看書呢。能保證每週到老師那裡報到聽課就很不錯了。其實,從聽課的狀態也可以看出誰在下面時間裡是下過功夫的。

果然,很多人被考試機器甩出來了。有人不甘心,繼續參加補考,最後也成功拿到合格證書。

我第一次考試,一科沒有過,心裡清楚,那是自己學的不夠紮實,準備下次補考。還借來了考過的同學的書來複習。可是,我竟然發現自己懷孕了。考試就此耽擱下來。

四年後,她已經是一位可以接受諮詢的心理諮詢師。而我,又返回了原點。

為什麼和你一起同行的人,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你的前面?

同樣,也有位大姐。我們是一同參加正面管教的課程認識的。她是我們那個班級的班長。因為那個課程是免費的,我並沒有當回事。一個星期課程結束後就完事了。而這位姐姐卻沒有停下來,她繼續深造了正面管教講師的課程,並拿到了講師證書。

而我,還停留在聽過正面管教這個詞彙而已。

說起來真的慚愧。能說自己不努力嗎?認識的人都這樣評價你:看你多努力,整天不停地學習!是啊!我整天都在學習,卻什麼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最後,都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

你真的是看起來很努力,卻沒有在一件事情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二、惰性太強,沒有持續不斷的行動力。

全職媽媽這個身份,真的很尷尬。沒有工作紀律和老闆的約束,不用朝九晚五的打卡。大把的時光哦,自己可以隨意支配。多麼愜意的生活。

可是真的要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一天天睡衣著身,蓬頭垢面嗎?肯定不是的。很多全職媽媽都很努力。看看我,不是曾經參加過心理諮詢師的考試,也上過正面管教的課程嗎?沒事我還在家寫寫文章,在頭條上掙點小費。我並沒有整天和鄰居們家長裡短,從麻將桌上下不來。我已經很努力了。

可是我並沒有持續不斷的行動力。任何事情的開始,因為新鮮,因為好奇,我都積極地參與並完成。可是隨著時間的流失,我就懈怠了、鬆弛了。這是造成我總是不能一件事情善始善終的最根本原因。

惰性太強,沒有持續不斷地行動力。

為什麼和你一起同行的人,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你的前面?

我該怎麼做?除了堅持,還是堅持

光是在紙面上感嘆別人的成功沒有任何意義。光是在自己內心裡心潮澎湃也沒有任何作用。

內觀一下自我,現在的這個時間,不可能拋下嗷嗷待哺的娃娃奔赴職場,我還得做回一個安分的全職媽媽。一邊帶娃,一邊學習。

寫作,是目前最能充實自我的好機會。寫作是輸出,要持續不斷地輸出,就要源源不斷地輸入。感謝現在這個多媒體時代。可以學習的機會那麼多,可以讓我在家足不出戶也能看到很多書,聽到很多課。

至於自己寫作的定位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考慮了很久很久,一直在思索,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許是我無能,沒有更多的技藝加身。

聽星老師的課,老師說剛開始找不到自己定位的時候,不要著急,可以多嘗試。無論什麼題材,什麼方向,都去嘗試一番,慢慢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最適合自己的。

現在就去多嘗試,多輸出。在一條路上堅持,堅持,再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