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佳餚背後的祕方,你可知曉?

說起江浙一帶的菜餚口味,不少朋友們認為我們都是喜愛甜口的,畢竟著名的佳餚裡又是糖醋里脊、又是冰糖甲魚的,確實與糖有不少的緣分。那麼說到糖,就不得不提起我們菜餚中的糖醋系列啦,這也真真是我這位從小不愛吃糖者的特殊對待的選項了,從小吃著媽媽做的糖醋蓮藕、糖醋里脊、糖醋排骨長大的我,可以說我對糖醋系列有著非常濃厚的喜愛之情了,所以今天就為大家帶來揭秘這一糖醋系列美食的製作方法及精髓揭秘。

江浙佳餚背後的秘方,你可知曉?

每當夏季來臨之時,湖中開滿了粉紅色隨風搖曳的荷花,在綠色荷葉的襯托之下,這個夏季顯得愈發迷人。夏季過後的入秋之際,是吃蓮藕最好的時節,也是蓮藕豐收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採上來的蓮藕清爽、脆甜,口感最佳。烹飪蓮藕的做法有很多種,煲湯、快炒、涼拌等,其中我偏愛糖醋蓮藕,蓮藕自身含有澱粉、植物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 以及氧化酶成分,還富含人體所需的鐵、鈣等微量元素。是家常菜之良品。因為媽媽從小常常做給我吃,所以慢慢地通過耳濡目染我也就學會做這道菜啦,現在介紹給大家。

【糖醋蓮藕】物料準備:新鮮蓮藕一節、小蔥一根,白砂糖2勺、陳醋4勺、澱粉2勺,醬油1勺,食用油適量,煮鍋一個,炒鍋一個

將小蔥洗淨,切成蔥花備用。將新鮮的蓮藕兩頭切去,用清水洗淨,再用削皮刀把蓮藕皮削去。

將洗淨去皮好的蓮藕放置菜板上,用菜刀將蓮藕切成塊狀(如果你喜歡的話也可以切成片狀,這個很隨意的)

隨後將切好的蓮藕倒入煮鍋中,往煮鍋中加入清水(沒過蓮藕為宜)開火,焯水一分鐘左右,變色即可撈出放置盆中。

調製糖醋汁,準備一個碗,往碗內倒入白砂糖2勺、陳醋4勺、醬油一勺,澱粉2勺,用勺子在碗內攪拌均勻,放旁備用。

另起一個炒鍋,倒入食用油適量,將焯過水的蓮藕倒入鍋中翻炒幾下,隨後倒入調好的糖醋汁快速翻炒,炒至每一個蓮藕都包裹上糖醋汁後即可關火(注意這裡不需要炒太久哦,容易糊鍋)

裝盤出鍋,再在盆內撒上蔥花,糖醋蓮藕大功告成!

江浙佳餚背後的秘方,你可知曉?

除了,素菜可以糖醋外,肉食愛好者們最關注的的肉,必然也是糖醋的最佳拍檔之一啦。在韓國綜藝中最常被提及的美好佳餚之【糖醋里脊】因其肉質鮮嫩,色澤飽滿,口感甜而不膩深受多個地區人民的喜愛,那麼作為浙菜系中榜上有名的菜餚,我自然也不會錯過啦,奉上美好而簡單的製作食譜。

物料準備:新鮮裡脊肉250g,澱粉3勺,老酒少許,白砂糖2勺,陳醋4勺,醬油1勺,澱粉1勺,食用油適量,鹽少許。

將新鮮的裡脊肉切成3cm長的條狀

準備一個碗,在碗內放入切好的裡脊肉,倒入澱粉3勺,鹽一小勺,用筷子攪勻。

鍋內開火,倒入適量食用油,待油鍋起泡熱鍋後,用筷子夾起一條裡脊肉依次放入鍋內油炸至9分熟撈出。

調製糖醋汁:在碗內倒入老酒少許,陳醋3勺,白砂糖2勺,醬油1勺,澱粉1勺,用筷子攪勻備用。

另起一鍋,往鍋內倒入食用油2勺,待油鍋熱後將炸好的裡脊肉再次倒入鍋內,將調好的糖醋汁倒入一起翻炒至裡脊肉被糖醋汁包裹均勻後,關火出鍋。

撒上新嫩的蔥花裝盤即可,上桌慢慢品味裡脊肉與糖醋的曼妙滋味。

江浙佳餚背後的秘方,你可知曉?

糖醋系列中名氣最大的當屬【糖醋排骨】了,多種菜系中都有它的名號出現,可見人們對於這道菜的喜愛之情絕非一般。而在挑選食材上,也是選用上等的仔排,加上美味的糖醋汁相結合,酸甜口的味蕾刺激,加上食肉的快感,兩者相得益彰,美味搭檔!

物料準備:仔排一根,小蔥一根,醬油,陳醋,白砂糖,澱粉。

溫馨提示,在菜場或超市購買仔排時,可以讓商家把仔排切成小塊帶回,這樣自己就可以省去回家剁排骨的步驟了。

將新鮮的一塊塊仔排用清水洗一下,放入碗中,倒入2勺澱粉,鹽少許,用筷子攪勻放旁備用。

調製糖醋汁:另外準備一個乾淨的碗,在碗內倒入白砂糖2勺,陳醋4勺,醬油一勺,澱粉一勺。

鍋內倒入適量食用油,將裹著澱粉的仔排用筷子夾入鍋內依次炸至金黃撈出。

鍋內留少許油,倒入準備好的糖醋汁與仔排一起翻炒。

翻炒至糖醋汁與仔排融合後,關火裝盤出鍋,撒上小蔥即可上桌享用咯。

江浙佳餚背後的秘方,你可知曉?

以上列舉了3道浙菜中較為有名的糖醋系列的製作方式,你發現了嗎,糖醋系列的菜餚精髓之處,就在於調製這一碗糖醋汁,糖與醋的用量,老酒的多少,醬油的比例都決定了糖醋汁的最後口感,所以請一定要謹記哦,糖醋汁的製作秘訣:白砂糖(甜口,提鮮)、陳醋(爽口)、醬油(著色鹹鮮)、澱粉(增加拉絲感)、老酒(去腥)只要你能夠隨心運用這五種調味料,你就可以製作出許多的糖醋系列美食啦,不瞞您說,自己已經嘗試著研發了糖醋茭白片的新菜品,一開始是一種嘗試,心懷忐忑,就怕煮出來毀了糖醋,不過最後給母上大人品嚐,結果還是挺欣喜的,媽媽茭白的一種新的打開方式,還挺好吃的,說著又夾了兩筷子,哈哈,心情超好。當然,你也可以自行搭配其他菜色哦,說不定也會有驚喜呢。

我是夏子曦,願生活如你所願,食之有味,憶之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