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與經典修養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語文的邊界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陳文忠老師在商務印書館主辦的2017“語文教師與經典閱讀論壇”暨語文教師小叢書第一輯發佈會上演講

文化自信與經典修養

文 | 陳文忠

當年,魯迅曾寫過一篇題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文章,那是在“九·一八”事變後的1934年。長期的積貧積弱,屢遭外辱,國難當頭,當時的中國人實在難言自信。最近,網絡上流傳一個題為《中國人,你要自信》的視頻,這個視頻很多人都可能看過。視頻內容是一位復旦教授的演講,演講的內容很實在,很有說服力,我深受觸動。視頻裡面講到了國力自信、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等等,但包括復旦教授在內的有識之士無不認為,一個民族最根本的自信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這個詞,可以分成兩部分,即“文化”和“自信”。你有了文化,才會有自信。放眼世界各國,關於“文化”和“自信”,似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文化但失去了自信的國家,比如希臘。古希臘有文化,但是現在的希臘呢?只有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時候,我們才想起希臘,平時根本想不起希臘。一類是有自信沒文化的國家,比如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從宏觀歷史來看,是缺乏獨特深厚的文化根基的。美國雖然號稱世界霸主,也有國力自信,但美國曆史只有兩百年,本身沒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它的文化是從歐洲移植過來的。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的文人、學者、政治家,如果不先到歐洲去“鍍金”,就無法在美國立足。日本文化是由漢學、佛學、西學和神道諸要素構成的,其中只有神道是日本本土的,但神道的內容包含相當多的狂想成分。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化是以漢文化為基礎的,從漢字、筷子到儒學,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日文裡面依然有三千多個漢字。日本人自己也坦陳,他們的文化是一種“雜交文化”。

隨著國力的強盛,中國人不斷增強自信,中國人也應當具有自信。但最根本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沒有內在的文化自信,走出國門,國民的脊樑還是難以挺起來的。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有一句話:到源頭去喝水。經典就是源頭之水,它是從幾千年的人類文明中提煉出來的,是真正的文化純淨水。閱讀文化之源的經典,是提升經典修養的關鍵。

我想用“五七四三一”五個數字來概括中國文化的根源性的經典,它們是“二西”之書東來之前中國固有的文化經典。

“五”指的是五經,即是《詩》《書》《禮》《易》《春秋》。

“七”指的是先秦七子,即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其實先秦還有一子,即孫子。孫子在世界上影響很大,但在中國先秦七子裡沒有孫子。我的個人觀點是,孫子是偉大的軍事家,但中國文化崇尚道德,崇尚和平,不崇尚武力,是“無兵的文化”,不是打仗的文化,所以孫子沒有被納入傳統的七子體系裡面。

“四”指的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是從五經和七子裡面提煉出來的,宋代以後成為了中國人的“聖經”。中國人把讀四書作為做人的基本修養,傳統中國,沒有一個學人不讀四書。

“三”指的是三玄,即《易》《老》《莊》。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玄學時代,玄學家讀的經典就是三玄。三玄也是從五經和七子中提煉出來的。

“一”指的是“中國第一史”,即司馬遷的《史記》。人們一般把《史記》當作一部史書來看待。我認為《史記》不僅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中國兩千五百年固有文化的百科全書。中華文化五千年,一部《史記》就寫了前兩千五百年的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哲學、文學、醫學,各種社會歷史內容被一一載入其中。《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是一部鉅作,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但篇幅只是《紅樓夢》的一半左右。

閱讀中華文化的根源經典,就像是和古人談心。古人和今人為什麼會有靈犀相通之感?不妨借用我為《經典常談》所寫的“序”裡的一個觀點作解釋:概言之,文化是生命的昇華,生命的一次性決定了文化的重疊性。細言之,個體生命的有限一次性,決定了族類生命的無限重複性;而族類生命的無限重複性,決定了人類文化的層累重疊性。人類文明五千年,個體生命一百年;個體生命是重複,文化生命是重疊。五千年的哲學史,是百年人生問題的反思史,五千年的文學史,是反映人生情懷的詠歎史。凡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前人都已經思考過了。所以閱讀經典所獲得的智慧,可以滋養今人的生命。

讀書、讀經典,最終是學做人,所謂“讀書做人”。這個問題不容小覷,雖然是老生常談,但老生常談的問題恰恰值得我們反思。我要強調的是,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人類文化最核心的主題就是做人。中國文化強調“為己之學”,西方文化強調“認識你自己”,中西傳統文化都是教你做人的文化。中國有一句古話:“學而優則仕”,這句話常被曲解。其實,它的順序應當是讀書——做人——做事;它的真義則是讀好書——成君子——做大事。我們常常膚淺地理解了這個命題。現在的那些貪官,就是沒有“學而優”,而是“學而劣”,失去了做人的底線,所以走上歧途。

重新回顧經典,是當下語文教師乃至國人都不得不重視的話題。語文教學應當以經典為主,教學生讀“一輩子有用的書”。只有提升了個人的經典修養,才能增強個人的文化自信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語文教師小叢書

第一輯

《詩境淺說》 俞陛雲 著

《詞學十講》 龍榆生 著

《經典常談》 朱自清 著

《文字學ABC》 胡樸安 著

《古書今讀法》 胡懷琛 著

入選

中國教育報2017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圖書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語文教師小叢書

第一輯 函套裝

ISBN 978-7-100-15582-3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語文教師小叢書”(第一輯)

噹噹網 開學特惠促銷

折後滿100減50

定價134.00,減後價81.00

每人限購一套

讀經典,提升文化自信和教學自信

長按二維碼,一鍵下單

ljyuwenqinghua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策劃:李節

/校讀:馬宇騰(實習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