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地名傳說之牛角沱和李子壩

重慶有個李子壩,往下還有個牛角沱,都是耳熟能詳的地方。成渝公路修通以後,李子壩這一帶緊靠公路,就成了重慶城的遷建區,由於上有佛圖關,關下樹林密佈,又在嘉陵江邊,風景優美,有錢人就在這修了很多公館、別墅,其中最出名的怕是劉湘公館了。

  牛角沱河對面是江北的相國寺、華新街,是江北一帶過河的渡口,牛角沱碼頭就顯得非常重要,也非常繁忙。直到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通車之後,這個渡口碼頭才失去作用。

  可是這李子壩、牛角沱是咋個來的喃,這有一個傳說。

  好久好久之前,這一帶是沒有人家的,這地方坡太陡,石頭多,土少,種莊稼不行。有一年,大河上游敘府一帶發生水災,一個叫米貴的娃兒家遭水衝了,他媽老漢也衝不在了。米貴一個人無家可歸,沒活路了,就跟一些老鄉幫船老闆推船,逃難到了重慶。到了重慶後,一幫人各找各的親戚、朋友投靠,各自蒙生。只有米貴找不到吃飯睡覺的地方,天天白天討口,晚上睡街沿口。時間一長,米貴覺得不是辦法,想自已其它的做不來,只會種田,不如找個地方,開一塊田土來做,也比天天討口要強,於是出城找地方開荒。

  米貴來到佛圖關下,一看這一片沒有人戶,荒地很多,就搭了個棚棚住了下來。

  他天天開荒,沒幾天,就開出了幾畝地,趁時節種上了穀子、包穀、高粱。米貴天天盼,天天望,只盼著莊稼長大結籽。好不容易等到秋天到來,可莊稼全是空殼殼,沒有一點收成。

重慶地名傳說之牛角沱和李子壩

  米貴想,這可能是新開的荒,地的肥力不夠,今年不行,咱就再來。這樣一想,米貴一邊打短工,一邊挑糞積肥,準備點種小麥。冬去春來,小麥長得很好,米貴滿懷希望能夠有個好的收成。可到了四月間收割,麥穗還是空殼殼。李貴好傷心,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卻是棵粒無收,想來是老天不保佑。想著想著,不禁大哭起來。

  哭著哭著,就聽天上有人“李貴呀,李貴呀”的在叫。米貴以為是喊自已,止住哭四處打望,看是哪個在喊,可週團轉一個人也沒有。米貴一看沒有人在叫自已,以為是聽差了,想起自已父母雙亡,現在辛苦一年,啥也沒有,又不禁潸然淚下。

  這時,又聽到有人在說“李貴呀、李貴呀”,米貴聽這聲音來自頭頂上,忙抬頭一看,樹杈杈上,站著一隻沒見的鳥,還一聲一聲地在叫。

  米貴問道,小鳥呀小鳥,你叫我做哪樣?我都是這樣倒黴了,你還在嘲笑我,不該呀不該。

  小鳥沒有再叫,卻從嘴裡吐了一個東西出來,然後就飛走了。東西落進了土裡就不見了,米貴找了半天,也不曉得小鳥吐的是啥子。

  就這功夫,地上長出了一根苗。這苗見風長,到了傍晚,這苗已經一尺多高了。米貴一看這長勢,心想,這苗苗是哪樣,難道說還能結籽?天黑了,米貴回到棚棚睡覺。

  早上起來一看,這苗苗已經人來高了。樹枝上綻出了一簇簇花蕾。又一天過去了,花蕾開花了,開的是白花,然後結了籽籽。

  轉眼到了五月,這樹枝上的籽籽越來越大,變成了雞蛋大小的果子。果子由青變黃,由硬變軟了,米貴摘下一個,往嘴裡一放,好甜好香。這一吃,肚子不餓了,也不渴了。李貴歡喜慘了,就把這些果摘下來,藏好,每天吃一兩個。還把果子米米點在土裡面。

  米貴點的米米都發了芽,長成了樹,他卻不曉得這樹叫啥。這果子這麼好吃,也不曉得這果子該叫什麼。他想,這樹是一隻叫“李貴”的鳥下的種,我叫米貴,米貴李貴,米貴不如李貴,不如這樹就叫李樹,果子就叫李子。

  這李子一多,米貴吃不完,就把剩下的拿到城頭去賣。城頭的人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李子,也紛紛來買。這樣一來,米貴就以種李子為業了。這地方來的人多了,大家看這幾塊 土還算平整,又長了那麼多李子樹,就把這裡叫作李子壩。

  城頭的人有了這樣好的果子吃,也不願獨享,就拿來噹噹禮物送人。這天一戶人家得到這李子,一吃,連連叫好。就把吃剩下的幾個擺在灶臺上。灶王爺一看有果子擺在這裡,以為是供自已的,也不客氣,拿了一個就吃。好吃,灶王爺想到,這樣好吃的東西,我不如拿去孝敬王母娘娘,說不定王母娘娘歡喜了,哪陣把我的官升一級。

  這李子送到王母子娘娘那裡,只嚐了一個,就把王母娘娘的隱引發了。三口兩口,幾個李子就吃光了,王母娘娘還覺得沒有吃夠。

  王母娘娘想,我年年辦番桃會,卻沒有人間這樣好的東西,不如叫人間進貢李子來,明年的番桃會就多一種果子,也叫群仙嚐個新鮮。還有這李子姓李,是太上老君的本家,不如給他一個面子,讓他去辦。想到這裡,就叫太上老君去辦這件事。

  太上老君一聽王母娘娘說一種叫李子的果子很好吃,也不曉得這李子像哪樣子。不過想這李子李子,一定是李家屋頭種的東西,已經給自已長了臉。只要把這李子上貢的事情辦妥,以後王母娘娘也會另眼相看。當下給王母娘娘打了包票,說這李子是自已一個遠房親戚種的,保證把這事辦好。同時私下還有一個小九九,我還要跟這位不曉得是那房人的本家說一聲,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好吃的果子以後還要也給自已留一點。

  太上老君樂茲茲的來到佛圖關下,找到了米貴。一問,米貴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這一席話說下來,把個太上老君氣安逸了。你想哦,李子這名字是按一隻小鳥的叫聲取的,與李家沒得關係。種李樹的人也不姓李,與李家也沒得關係,這叫我臉往哪點擱?給王母娘娘打的包票,又如何兌現?罷了罷了,不如先去老君洞歇口氣,喝杯茶,再想辦法回去稟報。哪曉得這一去,越想越不過味。想回去把這事說了,王母娘娘不高興,群仙也正好看笑話,那咋個在天上混?不如不回去,讓王母娘娘等,等不愛了就算了,到時再說。

重慶地名傳說之牛角沱和李子壩

  太上老君到是去老君洞喝茶去了,可他騎的那條趴角角青牛卻還拴在李子樹下。太上老君走了,一去沒回來,青牛在這點左等右等,不耐煩了,就找這李子樹出氣。這青牛東撞西撞,這的一衝,那的一闖,幾家夥就把這一片李子樹整爛完,一根也沒有剩下。從此,這李子壩就沒有李子了。

  這青牛的勁使大了點,撞最後的那一棵樹時,一頭撞在了佛圖關的岩石上,把一坨石頭撞飛到河頭去了。這一撞,也把牛腦殼撞了一個大包,牛角巴也遭撞斷了一根,要落不落的。這下牛痛昏了,使勁一擺腦殼,那要斷沒斷的牛角就遭摔落了,飛到了相國寺的河對面。把河坎坎砸缺了好大一塊,形成了一個回水沱。這回水沱是牛角巴砸出來的,後來大家就叫這地方為牛角沱。還有那坨石頭,飛到這牛角沱裡,又遭摔缺了一塊,露出水面的那一節像一個文官的帽子,有的人就叫它紗帽石。

重慶地名傳說之牛角沱和李子壩

  米貴辛辛苦苦種的李子樹全部遭整爛了,想想這太上老君也惹不起,找人說理也無地方說。不如回老家算了,種那幾畝薄田過日子。說走就走,米貴也沒有牽掛,只帶了隨身行李和剩下的幾個李子,回了老家。在那裡種田,也把李子種在那裡。數年過後,米貴的李子越種越多,還把李子運到重慶城來賣,後來大家都曉得江安的李子好吃,由此,江安的李子也就出了名。

重慶地名傳說之牛角沱和李子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