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展真的没新东西看吗?

2017中国国际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大家普遍称之为广州陶瓷工业展)已华丽落幕,众多媒体和专家纷纷撰文,弥补了大量关注展会却没有时间看展的观众需求。

本次展会,功能墨水、包裹墨水、大板技术都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东西,但沿途却听到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对展会评价不高,认为“没有什么新东西”,所以他们也大多是象征性地到展会转一圈,因为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年利用一天半时间浏览了展会,回来发了两篇朋友圈。主要内容如下:

【6月1日】1、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值得敬佩;2、高度同质化的背后细微差异反映了竞争力巨大差距;3、很多技术人员易于表现出对新技术的不屑,在他们眼里,展出的产品和技术都没什么新意,这种对新技术的轻视实际是眼高手低的表现,是国内技术创新的重大障碍。

【6月2日】1、重点关注干法制粉技术:暂无黑马杀出,大家认识更深刻、理性,心态更开放,未来可利用众陶联优势,凝聚合力,有所作为。2、设备除日趋智能化以外,符合人体工程学、注重精良和美感也更加突出。3、并不是革命性的东西才是新技术,点滴技术进步在通过聚集促进行业进步,这个可以回顾10年前的展会就可以感受。

展会过后,去山东淄博考察了几个干法制粉应用项目,总体感受是技术进步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同去的湖北陶瓷行业的领导和老板也很快进入状态,表现出对此技术的高度兴趣。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参观了山东东鹏(博晖)、新空间(乐陶仕)、义科三家的干法制粉技术应用,对那些坚持深耕的专家表示深深的敬意,目前除了除铁效果无法达到湿法水平外,在有釉砖的应用方面大家的顾虑基本都有解决方案的。”

连续的参观、考察,除了开眼界、长见识外,更多的是感觉欣慰,甚至震撼,技术进步很多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那些坚持在某一技术领域深耕的人才是真正的专家,应该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他们的知识产权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可是也不乏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对展会评价“没有什么新东西”,所以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去转一圈,因为“没有什么好看的”。第一天有人问我看到什么新的东西,我说起功能墨水、包裹墨水、大板技术,他很是不屑,认为那都没什么新意。第二天在展会遇到一个象征性转一圈早早准备退场的朋友,甚至当面批评了我首日的观点。

可是如果不去认真了解就下结论“没什么技术,都是旧东西”,难道不是“眼高手低”吗?以大板技术为例,或许是自己不熟悉的专业,连续两年去西斯特姆展位参观了解,去年请一个长期在国外做技术的设备领域的朋友做翻译,向西斯特姆国外技术主管了解,却没有搞明白;今年在展位直接找一个中国工程师请教,以为自己明白了,可是后来看报,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弄明白;但是作为看热闹的外行,总感觉他们技术很先进,而且两年对比之下,感觉进步很大。

从喷墨打印、干法制粉、集中制粉,每一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出,总会有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认为“没有新意”、“行不通”,比如干法制粉,很多人会说出行不通的“123”,因为四川早就在用这个技术生产瓦,国内研究也很多年;肇庆集中制粉项目签约消息一出,也有人在说行不通,因为佛陶集团早就尝试失败。可是如果细心去了解,或许可以发现过去和当下完全不是同一种技术了,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都是完全不同的了,关键是需要用心了解。正是一些技术人员的这种“眼高手低”影响着我们很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久前还有一个老板说起瓷砖行业某航母型公司的内部评估干法制粉技术根本行不通呢,好想知道他们评估的依据来源。

陶瓷工业技术进步有目共睹,有没有新东西也没必要去争议,我们可以套用本山大叔的一个小品台词“不看广告看疗效”,品质不断提升的优质产品和高效、日趋智能化的工厂就是最好的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