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鲁嘎村冬闲人不闲 脱贫致富忙

开栏语:新春走基层,讴歌新时代。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的喜庆氛围中,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感受民生,走进生活,触摸新时代的脉搏,展现发生在春城大地上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我们的记者带着热忱与祝福出发,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图片为您讲述最基层、最真实、最感人的新春故事,为美好新生活喝彩,记录奋斗者幸福奔跑的追梦路!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阳)最近,寻甸县倘甸镇鲁嘎村的小广场上每天都很热闹,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在晒苦荞,有的在给白芸豆脱壳……张大平家的白芸豆去年收成不错,收购价也好,他说忙完这一头,就等着过大年啦!

张大平家堆放白芸豆的生产用房是去年建起来的。“要不是因为搬迁下来,又有产业扶持,我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进小楼房,还能建起这房子。”张大平的母亲瘫痪在床,小儿子又有先天性心脏病,“老老小小身体都不好,以前只能在附近打工,更别说发展生产了。”张大平说。

寻甸鲁嘎村冬闲人不闲 脱贫致富忙

张大平在村里广场用农机为白芸豆脱壳。记者周密/摄

改变要从2017年说起。

按照整体连片规划,通过改造提升或易地搬迁,彩嘎大村、彩嘎小村、河边村等7个自然村村民来到了现在的鲁嘎村。从此,91户412人的鲁嘎村成了倘甸镇最大的彝族村落。驾车从旅游专线到轿子雪山,统一规划建设的村庄格外醒目。现在村里有了活动广场和活动室,每逢节庆和红白喜事,村里都会组织相关文艺活动,每个村子都有一支能唱会跳的文艺队。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村民在小广场跳跌脚舞,这是在搬迁之前没有的。

一次搬迁,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

张大平家的小儿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产业资金入股后每年都有分红拿,母亲和小儿子看病有了保障,自己和媳妇就能专心种白芸豆、搞养殖。他说:“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李继科家的老房子就在地质滑坡点附近,“以前一下雨就害怕,就怕发生滑坡。现在,搬下来晚上能安心睡觉,不愁娃娃上学的事情,农闲时还能到镇上打零工。”李继科说起一家人现在的生活,幸福满满。

鲁嘎村委会主任黄小柱说,以前车子可是奢侈品,而现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了。

抓紧春节前最后的时间,鲁嘎村的游客接待中心、彝族文化传习馆正在加紧建设。黄小柱说:“今年,我们‘鲁嘎彝寨’的游客接待中心、特色民宿和文化传习馆就可以投入使用,要体验最正宗的彝族文化就一定要到我们鲁嘎来!”按照规划,鲁嘎村要打造成别具一格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鲁嘎村还有件喜事,村委会试种的150亩苹果和38亩秋月梨都在去年成功挂果。“你看这个苹果树,明年就要对它疏花疏果,把树枝拉成三层。这样一来,不仅结出的苹果个大,品质也好,一棵果树就能有200多元的收益。”经过到处学习取经,黄小柱已经是村里的“苹果专家”,“跟着学技术,再自己种苹果,大家的日子就会更好过了。”

张大平对黄小柱说,他和媳妇报名到园里打工学技术。“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学好技术还能自己种苹果。只要忙得过来,我和媳妇都想去苹果园打工。”张大平对未来生活满是希望。

如今的鲁嘎,环境好了,乡村美了,农民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