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开放:成都发展的历史机遇

“成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成都是进藏的主要中转基地,在‘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

数说·南亚、东南亚

国家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人口

南亚:17.66亿

东南亚:6.25亿

合计超过23亿

GDP(2017年)

东南亚:18.83万亿元人民币

GDP未来几年增速:5%左右(全球增速2.4%)

在蓉设领馆的5个国家

泰国、 新加坡、巴基斯坦、 菲律宾(未开馆)、 印度(未开馆)

与成都通航

南亚、东南亚国家:13个

南亚、东南亚城市:26个

本月22日上午10时15分,一声长长的汽笛在宜宾火车北站响起。“川-桂-港(马)”南向通道(宜宾-钦州)集装箱铁路班列顺利首发。这意味着,北起成都的“川-桂-港(马)”南向通道,继东、西线之后,又多了一条更为便捷的中线。在四川确立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开放格局中,成都南向开放面临历史机遇。

【为何要向南】

加强南向开放是成都的历史使命

“加强南向开放,是成都的历史使命。”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杨文武分析,从国家层面看,“一带”和“一路”的走向比较平行,需要连接带来加强互联互通。此前,“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打通了一东一西两条连接带,近期我国还在着力推动中线“中尼印经济走廊”的建设。而成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特别是,尼泊尔在中国西藏和印度之间,而成都是进藏的主要中转基地,在“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枢纽地位。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肩负着在对外开放合作、产业配套发展等方面辐射带动全省发展的责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锁定了未来“三步走”战略目标。要想在2035年,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加强南向开放”是成都对外开放的必经之路。

拓展超过23亿人口的新兴市场

在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刘俊看来,加强南向开放,就是要巩固深化成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力拓展南向国际市场,全面凸显成都在南向开放中的引领者地位。

南亚、东南亚有何吸引力?

“新兴市场”是杨文武和刘俊不约而同认定的关键词。

从市场规模来看,东南亚约有6.25亿人口,南亚约有17.66亿人口,合计人口超过23亿,拥有庞大的消费需求。

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全球正在进行第四次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从中国大陆向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转移。东南亚庞大的人口基数、年轻化的人口构成与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作为进行技术、产业、资本输出的目的地。2017年东南亚国家GDP达到18.83万亿元人民币。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东南亚国家未来几年预计仍将保持5%左右的高增长,远超全球经济2.4%的增速。而南亚国家,主要是拥有超13亿人口的印度,近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同期,成都和四川经济也保持了较快增速,为与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强劲动力。

【基础和优势】

产业结构与南向国家互补

从产业结构来看,成都与四川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也存在诸多互补、合作空间。

刘俊分析,东南亚国家经济梯度差异比较明显。贸易合作需求方面,东南亚国家进口产品比较类似,主要为机电产品、加工食品等;出口产品类型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出口产品基本上为初级农产品、初级矿产品、原材料产品等。投资合作需求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主要通过利用外资发展本国制造业、推动农产机械化现代化;且本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对外投资需求。而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文莱、东帝汶等国主要通过利用外资进行本国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发展等,且对外投资动力与需求明显不足。另外,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迫切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提升本国软实力。

南亚方面,杨文武分析,四川二次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南亚,四川的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工产品的质量、价格在南亚市场具有竞争力。而印度在金融、软件、医疗等领域实力雄厚,从贸易和投资来看,四川可发挥工业制成品,特别是轻工生产和技术贸易优势弥补服务业贸易的不足,并向南亚国家转移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同时,南亚国家可利用服务贸易优势弥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不足;而且南亚的奢侈品如珠宝玉石等,可满足四川中等收入以上消费者的需求。

2017年,四川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列西部地区第一,达到4605.9亿元;其中,成都市实现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总额中占比超八成,为3941.8亿元,同比增长45.4%,增速高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而且随着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仪器设备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都以往电子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外贸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南向国家对蓉合作意愿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南亚、东南亚国家来说,成都也是它们与中国西南地区交流合作的战略要地。目前,成都是内地“领馆第三城”,获批在蓉设立的领事机构数量已达17家,其中泰国、 新加坡、巴基斯坦、 菲律宾(未开馆)、 印度(未开馆)等5个都属于南亚、东南亚国家。

今年3月,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驻蓉总领馆暂未开馆)来蓉举办“认识印度”旅游推介会时,表示非常看好成都作为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急切呼吁:“德里、孟买、班加罗尔……任何一个印度交通枢纽城市与成都开通直航都好,‘有与成都直航的城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作为深化合作的代表,泰国与成都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

今年4月,泰王国曼谷市市长首席顾问万洛来蓉参加第四届周边国家“市长参访计划”成都交流会时说:“成都的区位优势非常好,或许我们可以开发一个‘曼谷-成都’的旅游包,让在曼谷拿到签证的游客可以免签直接来成都旅游,我们也会给来自成都的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及相关配套服务。”

同一个会上,文莱达鲁萨兰国内政部马来奕与诗里亚管委会主席里德祖安表示,文莱希望通过直飞航线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详细地询问了成都航空线路南向开放的计划。

除了区位优势和相互的合作意愿,成都南向开放还拥有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优势,国家级新区的开放主引擎优势,以及作为拥有双国际机场布局的航空“第三城”的临空临港经济区的开放主枢纽优势……

【挑战与对策】

西南各地激烈竞争南向开放

当然,必须要承认成都在加强南向开放中还面临诸多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西南各地在加强南向开放中的竞争非常激烈。

尤其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在中国西部地区建设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契合“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兼具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的特点。

“中国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南向开放方面的动作慢了一步。”刘俊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齐聚重庆,召开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联席会议。会上,四省区市签约合力推动南向通道建设,“它们统一品牌,统一运作,统一规则,‘抱团’发展,就减少了竞争带来的相互损耗。成都如果‘单兵出击’搞开放,在南向开放通道、合作平台建设、经贸产能合作等方面均缺乏与其他城市联动,处境会被动。”

“成都乃至四川应该积极融入,并且寻求与其他各省市区的错位发展。”刘俊认为,从长远来看,在西南地区,四川是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成都是经济体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比贵州一个省的GDP还高,中国南向开放离不开四川和成都的支撑。但处理好与其他地区的竞合关系,对于成都和四川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加强战略通道建设是当务之急

成都如何加强南向开放,“战略通道建设”被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当务之急。

航空方面,目前,成都已与南亚、东南亚的13个国家实现通航,覆盖航点城市26个。此外,成都还计划在今明两年之内,与10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17个航点城市开通客运直飞航线。

铁路方面,去年11月3日正式开通“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标志着成都通往泛东南亚的南下物流通道打开了新大门。今年2月成都又打通了连接欧洲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铁海联运通道。目前已打通的成都经云南磨憨口岸出境至老挝、泰国的国际公路运输大通道,实现全程公路运输时间约5天。

本月22日,“川—桂—港(马)”南向通道四川宜宾至广西钦州集装箱铁路班列正式首发。这条线路所属的“川-桂-港(马)”南向通道中线,全程1642公里,为成都至钦州所有铁路通道中路径最短的一条,比其他通道里程少380—750公里。在时间成本上,比经长江黄金水道出海节约12天以上,是四川乃至长江上游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此外,杨文武也强调了与南向国家交流互动平台的作用。“成都一定要有能够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高层来访的高峰会。特别是体量比较小的国家,自上而下的影响力是非常明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