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扶贫更要“扶心” 寻甸脱贫攻坚方程式里加了个“心”元素

2017年,寻甸县接受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考核验收,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但是寻甸县委、县政府意识到,贫困效应的深层影响对于贫困地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设置了极大的掣肘。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家庭教育的匮乏,使得贫困地区青少年在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受到了限制。为寻甸人民群众百年计,立足长远,最近寻甸在扶贫方程式“脱贫攻坚=扶贫(经济)+扶志(原动力)+扶智(本领、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心”元素——“扶心”,“心”到底如何扶?

寻甸县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充分依托华

理工大学定点对口帮扶的专业资源优势,与华东理工大学携手,积极探索,从计划、措施、县级资源、平台功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构建,有机制运行保障,有专业资源注入、有五大体系计划支撑、有县乡村三级网络覆盖、有服务体系保障平台搭建,以青少年教育为基点,共同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确保“扶心”工程落到实处。

2018年2月,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专项文件由县委政府专题发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以关爱计划、培训计划、健康计划、互助计划、手牵手计划等五个计划为县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搭建起了县乡村三级发现、评估、干预的网络,组建了寻甸县心理健康辅导员工作室,制定了针对性、操作性极强的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计划”,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培训体系。制定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三级培训计划,全面建成“教师(团干部)—志愿者—家长及学生”三级培训体系。在全县每所学校挑选1—2名教师代表、各乡镇(街道)团(工)委挑选1—2名专(兼)职团干部或心理志愿者参加县级心理健康实用操作知识培训,培训重点为心理健康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团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等。通过家长会、班会、团(队)日等活动对学生及家长开展知识普及培训,三级网络体系建设实现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隐患,并及时进行干预。

实施“关爱计划”,为全县青少年学习生活注入阳光。制定实施“关爱计划”,根据不同青少年群体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健康支持关爱,为全县青少年学习生活注入阳光;分门别类实施“笑起来”“说出来”活动;建立留守儿童“心连心活动室”,建设县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实施“健康计划”,促进乡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争取社会力量帮扶,在团县委“青年之家”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县级平台,配置心理健康评测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测量服务;配置相关心理健康设备,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开展“朋辈互助计划”,形成三级心理健康服务干预网络。通过开展开通朋辈健康知识普及广播,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服务干预网络,调动朋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作用,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创造更多有效资源,多方面、全方位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多方整合资源,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朋辈志愿者。

开展“爱心手牵手”活动计划。寻甸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搭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组织与青少年沟通交流的桥梁,发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据悉,6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校领导与寻甸县领导在团县委举行华东理工大学援建项目揭牌仪式,并为“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颁发聘书。寻甸县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并正式进行挂牌,这标志着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正式实施。

据了解,寻甸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具备了面向全县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服务的综合功能,具有先进的集成心理测量软件系统,可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测试;具有综合放松减压系统,包括了音乐放松减压设备和综合情绪发泄装置;具有沙盘游戏和团队游戏辅导等功能,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游戏辅导;具有影音视频和互动功能区,可以提供影音教育和互动需求满足;具有团队辅导和专家研讨功能,可以通过远程进行专家督导和培训;具有一对一心理健康辅导室,成立了一支有专业自制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可以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还具有知识普及的书籍和休闲功能。

作为寻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示范中心,这个中心的建立,将成为全县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示范指导。

寻甸县副县长储琰表示,一直以来,寻甸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对象和脱贫任务,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在教育扶贫方面,寻甸县全面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扶心”工程,这既是华

理工大学真帮实扶的硕果,也是寻甸县创新脱贫理念的新实践,为寻甸县脱贫攻坚长远发展奠定心理基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注入乡村振兴人才,起到持久的、积极的、向上的健康推动作用,促进村风、乡风、民风良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