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忽然之间,一场大风暴降临,进入5月,中国汽车业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

从三大国有汽车集团高层再启轮换,到吉利“入股”北汽、宝能“并购”奇瑞、五菱收野马于麾下,再到特斯拉进入中国设立独资公司……虽然有些被辟谣为“胡说八道”,但无风不起浪。

中国汽车业突然重组兼并预期增强,以及混改和几大央企合作一直深化,汽车K线认为,其根本原因是: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一、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做出决定,中国制造业全面放开不断深化。再保护依赖合资公司的本土企业,会丧失汽车产业做强的战略机遇期,亦会阻碍相关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我们知道,早在今年4月10日博鳌论坛,在谈及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表示:“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之前,汽车产业是否应该放开合资股比限制一直是顶层设计、汽车行业和舆论争论焦点。

坐拥合资企业、“躺着挣钱”的国有汽车集团,利用自身资源,明里暗里反对放开股比限制。其代言人甚至宣称,谁要放开股比,谁就是汉奸。让中国汽车业延缓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期。当然,中国汽车业在一段时期确实需要合资公司。

不过,当以李书福、魏建军为代表的实干派,将吉利和长城带到中国汽车从未企及的高度,铁铮铮的事实,引起了顶层设计的共鸣,汽车业有必要放开。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接下来的4月17日,发改委很快就制定出了具体时间表,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不难发现,这次自上而下的重大决定,可谓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全没有给“合资派”一点儿反驳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国家明确将不再保护那些自主事业不思进取、发展不利的国有汽车公司。毕竟,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都完成了出海首次试验,难道汽车工业就不能做大做强?!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所以,民营资本通过混改,进入这些占着好资源却不做事的企业,符合多方面利益。而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重组自救,则有助于削减成本、提升效率,并产生协同效应。

特斯拉独资国产就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五年过渡期,2018年就已经过了近一半。

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优秀私营汽车公司崛起,让其在特定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张,实现规模与协同效应,这是最终可能让中国汽车业变强的最根本因素。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实际上,国有汽车集团也有过国内外兼并重组的例子,但成功者寥寥,导致被兼并企业生存状况每况愈下,但因为顶层设计的需要和推动,拉郎配就依然有市场。

而现在民企参与国企的混改,或者说收购则不一样。这种并购重组是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竞争力,然后实现优胜劣汰。

可是诸如北汽、一汽、奇瑞和东风这样的汽车集团的自主板块,与民营自主品牌差距呈几何倍数放大。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现在到了一定阶段,即使这些国有汽车集团的自主板块仍能靠合资公司苟延残喘,但市场已经快将其抛弃。

过去两年来,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悄悄寻觅重组和兼并目标了,而且它们在加速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对它们而言,需要在“狼来了”之前,把自己变成老虎或狮子。而规模扩张会帮助其在2022年这个窗口期,对付潜在的危机。

也就是说,未来它们避免不了与外资汽车巨头正面硬碰硬的较量。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而这次危机到来前,中国仍然没有较强、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能力的中国汽车公司,那么中国汽车发展空间就会被压缩,能够对抗外资企业的底子就非常薄,中国汽车工业就会很危险(虽然合资公司短期不会结束)。

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显然是不会放弃自己做强的。

因此,当亏损数十亿,需要向奔驰变卖厂房来维持的北京汽车(2017年北京汽车及相关公司流动负债超过其流动资产达82.67亿元),遇到年净利润超百亿的吉利;当连萨博图纸光盘都吸收不了的企业,遇到收购沃尔沃,并产生协同效应,学习消化创新技术的公司。汽车K线不禁反问,吉利为何不能收购北汽?!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与其自甘堕落,倒不如“废物利用”,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强发挥余热。

而引人注意的是,吉利与北汽若发生关系,从微观层面来讲,也会给戴姆勒-奔驰泼一盆清醒的冷水——一方面是自己最大的股东,另一个则是与其交叉持股,在其全球最大市场的合资伙伴。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不管是戴姆勒,还是德国政府,其行为都要有所顾忌。

相比之下,曾经的自主“老大哥”奇瑞,迟迟未能整体上市,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产生内耗和各种问题。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宝能虽然属于野蛮资本进入汽车业。但是如果通过资本介入,引入全新的管理机制和体系,迅速做出规模效应,奇瑞未尝不会作为资本与实体制造业融合的新样本。

所以,也不排除拿下观致汽车以后,宝能进一步谋求奇瑞汽车,构建自己的汽车帝国版图。

所以,如果说吉利“收购”北汽,宝能“兼并”奇瑞,都是“胡说八道”的。那么,至少这两种“胡说八道”为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提供了好的思路和方向。

大风暴将至,一场汽车业重组兼并狂潮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全面开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与汽车制造业迈向高端的进程中,或许,例如长城汽车“收购”华晨集团……未来都可能发生。

只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与多年前,六大国有汽车集团可能兼并吉利和长城们的故事脚本,不同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