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康熙御駕親征三次的噶爾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付遵毅

噶爾丹,出生於1644年,去世於1697年,是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個兒子,清代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是當時的三大帝王之一,另外兩個是康熙和沙皇。

噶爾丹出身高貴,武功高強,有勇有謀,當他的哥哥僧格大汗被人殺死後,噶爾丹聞訊趕來,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局面,一舉打敗勁敵,奪取政權,成為準噶爾的新大汗,並且很快統一了蒙古各部,極盛時期領土面積多達700萬平方公里。

噶爾丹東征西戰,積極擴張領土疆域,便達到了漠北蒙古,當時漠北蒙古已經投靠大清,噶爾丹此舉削弱了大清邊防力量,在跟俄國的抗衡中漸漸處於下風。噶爾丹攻佔蒙古後,繼續追擊各部首領,有直逼北京之勢,引起了康熙的警覺跟重視。

康熙於是派兵抗擊噶爾丹大軍,為鼓舞士氣,三次御駕親征。

第一次親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兵分兩路:左路出古北口,由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右路出喜峰口,由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康熙則親自率兵在後督軍。剛開始時並不是很順利。噶爾丹屯兵於樹叢中,前有河流阻擋,後有樹林掩蔽。噶爾丹設“駝城”,把上萬只駱駝,綁住其腳躺在地上,駝背上加上箱子,形成一個長長的“駝城”。噶爾丹軍就在那箱垛中放射槍箭,以阻止清軍進攻。在這種前有駝城、後有伏兵的情況下,清都統佟國綱率兵前進時,中鳥槍陣亡。後來,清軍改變戰略,以火炮火槍猛攻駝城的其中一段,駝城終於被打開了缺口。清步兵、騎兵齊衝殺過去,福全又令士兵繞到山後,夾擊敵軍,敵軍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而逃。

第二次親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再次帥八旗勁旅出征。兵分三路,康熙帝自率中路軍,往瀚海以北前進,三路軍約期夾攻。途中有傳言沙俄要助噶爾丹出兵,許多大臣驚慌,建議康熙停止進軍,大學士伊桑阿等力主回師。惟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力主禦敵。康熙決定獨排眾議,堅持進擊噶爾丹,並警告大臣們:“不奮勇前往逡巡退後,朕必誅之。”又說:“朕祭告天地宗廟出征,不見賊而返,何以對天下?且大軍退,則賊盡銳往西路,西路軍不其殆乎?”

第三次親征:由於噶爾丹暴虐好戰,所以很多部眾都背叛他。以致其到處流竄,無安身之處。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決定第三次親征,給殘存的噶爾丹勢力致命一擊。噶爾丹殘部一聽清康熙皇帝再度親征,紛紛自動前去投降,甚至還領路追捕噶爾丹。噶爾丹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只好選擇服毒自殺,結束其好鬥喜戰的一生。清朝與噶爾丹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八年,終於宣告結束。


史海晨欣

噶爾丹怎麼這麼了不得,他到底是哪裡觸怒了康熙,怎麼能讓康熙三次去御駕親征呢?

勾結沙俄,對抗清朝

按照老規矩,先說說噶爾丹是什麼人。噶爾丹是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而準噶爾部是衛拉特蒙古人的一支,而這個衛拉特蒙古人,其實就是明朝時製造了土木堡之變,俘虜了明英宗的瓦刺部

噶爾丹從小被送到日喀則,師從第四世班禪喇嘛。後來四世班禪喇嘛去世,他又到拉薩拜五世達賴喇嘛為師。24歲時,準噶爾部發生內亂,噶爾丹返回將其平定,並正式成為準噶爾部大汗。

噶爾丹

噶爾丹成為大汗之後,就開始向外擴張,先後與哈薩克汗國和喀爾喀蒙古發生戰爭。而且噶爾丹還敏銳地發現了此時

沙俄在中亞和北亞的擴張意圖,與沙俄結盟。公元1687年,在與喀爾喀部土謝圖汗的戰爭期間,噶爾丹得到了沙俄大批軍火援助,同時沙俄在噶爾丹出兵時也從貝加爾湖方向出兵,夾擊喀爾喀部,幫助噶爾丹取得大勝,佔領了喀爾喀蒙古的大部。

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也異常強悍


而清朝此時也發現了沙俄在亞洲的擴張意圖,並已經在雅克薩等地與沙俄發生直接戰爭,因此準噶爾和沙俄這兩大強敵結盟的意圖引起了清朝的高度警惕。1689年,清朝軍隊在雅克薩擊敗沙俄。同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沙俄隨後不再公開支持噶爾丹,噶爾丹擴張的勢頭受到打擊。

要求與康熙平起平坐

在失去沙俄援助一年之後,噶爾丹再遭打擊。公元1690年,噶爾丹駐地科布多發生大旱,噶爾丹無奈親率大軍東征搶糧。但就在此時,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發動兵變,佔領了噶爾丹的本部。噶爾丹一看後路被斷,索性破罐破摔,竟然去進軍已被清朝視為嫡系的蒙八旗所駐守的漠南蒙古。當年7月,噶爾丹大軍逼近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的烏蘭布通

,直接威脅到了清王室的安全。

而且噶爾丹還拒絕的清廷的提和,並通過使臣對康熙說:

“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

這個表態可以說是犯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大忌。中國古代要維護大一統王朝的正統性,講究的就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而噶爾丹竟然公開要讓清朝皇帝承認他和自己是平等的,這無論如何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因此康熙決定御駕親征,討伐噶爾丹。雖然因瘧疾,康熙在起兵不久後返回,但清軍還是在9月擊敗噶爾丹,噶爾丹率百人逃回科布多。


康熙親征噶爾丹

但6年之後,噶爾丹再次進軍喀爾喀,早已對其有了警惕的康熙再次親征並再次將其大敗。次年,康熙第三次親征,將噶爾丹包圍在科布多附近。最終噶爾丹服毒自盡。康熙得報後要求將其骸骨照吳三桂例粉骨揚灰,將其骸骨“置京城外,懸掛示眾”。噶爾丹這一代梟雄,最終落得了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桃花石雜談

農耕政權和遊牧部落的鬥爭,在古代一直存在。只要遊牧民族不團結,對於農耕政權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遊牧民族出現一位能統一各部落勢力的領袖。那麼,對於農耕政權,將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蒙古族自從元朝以後,就四分五裂了。直到格爾丹的出現,蒙古衛拉特部落重新統一。噶爾丹作為準噶爾部(衛拉特蒙古的一支)的首領1,於1676年打敗衛拉特盟主鄂齊爾圖汗,建立了準噶爾汗國。格爾丹把鬆散的衛拉特聯盟,變成了“國家”。

並且,五世達賴喇嘛還贈予噶爾丹 “噶爾丹博碩克圖汗” 的稱號。舉行大典的時候,喀爾喀札薩克圖汗成袞也前來參加。

本來蒙古族和滿清是僕從關係,這一下就變成了兩個國家。所以,清朝說噶爾丹對抗清朝是叛亂。

突然間,清朝西北全部失去控制了。這三個部落統治地區加起來跟清朝統治地區大小差不多了。而且,自古在與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中原政權不佔優勢。

因為,遊牧民族機動性好,你派兵過去了,都不一定找到人。你剛撤走,他就又回來騷擾邊境,甚至威脅中原腹地。蒙古騎兵一般每人兩三匹馬輪換,噶爾丹就曾直接威脅到烏蘭布通地區!到北京也就四五天路程了。

噶爾丹統一準格爾以後,開始出兵征服了西方的哈薩克汗國。後又派兵和清朝爭奪原漠南、漠北,在1690年,攻入喀爾喀,長驅東進,直取烏珠穆沁。然後,噶爾丹在赤峰附近的烏蘭布通南下。這時候,已經緊逼北京!400公里,騎兵四五天就能到。

喀爾喀諸部各首領,聯名請康熙出兵。康熙帥兵親征,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交戰。擁有重型火炮的清朝軍隊,打敗了噶爾丹的“駝城”戰術。康熙三十五年和三十六年,康熙又兩次親征。最終,康熙三十七年,噶爾丹死了,康熙才鬆了一口氣。

遊牧民族尊重能征善戰的英雄,只要噶爾丹一天不死。噶爾丹都有可能再重頭再來。所以,康熙才會如此重視噶爾丹。康熙知道噶爾丹死訊後,曾激動地跪謝天地。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噶爾丹實際上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雄主,如果與清軍在烏蘭布通一戰取勝,噶爾丹將能夠直取北京,滅亡清朝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也是康熙帝御駕親征的根本原因。真實的噶爾丹是謀略十足,懂得審時度勢,也一直懷揣著成為第二位成吉思汗的夢想。在俄國的史籍中,對噶爾丹的評價極高。


噶爾丹和五世達賴的第五世總管是同窗好友,這為以後噶爾丹成功控制新疆和蒙古奠定了基礎,因為整個蒙古部落都信奉喇嘛教。噶爾丹有達賴喇嘛的加持,肯定技高一籌。達賴也希望通過噶爾丹來實現向更多地方傳播喇嘛教的目標。之後,作為部落君主的噶爾丹大哥被政敵殺害。

1670年,其母千里奔赴拉薩,要求噶爾丹還俗,為其哥哥復仇。噶爾丹義憤填膺,達賴喇嘛同意其還俗,並封其為博碩可圖的稱號,是靈異者的意思。噶爾丹回到部落後,娶妻嫂子為妻,召集部眾復仇,一步步崛起,從而控制新疆南北。他改進賦稅、整頓軍備,全部使用火器,派使者去莫斯科,製作連環瑣甲。




此外,噶爾丹的地域並不限於新疆一地。他先後拿下哈薩克大玉茲和中玉茲,兵鋒直至錫爾河。遠征中亞的薩雷闊裡山,幾乎征服了整個烏茲別克斯坦。他又成為沙俄心目中值得信賴的人。毫不誇張的說,準噶爾是一位擁有秦始皇能力和雄心的霸主。


廣諫院

葛爾丹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只是可惜他生不逢時,碰上了一生之敵——康熙大帝。縱觀葛爾丹的經歷,他完全可以談得上是一位梟雄似的人物,他生逢康熙盛世,尚且攪出了一番風雲,如果他生逢亂世他可能就是曹操,袁世凱那般人物。為什麼我會給葛爾丹這麼高的評價,我想如果你通讀了葛爾丹的經歷,絕對會認同我的看法。


葛爾丹是父親巴圖爾琿臺吉的第六個兒子,長大以後被派往西藏,可惜葛爾丹不是一個甘於平凡的人物。在他的哥哥被殺以後,葛爾丹便從西藏回來,擊殺了政敵,奪得準格爾部的統治權。康熙十五年,他領軍俘虜了反叛自己的叔父,康熙十六年,他又擊敗了和碩特部並殺了他們的首領,康熙二十七年,他又進攻蒙古,威逼北京。

如果不是他後來反叛清朝,又恰好遇上康熙皇帝這位“千古一帝”,我想他一定會把準格爾發展成為明朝時的蒙古,時時侵擾我中原地帶。可惜呀,最後在康熙強勢的出擊下,三次率兵平叛,把這種可能扼殺在了搖籃裡。


不要以為葛爾丹只是一個武夫,他要只是一個武夫也不會讓康熙親自領兵,葛爾丹更是一位精通政治的政客。

葛爾丹青年時離開部落去了西藏,這是他後來掌握準格爾大權的第一步。他到了西藏以後,不念經,不頌佛,他和當時西藏實權人物第巴桑結嘉措結交為朋友。在後來他的哥哥被殺,準格爾內部爭權的時候,他得到了西藏上層的全力支持,西藏的這個舉動為他能成功掌權起了很大作用。

同時葛爾丹還積極爭取俄國的支持,他無論在上臺前還是上臺後,都向俄國沙皇政權表現了自己的好意,以期能夠使沙皇政府幫他牽制清政府。1671年,他剛剛穩定了準格爾內部就派出使者聯繫俄國當局,後來葛爾丹的失敗也和俄國拋棄了這顆棋子有關。


葛爾丹在政治上不是庸才,在軍事上也非常有造詣,他戎馬一生,南征北戰;他在政壇上縱橫捭闔,老謀深算,成為了當時我國北方大草原上的風雲人物,他建立的準格爾汗國是政治舞臺上的強大力量。此外葛爾丹還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至死都不肯投降清王朝,就這一點也要好過歷史上很多二臣。


一樹梅花一放翁

大部分人對葛爾丹的看法是:認為葛爾丹所統領的準噶爾反叛清朝,而清朝是去平叛的。在清朝官方記錄裡,也是康熙去平定準噶爾。

清朝這樣認為的根源在於,葛爾丹是蒙古人,而清朝已經統治了大部分的蒙古人,皇帝不僅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大汗。

其實,清朝與準噶爾之間的戰爭應該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非清朝與附屬國或者附屬部落之間的戰爭!

葛爾丹屬於蒙古的一個分支,蒙古後來分為好多分支和部落,葛爾丹的這個分支最終在清朝的西北方向,近新疆,中亞,蒙古等地區建立了一個準格爾汗國。

全盛時準噶爾疆域達到700多平方公里,而且有南下的趨勢,其實,要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當時的葛爾丹未必不是女真的努爾哈赤,準格爾未必不是後金。

因此,準噶爾的崛起引起了康熙的注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尤其是葛爾丹積極和西藏的達賴喇嘛以及沙俄積極聯絡,在康熙看來,如果準格爾入侵外蒙則清軍必須出手,如果準格爾向其它地方擴張,則會坐視。

但是,葛爾丹還是向外蒙(喀爾喀)進軍,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多次親征打敗準噶爾,但是,康熙並沒有徹底打敗準噶爾汗國,只是重創了準噶爾,噶爾丹後來死了,才算消停一會,後來葛爾丹的子孫大有捲土重來之勢,這樣又經歷雍正一朝,直到乾隆年間才徹底打敗。

清朝與準格爾部之間的戰爭大概經歷了將近百年,而康熙三次親征只是代表了清廷對於這股來自西北勢力的重視與打敗他的決心。在沒有親征的時候,其實也是長時期的軍事對峙!

在和準格爾作戰期間,為了切斷準噶爾和沙俄的聯繫,清朝在戰勝沙俄的情況下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割讓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沙俄,後來雍正也是簽訂了條約,割讓貝加爾湖周圍1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沙俄,估計也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給沙俄一些利益,從而讓沙俄放棄對準噶爾的支持。

所以,準噶爾並不是那麼好打的!


史論縱橫

文/炒米視角

噶爾丹重要嗎?非常重要!其實基本不用看正史,光看《康熙王朝》,你就知道準噶爾汗國曾經是多麼強大的存在了。


在《康熙王朝》裡甚至把收臺灣這件事情都作為攻打準噶爾汗國做準備。(因為東南沿海是大清賦稅重要來源。臺灣掠邊,這容易掣肘攻打準噶爾。)和《沙俄簽署尼布楚條約》也是為打準噶爾做付出。所以康熙為了做準備,做了幾件相對私人的事,一個是“和親”,實際上在清朝是沒有和親的,但《康熙王朝》裡用了這個梗,而且還是康熙最喜歡的蘭齊兒;另一個默認噶爾丹吞併喀爾喀,收養寶日龍梅在宮裡。


最後三次親征,才殺了噶爾丹,仍並未剿滅準噶爾汗國。康熙為什麼要這樣做?那是因為準噶爾汗國曾經是無比強大的存在。康熙必須傾全國之力,還要確保萬無一失。

至於準噶爾汗國有多大,話再多,也不如攤在圖上看。


我們可以看下康熙前期收了臺灣後,大清國土有多大?準噶爾有多大?被準噶爾吞掉的喀爾喀有多大?

所以元帝國沒落後,蒙古曾經依然有多麼強大。而康熙又有多強大。都在這圖上了!


炒米視角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忽悠,覺得噶爾丹可能只是一個蒙古小部落的叛亂首領,一方叛軍頭目,似乎與諸多土司王公無兩樣。

但實際上,噶爾丹是17世紀東部亞洲最有權勢的三個君主之一,這三個君主分別是沙俄的彼得一世,滿清的康熙,還有就是準噶爾汗國的大汗,噶爾丹。

準噶爾汗國在歷史書上幾乎消失,但是在它強盛時期,其領土疆域甚至不比同時期的清王朝差,在葛爾丹時期就已經進佔甘肅,青海,新疆,哈薩克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的廣大地區,人口在五百萬之間。

這樣一個大型遊牧帝國的君主,你說值不值的康熙親征?

事實上,清與準噶爾的戰爭整整持續了70多年,從康熙時代一直戰爭到乾隆時代,

1759年,清軍平定支持準噶爾的大小和卓叛亂,在乾隆的命令下殺盡準噶爾高過車輪的男子,徹底滅掉了這個民族,在歷史上只留下了一個盆地的地名,至此,天山南北歸清朝所有。


扣毛

先說為什麼康熙要三次御駕親征噶爾丹



直接原因是,噶爾丹吞併喀爾喀蒙古(現在的外蒙古),借追擊喀爾喀潰兵為由,深入到內蒙古地區,直接威脅到北京的安全。康熙第一次用兵時,噶爾丹的勢力已經擴張到明長城附近,康熙三次用兵準噶爾,都是在現在的外蒙古地區交戰,和漢武帝反擊匈奴是一樣的道理。

清朝打到準噶爾的新疆老巢,是雍正和乾隆時期。


再說深層次的原因:清朝立國的基礎“滿蒙一體”(這裡的“蒙”指的是漠南蒙古)。

皇太極打敗了察哈爾的林丹汗後,後金控制了漠南蒙古,皇太極不僅是後金的皇帝,同時還兼任蒙古大汗。這項制度到康熙時也一樣,康熙就是當時漠南蒙古部的博格達汗。

漠南蒙古對於滿族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在滿洲人和蒙古人看來,漢人是外人。而在漢人看來,滿人和蒙古人也是外人。所以康熙隨時要防備漢人的造反,以及穩定東北和塞外的政治局勢。

蒙古部在人力、財力、軍力上給予了滿族很大的支持,沒有蒙古的支持,單靠滿族八旗的兵力,根本無法統治中原漢地。對於清朝來說,中原丟了都無所謂,蒙古和滿洲絕對不容有失。

如果準噶爾只是一個小部落,康熙還不會放在心上,偏偏準噶爾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對手。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準噶爾部是蒙古人!噶爾丹也是蒙古大汗,他也有統一蒙古所有部落的合法性!



(噶爾丹)

假設,清朝和明朝一樣,以長城為界,外蒙的事不管了。會出現什麼結果?蒙古部落會離心離德,脫離清朝。畢竟準噶爾和漠南蒙古都是蒙古人,而滿族是外族人。

如果讓噶爾丹吞併整個蒙古會出現什麼結果?沒錯,第二個統一草原的成吉思汗!當年金朝就是因為沒有掐死草原六部,導致成吉思汗異軍突起,最終滅了金國。以女真後裔自居的滿洲人,非常介意蒙古部落的這段歷史。康熙是讀過歷史的人,他知道這其中的厲害。


所以,清朝徵西域,實際上就是徵蒙古。而徵蒙古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整個蒙古部統治權。

而在準噶爾的眼中,漠南蒙古和喀爾喀蒙古就是蒙古族的敗類,堂堂成吉思汗的後裔,居然向通古斯野人投降,奇恥大辱,都要打!統一草原之後再打滿洲人。

清朝征討準噶爾部目的很明確,就是能掐死就掐死,掐不死下次也要掐死!絕對不能讓“蒙古滅金”的歷史第二次重現,不能讓滿蒙一體的政策破裂。所以康熙才會三次,會不惜一切代價,發兵攻打準噶爾。


Mer86

要了解噶爾丹,先要了解下蒙古的一段歷史。

史上蒙古族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即“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裡牙惕),後來演變為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衛拉特為主)。

衛拉特人元明時期叫瓦剌(明代時曾俘虜明英宗朱祁鎮),清朝時期為厄魯特蒙古,原居住於葉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區。成吉思汗立國時,忽都合別乞領有四千戶,與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關係,在蒙古國中一直享有“親視諸王”的特殊地位。

元朝以後的15世紀中葉,草原上形成了強大的衛拉特聯盟,其首領也先汗(1407~1454年)曾短期統一東西蒙古各部,其勢力範圍東起興安嶺,西越阿爾泰山至巴爾喀什湖、蔥嶺,北起安加拉河、貝加爾湖,南抵大漠,成為元朝滅亡(公元1368年)後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後一股強大勢力。

但衛拉特與漠西蒙古並不相同,前者是族群類型(可在不同地域演出不同歷史),後者是地域類型。

至清代衛拉特蒙古分為四大部:綽羅斯(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另有輝特等小部。在清代基本處於現在新疆青海區域。準噶爾部控制天山南北,另一部和碩特部在青海。

和碩特部的首領家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子孫,長期在衛拉特蒙古具有特殊地位,長期擔任任衛拉特盟主,西藏政權長期由和碩特部實際支配。

但在鄂齊爾圖汗時期,由於準噶爾的強勢,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與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共為衛拉特盟主,最後準噶爾首領噶爾丹打敗鄂齊爾圖汗而把聯盟變為準噶爾汗國。噶爾丹時期四部共有二十萬戶,六十多萬人。

噶爾丹生於順治元年(1644年),是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子。不到十歲時由西藏黃教認定其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第八世化身,被請到西藏達賴喇嘛處學佛法,與後來掌握西藏實權的桑結嘉措是同學。1670年,其兄僧格琿臺吉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噶爾丹得到達賴允許而還俗,自西藏回到準格爾擊敗政敵,成為準噶爾部琿臺吉。

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便積極向外擴張。1676年,噶爾丹俘獲其叔父楚琥爾烏巴什,並擊敗和碩特部首領兼衛拉特盟主的鄂齊爾圖汗,遂成為衛拉特霸主,把衛拉特聯盟變質為事實上的準噶爾汗國。兩年後獲得達賴喇嘛的贈號“博碩克圖汗”(蒙古諸部信黃教以獲得達賴贈號為榮,猶如西歐之教皇加冕)。隨後他又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

至1688年,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繼而進軍內蒙古烏蘭布通,威逼北京。早在順治三年(1646),衛拉特各部首領二十二人聯名奉表貢,清廷賜以甲冑弓矢。因而衛拉特與清朝是主從關係,所以史籍說噶爾丹對抗清朝是叛亂。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決心解決日益挑戰清廷權威的衛特拉蒙古準噶爾噶爾丹。遂發動三徵噶爾丹之役。1690年烏蘭布通之戰,噶爾丹敗退至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今蒙古國肯特山南)之戰,噶爾丹主力軍被清軍擊潰,侄兒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了他。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時,他死於科布多(一說自殺,一說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