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前几天炒得火热的乾隆御瓷佳妙之作——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终于被拍啦!以4500万港币起拍,开始以500万一口价加价至8000万港币,经过7分钟激烈竞争,1.14亿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306亿港币成交。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乾隆 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

高53.9厘米

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

成交价:1.306亿港币

这类形制称“天球瓶”,因中国艺术美学素来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这类鼓圆腹的瓶式,不啻苍穹之妙喻。

此瓶为乾隆御瓷中的佳妙之作,为唐英任内督造之瓷器。三百年前的绝色天球瓶最终回流易主,不失为一段佳话!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那么,买主是谁呢?他就是被业内称为“常青藤”的“九零后”大收藏家——张宗宪,老先生当日高举8888号牌将“宝贝”收入囊中。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1994年瀚海首拍,张宗宪坐在第一排举手竞拍

张宗宪在古董江湖里浸润了一辈子。他是20世纪香港最成功的古董商之一,拍卖界的元老宗师。张宗宪只要出现在内地的拍卖场上,必然坐定第一排,手持1号牌,其风采亦堪称拍场上的一景。

他“No.1”的拍卖号牌不是凭空举起来的,而是几十年的收藏经历和人生阅历的积攒作为支撑。

从上海“小开”到古董生意人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张宗宪,1927年生于上海,祖籍苏州,其祖父张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在外滩开设“聚珍斋”,专门经营古玩,是上海古玩界小有名气的人物。这位曾被称作“纨绔子弟”的旧上海古董珠宝商家庭的三少爷,败光了自家的百货公司。但他天资聪慧,胆子又大,十几岁开始就能独自到北平古玩市场进货。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乾隆 天蓝釉长方花盆

张宗宪给自己起了个诨名“张三风”:风流、风雅、风趣。他年少风流,与人合股开戏院和歌厅。还报考过上海电影公司,面试官是蓝苹,后来又与人合伙开电影公司。折腾几年一无所获,才回到父亲的古玩店打下手。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乾隆 粉青釉出戟花觚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金融家、南京的旧官吏为了逃避战火,远走香港,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文物艺术品造就了香港古董市场的从此繁荣。这对正在做服装生意的张宗宪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他毅然放弃正在经营的服装生意,重新捡起祖辈的产业张宗宪离开上海,去香港闯荡。去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一个箱子、一两黄金、24美元。 “24块美金,就这么创业。人家扔掉的报纸拿起来看看,一块钱过一天。”张宗宪回忆说。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宋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

“我来香港时是‘六大皆空’,没有钱、不会讲广东话、不会说英语、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老婆。香港的摩罗街那时还是所谓的‘猫街’,只卖偷来的小东西。那时一天的饭钱要一块钱,一天两餐,每餐5毛钱。”张宗宪想拿身边的鼻烟壶换钱,商家只愿给8毛钱,见他嫌少,建议拿到九龙试试看。结果,张宗宪花了1毛钱搭船过海,对方才估7毛钱,真是得不偿失!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暗花团龙纹太白尊

虽然有家族遗传的古董爱好与长辈传授的古董知识,但张宗宪没有正经上过学,还不足以应付涉猎广泛、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董鉴别之业与经营之道。能在风潮卷席的香港站稳脚,张宗宪说:“我是多听、多问、多买。多听,就是广泛收集信息;多问,就是四方求教学习;多买,就是多实践、不怕交学费。”慢慢地,年轻的张宗宪顺势应时,在香港的古董行里自立门户、施展拳脚。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雍正 粉彩缠枝葫芦蝙蝠纹盌

1951年,张宗宪正式开设了自己的古董店“永元行”。

张宗宪通过父亲向上海文物商店要货,文物艺术品一箱箱从内地发来,每一件都附有父亲亲自写的单子,上面注明货物的来源、行情和价值。张宗宪没当过学徒,进入古董行后,真正开始长眼力,就是父亲从上海帮忙发货到香港的这一两年。

拍场新手期,连举牌的资格都没有!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内地的“文革”运动对香港地区也有所波及,年届40的张宗宪开始接受一些朋友的委托,跑到欧洲收货,跟犹太人打交道,发现了中国文物的行情差价,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投资场所——拍卖场。张宗宪回忆说:“我当时开始只是看客,连举牌的资格都没有,英语糟糕到‘He’与‘She’不分,会把‘我请你吃饭’说成‘Iplease youeatrice’。”但精明的张宗宪心里明白,要想在文物收藏和拍卖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固守香港是不行的,必须走出去,闯荡世界。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嘉庆 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盌

1967年,张宗宪来到台湾,那时的台湾对于古董文物的认识还未上轨道.他结识了一批企业界的精英,为以后的发展做了铺垫。1968年,张宗宪作为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的身份,首次参加伦敦的拍卖会。从此张宗宪也就开始了他坐着飞机,穿梭于伦敦、纽约、香港、东京之间,赶赴苏富比、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拍卖会的奔波生活。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明永乐 青花葡萄纹盘

张宗宪凭借对于文物高超的鉴别力和经营上超人的智能,赢得国际收藏家信赖和尊重。他在经营好自己店铺的同时,还经常受人之托,帮助一些收藏家购买文物。“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具备举牌的资格,但它(困难)没有难倒我。我去认识那些对我有帮助的人,帮他们做点事情,长满了自己的羽毛。”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1989年11月,张宗宪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650万元港币,帮台北鸿禧美术馆创办人张添根购得清雍正《珐琅彩芙蓉芦雁杯》,当时创下清代瓷器最高记录。除此之外,还为著名收藏家蔡辰男、陈启斌等买到很多珍贵藏品。

90年代以后,已经年届60的张宗宪便甚少为他人竞标,而是以收藏家的身份驰骋在拍场。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明万历 五彩龙凤纹八棱盖罐

在随后20年里,在拍卖场这个文物流通平台上赢来了名气的最高峰值。具备传播力的不仅是时常创造“成交最高价”,舍得顶出“天价”买进,也能拍出“天价”卖出。还有他的率性,比如每每“在异性陪伴下出入拍场,必定坐在第一排,必定拿着一号牌”。圈里很多人奉行的低调内敛,在他这里完全不起作用,某一次的上海朵云轩拍卖,他“拍到兴奋之际,居然踩着椅子,坐到椅背上频频举牌”。每次竞拍成功,他最喜欢的,就是听拍卖官念出他牌号的那一刻——“NO.1”。

收藏品要买好、买贵、买精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幼年出入父亲的古玩店,张宗宪听熟了一些古董界的行话。比如“识古不穷,爱古不富”。还有一句调侃古董商人的话“吓死邻居,气死老婆”。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康熙 青花龙纹瓶

谈起自己的收藏经验时,张宗宪说到:第一你要跑拍卖行,全世界的拍卖行。首先东西你看得到,看得到还要买得到,买得到还要买得起,买得起还要藏得起,藏得起还要卖得出去,卖得出去还要赚钱。要买货有个“三字秘诀”,第一是真善美,第二是真精新。第一要“真”,真都是真的,明朝好多真的;第二要“精”,精的有多少,鸡缸杯就是精的;精了之后还要“新”,什么叫新?不是“新旧”的“新”,是要东西保存得一点瑕疵都没有,这叫新。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乾隆 青花矾红彩云龙纹贲巴壶

张宗宪说,每一个收藏家一开始一定是被骗的,懂了一点以后再骗自己,骗完自己以后再去骗别人。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马未都讲过张宗宪的一个传奇故事:1985年,一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头一次在香港上拍,一个台湾大佬咨询张先生,这个碗能不能买?张先生回答,碗很不错,但碗心有一点点划痕。那个大佬随即放弃。这只碗被张宗宪以110万元购入囊中。大佬后来问张宗宪,你不建议我买,为什么你买呢?张宗宪说,我不介意那个划痕。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云海阁张宗宪旧藏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双框《乾隆年制》蓝料款碗

2006年,这只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上拍,以1.35亿港元落槌,1.5132亿港元成交,20年间溢价100余倍。马未都说:“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重要的是自己去修炼,去学习。比如张先生说到划痕,并没有说瞎话,只是听者的理解力不够。”马未都表示,收藏这个江湖就是要让你学会了辨识这个世界,在辨物的时候辨人,在领略物的时候领略人。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2006年佳士得“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器珍藏”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扁壶

“以前一本薄薄的图录,里面没有一件假货。现在每一家拍卖行都是几十本图录,里面我也找不到一点真货。”张宗宪笑言。

行业指路人,业内“常青藤”!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1994 年嘉德首拍张宗宪与马未都“同框”。

嘉德有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1994年3月中国嘉德举行首场拍卖,西装革履的张宗宪在场上举起1号牌竞拍第1号拍品:吴静汀的《渔乐图》。当时,首件拍品的起拍价是8000元,张宗宪率先出到1.8万,“一拍就发!”有台湾买家跟到2.8万,张宗宪举3.8万,再有人举牌,张宗宪干脆站起来,朗声道:“今天嘉德店开张,祝他们兴旺发达,八万八,发发发!”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渔乐图》 立轴 纸本

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后来回忆说,“张先生买东西给嘉德提气,实际上是他帮我们抬庄。但我们刚入这行不懂规矩,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拍完还照样收了他佣金,他也没吭声。我心里一直觉得欠他一笔账。”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嘉德创始人陈东升

无论是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还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张宗宪先生不仅言传身教,而且大施援手。而他所倡导和践行的做人原则,至今在收藏圈也不乏现实指引价值。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张宗宪先生在嘉德文库书店中留影

陈东升曾谈到嘉德拍卖初创时得到张先生的诸多帮助:“我们曾多次请教张宗宪先生关于拍卖公司的很多事情,要做哪些事情,注意哪些事情,拍卖图录怎么编排,拍品怎么征集,拍卖阶梯怎么设置,拍卖师怎么训练,什么时候怎么样才能落槌,拍卖师一定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细微的细节都要一一请教。”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朱汤生

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朱汤生在采访中说:“正因为张宗宪的鼎力协助,香港才能发展成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佳士得前亚洲区主席林华田表示:“张宗宪这样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呼风唤雨这么多年的大行家,很多年都没有再出现第二个。”

“90后”大收藏家,1.3亿收入乾隆御瓷佳妙之作!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他对北京、上海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和财力。

作为业内的“常青藤”,张宗宪的收藏之路丰富至极,作为拍卖场上的“No.1先生”,他名副其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