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的研究生看到很多同学是三本考研过来的,觉得心里不爽,这是种病吗?

蜜瓜酱

这事儿我来说说。

首先,我个人认为,题主的说法可能有夸大的嫌疑。名校研究生不太可能有很多三本生考上的,虽然肯定会有,但数量肯定不多。或许因为你本科不太好,周围同学都是三本,所以你感觉考研名校成功的三本生挺多,但如果你实事求是地统计一下,你周围那些考研的三本生,能考研名校成功的比例可能很小。就我个人的了解,末流985的研究生是有一定比例的三本出身,但这个比例通常小于10%,而中流985就往往很少,至于上流985,比如北大研究生,三本生似乎也有,但凤毛麟角。

其次,无论别人是否认可,三本出身而考研名校成功,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这说明,即便三本出身,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具备了与相对比较优秀的那些985出身并保研的同学同台竞技的资格了。无论他们怎么看,这个事实改变不了。

再次,无论你是否承认,那些985本科出身并保研成功的同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通常高于三本出身而考研成功的人,这是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有差距,得承认。事实上,一些三本出身的学子之所以能考研名校成功,确实是因为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把大学时光很多都用在了考研备考上面,缺乏其他方面的锻炼,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培养专业能力,相对于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得到较好熏陶和锻炼的985本科出身的同学,通常确实有差距。这些人之所以或许“觉得不爽”,恰恰可能就是觉得三本出身的同学除了考研拼成功了,其他很多方面与名校“并不匹配”。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的“不爽”,也不算是什么病,而是一种相对优秀者的正常心理反应,当然,这也难免包含了自我优越感的心理成分。

其实,这种“觉得不爽”,不算是歧视,也不算是某些人说的“公主病”,而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心理,虽然这个心理并无多大必要,也没多大意义。对于弱于自己而偏偏能和自己站在同一个舞台的人,心理有所失衡,这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并不是拿有色眼镜来看你,而是基于差距之下,由优越感而产生的失衡心理。现实中,很多人都会在类似的情况下产生某种失衡心理而“感觉不爽”。举个例子,假如你读完名校的研究生,进入一家公司,发现你当年的三本同学就在这家公司,而他经过几年的工作努力,公司给他的薪酬不比你低,甚至后面发展并不比你差,你难道就真的不会“感觉不爽”吗?这是一种病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能正确理解这种“觉得不爽”的实质,认识到彼此可能存在的差距,当你自己态度端正了,承认不足,才会对这种“感觉不爽”有合理的态度和应对方法,才不会无端地觉得“不公”,甚至觉得对方有病而产生对抗心理。承认某种差距,并不代表就要妄自菲薄,而恰恰是迎头赶上的动力。放松心情,努力进步,当你真正不比人家差的时候,人家自然会纠正失衡心理。当然,现实中可能也有人就是天生优越感很强,无视人家的进步而死抱着“出身”不放,就喜欢拿“有色眼镜”看人,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如果遇到这种人,无需感觉什么压力,直接无视就行了。


魔戒之王

考研,考名校研,是当下众多年轻人的选择。有些名校研究生的履历是这样的:高考的佼佼者;名校的学生会主席;保送的名校研究生……不得不说,他们是天资极高,能力超强的一群人。然而,天才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名校研究生,则不是如此。他们只有一般的第一学历:二本、三本,甚至专接本。学校呢,甚至可能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他们往往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能跻身名校研究生。

同样是研究生,两种人的心态大不一样。究其原因,还在于现阶段的社会对第一学历还是有较为苛刻的要求。这使得保送研究生不仅有一种优越感,而且有一种不可超越的自豪感;这也使得后考的研究生,心里总有一点小遗憾,甚至有点儿咸鱼难以翻身的小心酸。

这两种心态都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保送的研究生不必心里不爽,放平心态,继续努力,未来一定会成为社会竞争中的佼佼者。后考的研究生,克服了异地、异校考研的重重困难,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成功为自己的命运扳回一局的人们同样让人钦佩。多少人被高考失利改写了命运,而他们没有。上天是不公平的,幸运儿是少数,但我们可以用双手尽己所能去创造公平,能够扼住命运咽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值得尊敬。

人与人之间,天资方面相差不了很多。如果说这社会中的竞争者能力有高低之分,我想,可能是某些关键时刻他们自身的状态,以及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机遇造就了不同的人。所以,抢占先机者尽可自傲,但也需谨慎前行;后来者不必自卑,将相尚且有出自寒门者,一时的学历岂能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保研未必成功一辈子,自主考研一样可以逆袭。人生是一条长远充满磨难的路,一时的成败只能说明一个阶段的成果,最重要的时刻是当下,最重要的是前行。


霍老爷

我有个朋友在洛杉矶留学。在他们那里层级和社交圈的划分是非常明确的。有钱的富二代和有钱的富二代一起玩。学霸有学霸的天地。什么都没有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小圈子。

有一天,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普通学生。通过自己的奋斗赚到了很多钱。也买了跑车,租上了大房子。一点都不输给那些富二代。

这时候这个普通学生想要加入富二代们的圈子,却被拒之门外。以前富二代们看不起他是因为他没钱。可是有了钱,这些富二代自然看不起他。

所以,这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他们的区别在于一种身份认同感。

那些保送研究生的同学和这些富二代的心态是一样的。因为保送,他们觉得高人一等,也有高人一等的底气。这个时候,在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身份认同。同样都是保送的人会形成一种人上人的感觉。这一刻,他们已经和那些对考研生死未卜的人划清了界限。

界限只要一旦划清,想要再取消就非常难了。因为承认对方和自己一样优秀,就是变相的承认自己和对方一样差劲。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心理考验。

我记得前段时间法国发布了一则消息。说要取消法语当中的阴阳性区分。这则消息引发了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在他们看来,取消法语中的阴阳性,就是降低了法语的难度。因为法语难,他们会感觉到很自豪。假如法语变成英语一样,人人都会说,他们的那一种心理优越感就会荡然无存。

总有某些东西,承载着区分人和人的作用。可能是家庭环境,可能是某种能力,可能是昂贵的套装,可能是美丽的外表,可能是一门语言,也可能是一个保送的指标。

一个国王需要戴王冠,是因为只有这样别人才知道他是国王。如果他手底下的每一个臣民都有一只王冠。那么谁又能够知道,他才是国王呢?你说他能爽吗?

所以我觉得保送研究生的人看到别人三本考过来心里会不爽,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任何人处在那个位置,也许都会不爽。


源靖

这也许算不上病,但问题也不小。具体来说就是心理状态不对,要么是不平衡,要么是歧视,总之不是什么好事。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有如下三点看法意见:

第一,我们不能以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的优秀和成功,来定义其一生的优秀和成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切人和事,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人的起点虽然很重要,但它远远不及在路上的努力重要。如果仅仅因为别人是从三本考进来的,就“心里不爽”,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心态出问题了。

第二,别人既然能从三本考入名校研究生,正说明别人的优秀程度不亚于你,努力程度甚至超过你,所以此时保送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证明自己。人的一生充满挑战,最让人震撼的,不是一个强者做成一件大事,而是一个弱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做成一件大事,也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屌丝逆袭”式故事。就这个具体问题来说,保送生就是强者,三本录取生就是弱者,强者要想体现自己的强大,不是去嘲笑、挖苦甚至欺负弱者,那只会让公众更同情弱者,而是要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第三,在完成学业步入社会时,用人单位在挑人时,最看重的肯定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素质,本科背景也许能起一点作用,但非常有限。与其对三本录取生“心里不爽”,不如去踏踏实实地学点东西。而且,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既然在同一所学校读研,今后就是同学,可谓同气连枝,荣辱与共。嘲笑同学无法带给你任何好处,只会稀释自己的未来资源。这种百害而无一益的事情,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不会干。

但愿大家能把生命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成就自己未来的精彩人生。


陈向东

又是一个典型的歧视,一个本科出身就成了终身的烙印,这和不久前网曝那个陕师大因候选人本科学校差而取消已公示职位的事件一样是经典的“歧视”。在那个事件中,候选人后来进入名校中山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已证实了本人的实力,因此也拿到了教职被公示的机会,却被此前早已知道的本科出身被拒。

一个人本科就读的学校比较差,有可能是因为家庭比较拮据,高考之前接触的教育资源等有限;也有可能醒得晚,上了大学才知道努力;还有可能是高考失常,没有反映出自己实力和水平等等。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学生在三本的大学里,克服了起点差的劣势,考上或被保送进了名校,这种结果证实了这些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术潜力已经后来居上,赶上了985的学生,这些学生应该为自己自豪才是,

千万不要自卑,有人不爽那是别人的错,不能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继续坚持做最好的自己,记住过去的努力已见成效,继续努力的话未来只会更好。

而那些不爽的985学生,真没有什么值得高高在上的理由,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是很害人的,且不说人人生来平等,本科名校只能说明在高考这一个考试中有些优势罢了,并不能保证将来就其他人成功。现如今大家进入同一个学校已经在同一个起点上了,不爽别人的心理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让别人不舒服,也影响自己的同学关系,一个不愉快的环境中求学生活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不想要的吧。

很多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经常不愿意多录取自己学校的本科生,其根本原因是避免近亲结婚,提倡多元化。譬如在弗吉尼亚州最棒的弗吉尼亚大学会录取一些来自整个弗吉尼亚州其他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这些本科生的学校虽然没有弗吉尼亚大学有名,但他们却带来了每个学校的风格和优点,揉入本已经有名的弗吉尼亚大学,从而使其更充满活力,以致200年建校以来长盛不衰。以弗吉尼亚大学著名的法学院为例,生源有来自常青藤的,如肯尼迪家族不少的人在这里法学院毕业,也有像丫爸这样来自弗吉尼亚其他大学的,后者顶多开始会羡慕一下前者有过名校生活经历,真正开始课程后没人再会去关注其他人来自哪里,谁能游刃有余繁重的功课谁就是“老大”,毕竟美国法学院的课程是有名的繁重的。

当歧视已经入侵象牙塔,尤其入住年轻人的心里,这是何其可怕的一件事情。年轻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还没进入社会就已经开始给人分成三六九等,背后的社会原因不免让人细思极恐。


心路独舞

这只能说明你垃圾,还有一种自以为的优越感,想起来都想吐,人家是个三本的都能跟你考进同一所研究院,你还985?自己都不觉得羞耻,你牛逼你上清华北大啊,你去哈佛麻省啊,人家三本的考上了是一种努力的结果,你呢,虽然大学很努力是保送了,万一没保送成功,你连学校都没得读,还跟人家三本的比,不觉得丢脸,你不过是刚好高考抢了一张软卧,人家只买了个站票,你以为这躺列车永远到不了站吗?下车后都是同一个起点,不要认为自己的学校好,平台高就是比别人强,把自己当成一种平台那才叫牛逼。


违规昵称00000001

我来讲个故事。本科时,寝室楼里丢了校园卡,宿管阿姨会说:我给你留意下,这边找到了联系你。换了研究生寝室楼,阿姨会说:校园卡一旦丢失,立即挂失。

我是本校读研,所以前天入住,入住第一天晚上校园卡遗失在水房,第二天早上再找就没了。按照本科惯例,校园卡要不在原处,要不让好心人送到宿管阿姨那,可是我都没找到。于是,我想当然的认为这位好心人是想把校园卡亲手给我,于是在水房贴了联系方式,可是晚上再过去看,贴的纸被撕的稀烂,卡也没放回去。今天是第三天,上午去补办校园卡,发现校园卡里一分钱没有,没有丝毫夸张,全是000,我很好奇这位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同学是如何把校园卡能花的如此干净。

大路上捡了一百块钱,那是捡。校园卡有名有姓有院系,捡了刷卡,那是偷。从宿管阿姨的反应来讲,这在研究生寝室是普遍现象。至于素质,远不如一把锁头,一个摄像头来的有效。

PS:我们学校是部属师范院校,名校行列,90%学生做了中学教师。我的钱是没了,只希望这位同学能不去祸害祖国的花朵了。


尼古拉斯o狗蛋

本人亲身经历,我觉得不爽是因为从三本考研过来的人水平太菜,并不是歧视。人家花3年时间考研,但是进来以后却发现除了考研外专业知识非常差。不过这些会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体现出差距,基本上保研的研究生在找工作上比三本的好上不少。


程序猿的日常

我认为这种心理可能会存在,存在即合理,那么我也并不觉得很奇怪。

作为一名三本考研过来的研究生,首先很庆幸的是,虽然班里面也有保送的同学,但是我们相处的还算融洽且和谐,所以就算是心里会有一些落差,倒不至于很明显,甚至影响班级团结。

站在三本考研学生的立场来说,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感到自信,因为我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经过了笔试的选拔和面试的层层筛选,才考上研究生的,说明我们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实力的,所以无需自卑。可能进入研究生以后,你会发现身边优秀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更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努力,而且我们有可能的确在某些方面和别人存在差距,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些失落,甚至颇有压力,但我认为,这其实反倒是一件好事,有压力才让我们有继续努力的动力,我们才有劲头迎头赶上,毕竟现在我们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都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其实,你的潜力超乎你的想象,你也并没有那么差。

从保研同学的角度出发,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心里感到不爽,因为没有经历考研过程的你,其实已经赢了一大步,三本的同学本来就没有保研的资格,他们经过努力成为你的同窗,说明你的竞争优势已经受到了威胁,这个时候,你更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出发,利用自己的潜在优势,继续努力,才能维持现状,否则很有可能被三本的同学超越。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依旧活在大学生活的美好留恋中,毕竟研究生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且,或许来自三本院校的同学也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大家互相进步,不好么?


日记女王

我是三本出身,以前也一直有自卑感,感觉自己不是就读的985 211,感觉比别人差。我主观认为,985 211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确实比三本大部分学生是要学的好一点,不能否认985 211的那些学生高考的时候表现的好,至少也是优秀的体现的一部分,然后他们大学的资源以及办学质量确实要高一点,整个学习氛围也要好一点。985 211的在校学生的机会也多一点,比如保研、出国等等。虽然三本学生可能没有他们优势大,但是只要足够努力坚持有梦想有目标,同样可以补齐自己的短板。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研,想起复试的时候很多名校的学生一起竞争,最后也有被刷掉的。复试完毕,我去一家辅导机构做兼职(通过考试考进去的),里面上班的青年人毕业都是三年内的,很多985 211的学生,和他们交流一起上班,发现他们可能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优秀。所以说985 211的学生也不要一直觉得有优越感,要有危机感弄不好你就被超越了,三本的学生也不要有自卑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弯道超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