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语文的边界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陈文忠老师在商务印书馆主办的2017“语文教师与经典阅读论坛”暨语文教师小丛书第一辑发布会上演讲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文 | 陈文忠

当年,鲁迅曾写过一篇题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文章,那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1934年。长期的积贫积弱,屡遭外辱,国难当头,当时的中国人实在难言自信。最近,网络上流传一个题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视频,这个视频很多人都可能看过。视频内容是一位复旦教授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很实在,很有说服力,我深受触动。视频里面讲到了国力自信、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等等,但包括复旦教授在内的有识之士无不认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自信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这个词,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文化”和“自信”。你有了文化,才会有自信。放眼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和“自信”,似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文化但失去了自信的国家,比如希腊。古希腊有文化,但是现在的希腊呢?只有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我们才想起希腊,平时根本想不起希腊。一类是有自信没文化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从宏观历史来看,是缺乏独特深厚的文化根基的。美国虽然号称世界霸主,也有国力自信,但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本身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它的文化是从欧洲移植过来的。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文人、学者、政治家,如果不先到欧洲去“镀金”,就无法在美国立足。日本文化是由汉学、佛学、西学和神道诸要素构成的,其中只有神道是日本本土的,但神道的内容包含相当多的狂想成分。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化是以汉文化为基础的,从汉字、筷子到儒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日文里面依然有三千多个汉字。日本人自己也坦陈,他们的文化是一种“杂交文化”。

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人不断增强自信,中国人也应当具有自信。但最根本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没有内在的文化自信,走出国门,国民的脊梁还是难以挺起来的。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有一句话:到源头去喝水。经典就是源头之水,它是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中提炼出来的,是真正的文化纯净水。阅读文化之源的经典,是提升经典修养的关键。

我想用“五七四三一”五个数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根源性的经典,它们是“二西”之书东来之前中国固有的文化经典。

“五”指的是五经,即是《诗》《书》《礼》《易》《春秋》。

“七”指的是先秦七子,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其实先秦还有一子,即孙子。孙子在世界上影响很大,但在中国先秦七子里没有孙子。我的个人观点是,孙子是伟大的军事家,但中国文化崇尚道德,崇尚和平,不崇尚武力,是“无兵的文化”,不是打仗的文化,所以孙子没有被纳入传统的七子体系里面。

“四”指的是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是从五经和七子里面提炼出来的,宋代以后成为了中国人的“圣经”。中国人把读四书作为做人的基本修养,传统中国,没有一个学人不读四书。

“三”指的是三玄,即《易》《老》《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时代,玄学家读的经典就是三玄。三玄也是从五经和七子中提炼出来的。

“一”指的是“中国第一史”,即司马迁的《史记》。人们一般把《史记》当作一部史书来看待。我认为《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中国两千五百年固有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华文化五千年,一部《史记》就写了前两千五百年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文学、医学,各种社会历史内容被一一载入其中。《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是一部巨作,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但篇幅只是《红楼梦》的一半左右。

阅读中华文化的根源经典,就像是和古人谈心。古人和今人为什么会有灵犀相通之感?不妨借用我为《经典常谈》所写的“序”里的一个观点作解释:概言之,文化是生命的升华,生命的一次性决定了文化的重叠性。细言之,个体生命的有限一次性,决定了族类生命的无限重复性;而族类生命的无限重复性,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层累重叠性。人类文明五千年,个体生命一百年;个体生命是重复,文化生命是重叠。五千年的哲学史,是百年人生问题的反思史,五千年的文学史,是反映人生情怀的咏叹史。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所以阅读经典所获得的智慧,可以滋养今人的生命。

读书、读经典,最终是学做人,所谓“读书做人”。这个问题不容小觑,虽然是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的问题恰恰值得我们反思。我要强调的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文化最核心的主题就是做人。中国文化强调“为己之学”,西方文化强调“认识你自己”,中西传统文化都是教你做人的文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常被曲解。其实,它的顺序应当是读书——做人——做事;它的真义则是读好书——成君子——做大事。我们常常肤浅地理解了这个命题。现在的那些贪官,就是没有“学而优”,而是“学而劣”,失去了做人的底线,所以走上歧途。

重新回顾经典,是当下语文教师乃至国人都不得不重视的话题。语文教学应当以经典为主,教学生读“一辈子有用的书”。只有提升了个人的经典修养,才能增强个人的文化自信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语文教师小丛书

第一辑

《诗境浅说》 俞陛云 著

《词学十讲》 龙榆生 著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著

《文字学ABC》 胡朴安 著

《古书今读法》 胡怀琛 著

入选

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图书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语文教师小丛书

第一辑 函套装

ISBN 978-7-100-15582-3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文化自信与经典修养

“语文教师小丛书”(第一辑)

当当网 开学特惠促销

折后满100减50

定价134.00,减后价81.00

每人限购一套

读经典,提升文化自信和教学自信

长按二维码,一键下单

ljyuwenqinghua

思想 | 趣味 | 文化 | 理想

/策划:李节

/校读:马宇腾(实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