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投资越来越吃香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农业农村投资越来越吃香

农业农村投资越来越吃香

今年以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增速大幅高于二三产业。农业农村投资热与消费结构升级和规模经营发展密不可分。社会资本进入和随之带来的管理资源、经营理念,将有效提升农业整体经营水平——

农业PPP投资迎来新机遇

“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缺人才,投资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非常有利,是个好现象。”魏百刚说,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政府投资力度在加大。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力度,提前下达投资计划,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比去年增长11.4%,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预算比上年增长3.5%,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业内看来,农业农村投资热与消费结构升级和规模经营发展密不可分。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一季度优质农产品市场供销两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7%,吸引了各类资本看好农村市场。据统计,仅生鲜电商平台就增加10亿多元投入。同时,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力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在不断加大。今年前两个月,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4%,大部分投向了规模化养殖场。

“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和支持形式很多,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但是,仅靠加大财政投入远远不够,迫切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加投资。”农业农村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郭永田说,农业是投资数额很大且回收周期长、见效比较慢的行业,过去要想成功吸引社会资本通常是比较困难的。PPP是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手段。

2017年6月份,财政部、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破除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公共服务领域的隐性壁垒。重点引导农业PPP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此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进农业领域,农业PPP投资迎来新机遇。

社会资本务农积极性高涨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说:“农业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当前规模种养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村双创势头强劲。全国返乡下乡创业人数已达700多万,从事乡村旅游的劳动力已达850万人。这为各类农业投资提供了舞台。”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第一产业民间投资达919.3亿元,同比增长24.4%,比去年全年增幅提高11.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81.2%。

与此同时,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也为资本投入农业添加了底气。《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在创新强农方面,重点支持现代种业建设、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等。在协调惠农方面,重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这都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铺就了道路。

农业投融资难题仍待破解

长期以来,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着融资难的障碍。社会资本进入和随之带来的管理资源、经营理念,将有效提升农业整体经营水平。但对于进入的企业而言,前方并非一片坦途。李国祥分析说,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初期,符合投资标准的标的也相对稀缺。在农业企业管理和规范性方面,更是考验投资人的眼光及管理能力。除了必须面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短缺也是投资农业的难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也表示,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影响投资回报周期,行业的周期波动也十分明显,社会资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承受力等待未来的资金回报。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这就把一部分社会资本挡在了外面,即使部分社会资本勉强进入,也容易导致“短期行为”。

“要强化社会资本准入资格审查,因地制宜,避免由于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盲目性导致资本流失,甚至失去再投入的信心。加强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资本审查,尤其是对社会资本流转农户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前,要对其投资动机、资金情况、经营能力等作出评估,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做到优胜劣汰。”龙文军建议。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特征,受农业产业环节多、主体多、领域多的影响,农业建设项目单体投资规模与其他行业相比,体量较小,特别是有影响的标志性重大工程更少。另外,目前农业生产主体分散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较其他行业,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在组织实施争取大项目投入上实力明显较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