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书必须买两本?

园园熊

好书买两本,都有点不过瘾吧?

我有个习惯,对于我喜欢的书,我就会多买几本,在哪里都能见得到,书桌上、沙发边、洗手间、床头柜……这样都哪里都可以随处翻阅,多爽!

比如,我年轻时喜欢写诗,跟几个小伙伴组成了一个“蓝袜子诗社”。我最喜欢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汪洋恣肆的长句子,带有矿石的光泽和矿洞的潮湿,有一点淡淡的忧伤。有一天我发现出版了一本聂鲁达的761页集大成之作《诗歌总集》,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王央乐翻译的,于是我日夜诵读,手不释卷,它深深地影响了我。那时我正试着写诗,我把自己的第一本手抄诗集命名为《智利遗书》,以示对聂鲁达的纪念。后来,我陆续买到聂鲁达《诗歌总集》的精装本、平装本共有7本,在家里随处都能找到,真是满足了我的阅读欲。

后来,有朋友来我家,见到我的《诗歌总集》有复本,就要拿一本走。他们哪里知道我对这本书的感情啊。“不就是一本书嘛!”朋友见我不忍割舍,还有点生气,唉,什么办法,拿吧。后来,这本《诗歌总集》陆续被拿走了两本。我再也不敢四处显露了,得,把其他复本藏起来吧。

所以我后来参观别人的书房,见到有复本的,我一般都不去要。你知道人家为啥有复本吗?你了解人家对这本书的感情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再不能让在我身上发生的事再发生在别人身上了。

但是,见到让人依依不舍的好书,我仍然会买两本,看一本,藏一本。回想一下,我买两本以上的书大概有:《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卡夫卡小说选》《加西亚·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选》《胡安·鲁尔弗中短篇小说集(内有)》《都柏林人》《九故事》《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寒冬夜行人》《幽灵之家》,太多了;至于《六祖坛经》《庄子》《老子》《论语》《陶渊明诗集》《东坡志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更是不同版本不计其数了。

还有,我原来有一本中华书局老版的《酉阳杂俎》,看得如醉如痴,前不久见到中华书局新出了4大卷的《酉阳杂俎校笺》,我毫不犹豫又买了一套。这不,前几天看到浙江古籍出版社新出了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上下两卷,我虽然有巴蜀书社1992年出版的1039页精装本,两家都是王大淳校注,但这套书我太喜欢,绝对要再买一套!


迷楼


说来惭愧,我读书,但很少买书。

因为我没钱。

这是相当打击自己的话,于是我也就用了一个比较有哲理(更主要是为了遮丑)的借口:“书,非借不能读也……”

觉得自己也太虚伪了,不过说出来也有人信。时间长了,也就很是欣欣然接受了这个慰藉……

我记得自己读的书全部都是盆友,亲戚给我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我向一个老师借的,看得我一脸懵逼,昏头涨脑,可是我也走进了人类的另一个思维空间……那本书让我觉得自己的智商被深深地吊打了!



侄儿见我爱书,就给我买了《雾都孤儿》《漂亮朋友》《铁皮鼓》………

那时候不要说买书,就是向外边投寄稿件,也是一个很尴尬的事。

最早的八十年代,邮寄稿件很方便,只要把信封(也是自己用牛皮纸糊成的)的右上角剪掉就可以免费邮寄了……想想那时候真是幸福。后来就不行了,邮费一个劲儿的涨,八分,两毛,五毛,八毛……超重了加钱。我不是作家,投寄过去的稿件大多数都是石沉大海,偶有发表,也是块儿八毛的报酬。

自己又是彻底的赤贫阶层,写作也就承受着最大心理压力!还买什么书呢?

后来,自己获得了县级文联的年度创作奖,得了一本精装的《唐诗鉴赏辞典》,简直是如获至宝!

至于题主问道的什么书——必须——买两本,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这就是所谓的“复本”,唉,孤本尚且是赠送,复本更是难为情。


荷声茹梦

这么一说,倒是想起来两部书,可能真的需要买两本

第一本就是《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程甲本和脂评本


张爱玲好像说过她平生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只读了半部红楼梦”

我觉得这也是每个《红楼梦》爱好者的心声吧。

记得当年“入坑”时,也是遍寻网络,搜索《红楼梦》后半部的信息,幻想有天能有“发现《红楼梦》下半部”之类的消息,可惜幻想终归是幻想,只能望“脂批”兴叹

第二本是《百年孤独》

黄锦炎译本和范晔译本


小田学历史

真正爱书之人待书如待情人,得到一本自己心仪很久或者喜爱的书,一定会珍之,惜之,爱之,护之;特别珍贵的古本,善本,甚至宝之,藏之。读书时,虽不能像司马温公一样,又铺垫子,又加护版,但先洗手净几,以免污染书籍是必须的。

又有一些经典精品书,排版悦目,装潢大方,制作典雅,例如中华书局繁体竖排《二十四史》系列,《新编诸子集成》系列,商务印书馆《西方学术名著》系列,可欣赏而不可亵渎,拿在手中,感觉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不忍翻阅,那就干脆再买一些价格便宜的普及本当做副本,反到读起来觉得轻松适意。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说: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憟。又说: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藏书本是乐事,反而成为负担,爱书惜书至于藏而不读,只好再买一些次等的拿来作副本,可谓深得其中滋味。


灵兮一点

上下册的书,那必须要
买两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